陈浩把笔搁在桌角,作业本上那句“为什么声音是从墙里传出来的”还没写完最后一个字。他盯着那行歪歪扭扭的字看了两秒,伸手点了点投影屏幕,把娜娜调出的岩洞照片放大。
“咱们先搞这个。”他说,“石头会响,洞壁有纹路,郭伍都专门问了。说明这事不简单。”
苏珊立刻点头,“我也觉得应该从现象入手。蓝色晶体半夜发热,地表像呼吸一样开合,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如果能把它们串起来,说不定能摸到这个星球的运行规律。”
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纸页上画满了各种箭头和圈圈,还有一些潦草标注:“热源→晶体→地面膨胀”“风声→共振→结构反馈”。
“你看,这些都是线索。我们当时没意识到重要,现在回头看,全是信号。”
卡尔抬起头,眉头皱成一团,“可问题是,我们现在不是在写科幻小说,是在参与科研项目。没有基础数据支撑,光靠猜现象有什么用?”
他把术语表摊在茶几上,手指敲了敲其中一行,“锂钒氧化物的能量密度可能是目前地球上锂电池的三倍以上。如果我们能确定它的分布和提取方式,这不只是科学发现,是能源革命。”
“所以你就只想着挖矿?”苏珊语气一下子高了,“我们好不容易拿到研究资格,你第一反应是算它值多少钱?”
“我没说值多少钱。”卡尔声音也硬了起来,“我说的是可行性。模拟实验需要材料参数,建模需要资源分布图。你不先搞清楚这些,拿什么去验证生态系统的假设?空气里飘着的想法?”
“至少我在关注这个星球本身长什么样!”苏珊拍了下桌子,“而不是一上来就想把它拆了卖零件!”
“我不是要拆了它!”卡尔站起身,语速加快,“我是说研究得有顺序!你总不能让实验室凭空造一块会响的石头吧?他们得知道成分、结构、形成条件。这些都属于资源勘探范畴。”
“可我们连它为什么会响都没搞明白!”苏珊反问,“你怎么就知道该从哪块石头开始分析?盲人摸象吗?”
两人对视着,谁也不退。
娜娜坐在旁边,眼睛微闪,像是在快速处理信息。她开口时语气平稳:“根据现有资料,生态观察类研究平均周期为八至十二周,需配合多维度传感器部署;资源勘探类可在四周期内完成初步采样建模,但依赖已有地质框架支持。”
她顿了顿,“两项工作均可启动,但团队当前人力有限,优先级必须明确。”
陈浩低头看着自己写的那行字,又抬头看看苏珊激动的脸,再转向卡尔紧绷的表情。他张了张嘴,想说话,又闭上了。
“你们……都有道理。”他终于开口,“苏珊说得对,那些现象肯定有关联。但我们确实没法让人家实验室凭空模拟一个会发声的地层结构。卡尔也没错,没有基础数据,什么都做不了。”
“那就先做资源调查。”卡尔说,“等有了矿物成分和岩石样本参数,再回头解释现象。”
“不行。”苏珊摇头,“一旦方向定死,后续资金和人力都会往那边倾斜。到时候再说要转回生态研究,根本没人理你。这是现实。”
“那你打算怎么办?”卡尔问,“让我们写一份报告,标题叫《关于某个会唱歌的山洞的哲学思考》?”
“至少比《如何高效开采外星矿产》听起来像个科学项目!”
“够了。”陈浩突然抬手,“别吵了。”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他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脑仁有点胀。刚才开会时那种兴奋劲儿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压在胸口的一团闷气。
“我们都刚起步。”他说,“郭伍愿意让我们加入,是因为我们亲眼见过那些东西。不是因为我们懂多少理论,而是因为我们知道那里发生过什么。”
他指着投影里的岩洞照片,“这个洞,这块石头,这些东西是真的。不管我们选哪个方向,最终都得回到它们身上。”
“问题是现在就得选。”卡尔坐下,语气缓了些,“项目组下周就要提交第一阶段研究计划。我们得给出具体课题和执行方案。”
“那就两个一起报。”苏珊说。
“不可能。”娜娜回应,“官方流程要求每个协作单位只能申报一个主攻方向。重复申报将被视为无效提案。”
苏珊咬住嘴唇,没说话。
陈浩盯着屏幕,脑子里来回切换。一边是苏珊说的“规律”,一边是卡尔说的“实用”。他不想偏袒谁,可偏偏两个人说的都是对的。
“要不……折中一下?”他试探着说,“我们以资源勘探为名义立项,但在数据采集时同步记录生态现象?比如分析岩石成分的同时,也测它的共振频率?”
“名义上可行。”娜娜回答,“但实际操作中,若无专项预算支持,额外观测可能无法纳入正式成果体系。”
“也就是说,白干?”苏珊冷笑一声,“我们辛辛苦苦收集的数据,最后只有一半能被承认?”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卡尔说,“至少能拿到实验室权限,接触到专业设备。到时候借他们的仪器顺带做点别的测试,不就行了?”
“你这是打擦边球。”苏珊盯着他,“而且你以为人家看不出来?一旦被发现偏离课题,整个合作资格都可能被取消。”
“那你说怎么办?”卡尔也火了,“我们四个坐在这儿,拿个平板电脑就能重建生态系统?做梦吗?”
“我不是说现在就能建!”苏珊站起来,“我是说我们得守住重点!这个星球最特别的地方不是它有多少矿,而是它根本不符合已知的自然规律!一块石头会自己发出声音,一片地会像肺一样呼吸——这已经超出资源范畴了!”
“可科学不会因为‘特别’就接受你。”卡尔毫不退让,“它需要证据链,需要可复现的结果。你现在拿不出样本,拿不出模型,连个像样的数据集都没有,光靠讲故事,撑不过第二次会议。”
“所以你就宁愿把它当成一座待开发的矿山?”
“我只想让研究继续下去!”
“啪”的一声,陈浩把笔拍在桌上。
“行了!”他吼了一声,“我都听够了!”
两个人同时转头看他。
他喘了口气,声音低下来:“我知道你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苏珊想弄明白那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卡尔想让我们说的话有人信。我都懂。”
他停顿了一下,“可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选。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不能一个人决定把大家往哪条路上带。”
屋子里再次安静。
娜娜轻声说:“建议召开投票程序。”
“这不是靠投票能解决的事。”陈浩摆手,“这是方向问题。投完了有人不服,团队照样散架。”
苏珊坐回沙发,抱着笔记本,眼神还是倔的。
卡尔低头翻术语表,手指用力划过某一行,像是要把字抠出来。
投影屏幕还亮着,岩洞的照片静静悬在空中,沟槽般的纹路像一道道未解的刻痕。
陈浩伸手拿起笔,在作业本上重新写下一句话:
“如果石头会响,是因为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他刚写完,手机震动了一下。
新消息来自郭伍:
“风声岩洞的音频记录还有备份吗?我们想做个声学频谱分析。”
陈浩抬起头,看向三人。
“我们根本没有录过声音。”他说,“那时候谁想到……一块石头还能唱歌。”
苏珊猛地站起身,“等等,我记得!那天晚上帐篷外有嗡鸣,我以为是设备故障,但卡尔说不是电子噪音——”
“是有低频振动。”卡尔点头,“我当时以为是地壳微震。”
“那就是声音。”苏珊声音发颤,“我们漏掉了最关键的证据。”
陈浩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悬在回复框上方。
他慢慢打出一行字:
“我们没有音频备份,但可以尝试还原现场环境。”
发送前,他停住了。
娜娜忽然开口:“根据日志记录,任务期间共发生十七次异常声波波动,最长持续时间为四分三十六秒。最后一次出现在撤离前两小时。”
陈浩抬起头。
“你早知道了?”
娜娜的眼睛微微闪烁。
“我以为那只是环境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