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里刻下年轮

奥特卡曼

首页 >> 在爱里刻下年轮 >> 在爱里刻下年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王爷每日一问,小妾今天宅斗了吗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真千金被读心后,人设崩了 青楼女子要从良,侯爷首辅请靠边 渣男嫌我不能生?嫁少帅好孕不断 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 恶毒雌性深陷兽世修罗场 玄学大佬她又去摆地摊了 快穿绑定生子系统,攻略绝嗣反派 
在爱里刻下年轮 奥特卡曼 - 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文阅读 - 在爱里刻下年轮txt下载 - 在爱里刻下年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358封 满月宴上的“传家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亲爱的波妞:

新家的院门被敲响时,我正抱着宝宝站在葡萄架下。

小家伙在怀里不安分地蹬着腿,肉乎乎的小脚丫踢得葡萄叶沙沙响。

藤叶筛下的碎影落在他脸上,像你刻在婴儿床栏上的缠枝纹——

那些纹路你刻了三个通宵,指腹磨出的茧子蹭过木茬时,总笑着说:

“满月这天,得让咱娃躺在花团锦簇里。”

你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面粉,手里举着个揉到一半的面团,白花花的粉落在鼻尖上也没顾上擦。

“肯定是老张他们来了!”

你嗓门亮得像挂在檐角的铜铃,眼睛弯成月牙:

“我刚听见摩托车响,比他那辆老嘉陵的声儿脆,准是换了新零件!”

话音还飘在葡萄架下,院门“吱呀”一声开了,带着点旧木头特有的沉缓。

老张扛着个半人高的木匣子,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却笑得露出两排白牙:

“咱大侄子的满月酒,我岂能迟到?”

木匣子上还缠着红绸带,晃悠间能听见里面“叮叮当当”的脆响。

老张身后跟着双方父母,我妈妈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老远就喊:

“熬了小米粥,给娃妈补补!”

你爸则背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用看也知道是他攒了半年的山枣干。

去年秋天,他上山采了一筐,晒得干透了还带着蜜色,说要给宝宝以后泡水喝,又甜又润,最适合小孩子。

你早迎了上去,手里还攥着面团就去接老张的木匣子,两人撞在一块笑出了声。

面粉混着奶油味飘过来,混着葡萄架的清香,还有我妈保温桶里飘出的米香,在院子里漫开。

宝宝突然“咯咯”笑起来,小手抓住垂下来的葡萄须,像抓住了这满院的热闹。

我低头吻了吻他柔软的发顶,看你正和老张掰扯木匣子里的银锁。

那锁身上刻着“长命百岁”,和你刻在婴儿床栏上的字,倒有几分神似。

最急的是李奶奶,拄着拐杖往前挪,怀里的红布包被她按得紧紧的,拐杖头在青砖地上敲出“笃笃”的响,比谁都先跨进院门。

“让我瞅瞅重孙哟!”

她眯着老花眼凑过来,红布包一打开,是个绣着长命锁的小肚兜,针脚密得像撒了一把芝麻:

“这是我熬了三夜绣的,给宝宝戴着保平安。”

你趁机用沾着面粉的手指,戳了戳宝宝的脸蛋,他“咿呀”一声,小手挥过来,正好拍在你手背上,沾了一点白白的粉。

老张在旁边笑:

“看看这父子俩,面粉大战提前开始了?”

你也不恼,就着宝宝的手蹭了蹭脸颊,把面粉蹭成了小花猫,惹得满院子人都笑起来。

葡萄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在跟着数这院里的欢喜,一片,两片,数也数不清。

原来所谓圆满,就是这样吧:

葡萄藤下的光影,厨房里的面香,亲人手里的热乎物件,还有你眼里藏不住的欢喜,都缠在一块儿,织成了我们家最暖的模样。

“给大侄子带的见面礼!”

老张把木匣子往八仙桌上一放,匣盖打开时,里面露出一套迷你木匠工具——

小刨子、小凿子、小墨斗,都是用紫檀木做的,柄上还刻着“周岁启用”。

“这叫‘祖传手艺得从娃娃抓’,”他拍着你的肩膀笑,“当年你小子第一次拿刨子,还是我教的呢。”

你正在灶台前忙,闻言回头喊:

“那可不,张哥你当年说‘刨子要平,人心要正’,这话我记到现在。”

蒸汽从锅盖缝里冒出来,把你的侧脸熏得发红,像一块刚上过蜡的老木头。

我突然想起婚礼那天,你爸爸说的话:

“手艺人的日子,都在烟火里泡着,越泡越有滋味。”

宝宝在我怀里扭了扭,小身子像一条刚离水的小鱼,攥着我手指的小拳头突然收紧,指甲盖软乎乎的,像裹着一层粉。

我低头看他,虎头鞋的鞋尖正好蹭在我手腕上,是你妈妈前阵子戴着老花镜纳的。

鞋面上的虎纹用金线勾了边,针脚密得能数清每一道,比你刻在紫檀木上的缠枝莲,还要细致。

你妈妈说“虎是百兽王,能护着娃走路稳当”,纳鞋底时特意在脚心绣了个“安”字,说“踩在脚下,比啥护身符都管用”。

裹着他的襁褓滑下来一些,露出李奶奶找的那块老红绸。

边角处的“长命百岁”已经有些褪色,针脚却依旧扎实,是当年她给孙子做襁褓时绣的。

你婚礼上还念叨“这红绸沾了三代人的气,得留着”。

此刻,红绸贴着宝宝的脖颈,暖得像晒过太阳的棉花。他舒服地“喟”了一声,小脑袋往我怀里又埋了埋。

我妈妈端着一盘洗好的葡萄走过来,看见宝宝的小兜兜空着,赶紧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蓝布小包,往里面塞。

“这是你奶奶那枚顶针,”她把小包往宝宝兜里一揣,指尖轻轻按了按,像是怕掉出来,

“让他先揣着,别嫌沉。等长大了就知道,这黄铜玩意儿比金银实在——你奶奶当年用它纳鞋底、补衣裳,撑起一大家子的日子;现在给咱娃,是让他记着,日子得一针一线缝,情分得一扣一扣缠,才稳当。”

宝宝像是听懂了,小拳头又动了动,顶针隔着布包硌在我手背上,带着点沉实的凉。

我突然想起你刻婴儿床时,在床板背面刻的那行小字:

“物件会老,暖意不凉”。

此刻,看这虎头鞋的金线、红绸的旧纹、顶针的凉,混着宝宝身上淡淡的奶香味,突然懂了我妈说的“沉”——

哪里是物件沉,是一辈辈人的疼惜、期盼、没说出口的牵挂,都借着这鞋、这绸、这顶针,悄悄落在了孩子身上,像给新抽的枝桠裹上了一层最软的棉,风再大,也吹不散根里的暖。

你从厨房出来时,手里的托盘上摆着刚蒸好的米糕,看见宝宝兜里的小包鼓囊囊的,笑着凑过来:

“妈又给咱娃塞宝贝了?”

说着用没沾面粉的指腹蹭了蹭宝宝的脸颊,“等他会走路了,我就用这顶针教他认纹路——你看这上面的小坑,每一个都记着日子呢,比课本上的字好懂。”

宝宝突然“咿呀”一声,像是在应你。

阳光穿过葡萄叶,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虎头鞋的金线在光里闪着亮,红绸的边角轻轻晃,顶针在小兜里硌出个浅浅的印。

这三样东西凑在一起,像一首没谱的歌,唱的都是“慢慢来,日子长着呢”。

宾客渐渐多起来,院子里的八仙桌摆了三排,桌上的菜都带着烟火气:

你炖的排骨藕汤,藕是从乡下老宅挖的;我妈妈做的桂花糕,糖是去年秋天自己晒的;连老张带的酒,都是他爸爸酿的米酒,坛口封着红布,布上绣着个“丰”字。

酒过三巡,老张突然吆喝:

“阿文,该给大伙说说心里话了!”

你擦了擦手,从怀里掏出一块红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是婚礼上那截红绸的边角料,你一直收在樟木匣里。

然后你走过来,先接过我怀里的宝宝,动作熟练得像每天练习过上百遍,又伸手牵住我,把我们俩的手都放在红绸上。

“各位叔伯婶子,”你的声音比平时亮,带着点酒意的微颤,目光扫过满院的人,最后落回我们交握的手上,“今天请大伙来,不光是喝我儿子的满月酒,是想给大伙看看——”

你顿了顿,指尖在红绸上划了一个圈,把我、宝宝、桌上的顶针、迷你刨子、红绸都圈在里面,“这是我的爱人,这是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用刨子、顶针、柴米油盐搭起来的家。”

你低头逗了逗宝宝,小家伙正好笑出个小奶音,惹得满院人都笑。

“我小时候总看我爸刨木头,”你继续说,眼里的光比桌上的酒杯还亮,“他说‘木头会老,但榫卯不会散’。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咱们中国人的家,就像一块老木料,父母是根基,爱人是横梁,孩子是新抽的枝,朋友是撑着的斜杆,少了哪一样,都站不稳。”

李奶奶突然在底下喊:

“说得好!比我家老头儿当年强!他娶我时,就会说‘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

大伙都笑起来,你爸爸也笑,往你碗里添了一块排骨:

“这小子,总算没白教他认木纹。”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不是修好过多少老物件。”

你举起酒杯,先敬了双方父母,又敬了老张,最后把杯子凑到我面前,轻轻碰了一下。

“是遇见阿锦,她让我知道,铁皮房的锈能磨亮,老木料的疤能开花;是有了这孩子,让我明白,刨子刻得出花纹,却刻不出血脉里的暖;更是有你们,让我懂得,家从来不是关起门的事,是一院子的烟火,一屋子的笑声,一辈辈往下传的实在。”

说着你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木牌,上面刻着三个字:“传家树”。

“这是我昨天刻的。”

你蹲在院子中央的槐树下,手里攥着那块刻着“传家树”的木牌,指腹反复摩挲着边缘的毛刺——

是今早特意没打磨干净的,说“带点生劲,像刚冒头的新芽”。

树根处的土还松着,是你凌晨起来挖的坑,里面埋着那截老梨木,树皮上还留着当年你用凿子做的记号,一个小小的“寻”字。

“还记得这木头不?”

你抬头冲我笑,眼里的光混着夕阳,暖得像刚沏好的茶。

“当年在老太太柴火堆里扒出来时,它被虫蛀了个洞,你还说‘这模样,怕是成不了材’。”

我走过去,脚边的泥土带着湿腥气,混着梨木特有的清苦香。

那是你当年反复蒸煮、晾晒时留下的味,如今和槐树根的土气缠在一起,竟成了一种踏实的香。

你把木牌往土里插时,特意调整了三次角度,让“传家树”三个字正对着院门。

“等这槐树长粗了,”你用手掌拍了拍树干,震得几片叶子簌簌落下,正好落在宝宝的襁褓上,“就把这木牌嵌进树心里,让它跟着树一起长。到时候树干上会结出个疤,像人身上的胎记,孩子看见了就知道——”

你突然停住,伸手把我和宝宝都往树边拉了拉,让我们的影子和槐树的影子叠在一起。

“这截梨木是我寻来的根,这棵槐树是咱栽下的家,你和孩子是往高处长的枝。”

你的指尖在木牌上的“家”字上敲了敲,声音轻得像怕惊着土里的根。

“等他长大了问‘我从哪来’,咱就带他来看这树:你看,这木头里有你爸当年的笨功夫,这树纹里有你妈熬的夜,这土里有太奶奶的红绸味,这风里有张爷爷的笑声……根在这儿,家就跑不了。”

宝宝在我怀里咂了咂嘴,小拳头正好碰到槐树叶。

你伸手接住那片叶子,夹在木牌和树干的缝隙里,说:

“先做个记号,等明年这时候,咱再来比一比,是树叶长得快,还是咱娃长得快。”

阳光透过枝叶,在你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像你刻在木头上的年轮,一圈圈,都浸着认真的暖。

我突然想起你刻这木牌时,特意在背面留了一道浅槽,说“每年都能往里面塞一张照片,等树把木牌吞进去,照片就成了树的记忆”。

原来所谓传承,从不是把老物件锁进柜子,是让柴火堆里捡的梨木扎根,让亲手栽的槐树记事儿,让每片落下的叶子、每声孩子的笑、每个家人的脚印,都成了树的年轮——

不用刻意说“要记住”,因为日子早把根,扎在了最暖的地方。

酒喝到后半晌,日头往西边斜了斜,把院子里的影子拉得老长。

老张抹了一把嘴,大手一挥:

“走,带你们年轻人开开眼去!那工作室,藏着比酒还香的宝贝!”

说着就领着头,朝我们的工作室走去,一群半大的小伙子姑娘跟在后头,脚步声把走廊的木地板踩得“咚咚”响。

没过多久,就听见工作室那边飘来笑声,混着刨子“沙沙”的轻响,还有你讲解木性的大嗓门:

“这老榆木脾气倔,得顺着纹路刨,跟哄孩子似的……”

木料的清香顺着风溜过来,是松木的暖、紫檀的沉、梨木的清,缠在一起,比桌上的酒香更让人心里踏实。

葡萄架下更热闹了。

我妈妈和你妈妈并排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摊着一块蓝粗布,针线笸箩里堆着各色线团。

几个刚过门的年轻小媳妇围在旁边,眼睛瞪得圆圆的,看两位老太太演示纳鞋底。

你妈妈捏着一枚顶针往手指上一套,银针“嗖”地穿过布面,线头在背面打个结,动作快得像变戏法。

“你们看这针脚,得斜着走,”她指着鞋底上的菱形花纹,“像刻木头的纹路,得有来有回,才结实。”

我妈妈则把线在舌尖抿了抿,穿过针眼时,顶针碰着布料发出“叮叮”的轻响,像一串细碎的风铃。

“这顶针啊,是我嫁过来时你姥姥给的,纳过你爸的棉鞋,补过你小时候的虎头靴,现在教给你们,是让你们知道,日子再忙,也得有这一针一线的心思。”

李奶奶抱着宝宝坐在太师椅上,小家伙在她怀里打了个哈欠,小脑袋靠在她胳膊弯里。

她用拐杖头轻轻敲着青砖地,“笃、笃、笃”,节奏慢悠悠的,像在数着岁月的步子。

“想当年啊,这祠堂的梁坏了,是阿文他爷爷带着人修的。”

她眯着眼睛,声音里带着点老故事特有的沙哑。

“那时候,没现在的好工具,全靠一双手、一把刨子,愣是把断了的榫卯接得严丝合缝……”

拐杖又敲了两下,“就像现在咱这娃,将来长大了,也得学这榫卯的理——与人处,要像木与木那样,严丝合缝;过日子,要像卯与榫那样,你牵着我,我托着你。”

宝宝像是听入了迷,小手抓住李奶奶的衣襟,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像在应和。

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晃悠悠的光斑,李奶奶的白发在光里泛着银色,拐杖的“笃笃”声、顶针的“叮叮”声、工作室飘来的“沙沙”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支没谱的歌,唱的都是日子里的烟火气、手艺人的实在劲、一辈辈往下传的暖。

我望着这满院的热闹,突然想起你刻在“传家树”木牌背面的字:

“万物有声,皆为家音”。原来,家从来不是安静的,是刨子与木头的私语,是顶针与针线的合唱,是老故事配着拐杖的节拍,是年轻人踩着地板的欢腾——

这些声音缠在一起,就成了最安稳的岁月,像那棵老槐树,根在土里扎得深,枝在风里摇得欢,一年年,长出新的年轮,结出新的暖。

夕阳把院子染成金红色时,你牵着我走到槐树下,宝宝已经在李奶奶怀里睡熟了。

“你看,”你指着树上新抽的嫩叶,又指了指宝宝熟睡的脸,“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现在栽的,不只是树,是日子啊。”

我捡起你掉在地上的刻刀,刀身上还留着“传家树”的木屑。

突然想起你刻在婴儿床板下的字:

“万物有灵,家为归处”。原来,所谓传承,从不是把老物件锁进柜子,是让顶针继续护着手,让刨子继续连着木,让烟火气继续缠着日子,让每一个满月的夜晚,都有人说:

“你看,这家里的光,从来没暗过。”

刚才,收拾你扔在窗台上的刻刀袋,拉链没拉严,倒出来时滚出一块比指甲盖大些的碎木片。

是你常用的那种黄杨木,带着淡淡的草木香,边缘被摩挲得光滑,只有刻字的地方,留着新鲜的刀痕。

木片上刻着“全家福”三个字,笔画挤得紧紧的,像怕谁掉了队。

“全”字的最后一捺拖得老长,正好连着三只交握的手——

最上面那只手指节分明,是你的;中间那只纤细些,指腹带着点薄茧,是我的;最下面那只小小的,握拳的样子肉乎乎的,不用说是宝宝的。

三只手旁边,歪歪扭扭画着一条猫尾巴,翘得老高,尾巴尖上特意刻了个圆滚滚的小太阳,刻痕深得快要把木片戳透。

不用想也知道是小花,你总说它“尾巴比脾气还傲”,画的时候倒把那股子得意劲儿全刻出来了,像在说“少了我,这‘全’字就差着点意思”。

我捏着木片对着光看,“全家福”三个字的笔画里还嵌着细木屑,想来是你趁着酒意,在厨房切菜的间隙刻的。

刚才瞥见灶台边落着几粒木屑,和木片上的纹路正好对上。

黄杨木的暖、刀痕的深、小太阳的亮,混在一起,比任何精致的相框,都让人心里发涨。

我悄悄把木片塞回你刻刀袋最底层时,指尖触到袋里的老物件。

有当年你给我刻的第一枚木戒,有宝宝刚出生时你刻的“平安”小牌,还有那片刻着“三口人”的梨木碎料。

这些碎木片凑在一起,像一串不成链的珠子,却每一颗都闪着光,比任何珠宝都珍贵。

等你酒醒了准会慌神,念叨“怎么又瞎刻东西”,可我知道,这些藏在刻刀袋里的碎木片,才是你最真的心思——

不说“我爱你”,却把三只手刻得紧紧相握;不说“家圆满”,却让歪尾巴猫的尾巴尖,也顶着个小太阳。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木片上,“全家福”三个字在光里轻轻发亮。

我突然想,等明年宝宝会抓东西了,就把这木片给他当玩具——

让他摸摸“家”字的温度,看看歪尾巴猫的调皮,知道这日子里的甜,从来都藏在这些细碎的、笨拙的、却又满是疼惜的刻痕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都市皇宫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虚空塔 爹爹开门,我带剧本来救全家了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恐怖仙缘 综漫:人在原神,加入聊天群 穿越综影:从下乡开始隐居幕后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柯南:我是道士,不是侦探 喂!宿主!叫你生子没叫你攻略 酒色财气?可我是个好海军 带百亿物资,在70年代风生水起 星铁:杨先生,我想其中有些误会 胎穿七零:大佬心尖白月光 重生七零,末世女的摆烂军婚 谍战:回档情报,我成了军统信仰 四合院之走不通的路就来打开 每首歌都爆火!你们说他是糊咖? 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 双重生之错失贤妻 快穿:惊!炮灰女配她变了! 
最近更新黄庭经之书符问道 四合院之何雨柱22岁结婚 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 综影视之界面旅人 放牛捡个孙悟空,漫天神佛颤抖中 穿越遮天,我镇压帝尊 我的大道在家乡 秦时:开局就碾压,一路爽到统一 红浊 金屋辞:凤弈未央 无敌吞天剑帝 综影视氪金使我起飞 我与真君共枕泉 被我养的小可怜强吻了 斩神:漂亮爱神今天开心吗 四合院:饭盒?喂狗也不喂秦淮如 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开局凡品灵根,我的修仙开挂啦 快穿女主成为万人迷 重生崽崽能读档,暴君爹爹宠上天 
在爱里刻下年轮 奥特卡曼 - 在爱里刻下年轮txt下载 - 在爱里刻下年轮最新章节 - 在爱里刻下年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