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挎着竹筐,里面装着刚泡好的竹丝:“我早上特意去早市买的新竹,泡得透透的,今天教大伙儿编竹编小篮子,就是那种能装菜的,实用得很。”话音刚落,铺门口就涌进来好几个人,有昨天来过的老学员,还有不少新面孔,都是看了报道找来的,一下子就把铺子挤满了。
“苏师傅,王大妈,王大爷,我们是来学编竹编的!”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上面还存着昨天的报道,“看你们免费教手艺,还帮人鉴宝,我们也想跟着学学,把老手艺传下去。”苏明赶紧搬来小凳子,让大伙儿坐好,分好竹丝,老太太教新手编基础的筐底,老爷子在旁边给大伙儿讲竹丝的挑选技巧,苏明则来回转悠,谁有问题就伸手搭把手。
有个大姐编筐底,竹丝总也摆不整齐,急得直冒汗:“苏师傅,你快瞅瞅,我这筐底咋越编越歪,跟个歪瓜裂枣似的。”苏明蹲下来,握着她的手,一点点调整竹丝的位置:“大姐,别急,编筐底得先把经纬线摆直,每一根竹丝都要对齐,劲别太大,匀着来,你再试试。”
教了两遍,大姐终于编出个方方正正的筐底,高兴得直嚷嚷:“成了成了!苏师傅,太谢谢你了,原来这么简单,是我之前太心急了。”老爷子在旁边搭腔:“编竹编就得沉住气,跟过日子似的,慌慌张张可不行,这手艺练的就是心性。”大伙儿听着,都纷纷点头,铺子里满是欢声笑语。
没过一会儿,小李就来了,身后还跟着个中年男人,手里抱着个大箱子:“苏师傅,王大妈,王大爷,这是我朋友老张,他也做老物件生意,听说你鉴宝特别准,特意把他收的竹编物件带来,让你帮着掌掌眼。”
老张赶紧把箱子打开,里面是个竹编的屏风,上面编着八仙过海的图案:“苏师傅,麻烦你帮我看看,这是我花两万块收的,说是民国的老物件,你帮我鉴别鉴别,别让我被骗了。”苏明接过屏风,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编纹,敲了敲屏风边框,笑着说:“老张,你这眼光不错,这确实是民国的老物件,‘镂空编’的手艺,特别地道。”
老张一听,立马松了口气:“太好了!苏师傅,我这心里一直打鼓,就怕被骗,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苏明指着屏风说:“你看这八仙的神态,编得多生动,每一根竹丝都编得特别细,没有一点松动,老艺人的功夫都在这上面了。还有这包浆,温润发亮,是常年用手摸出来的,不是药水泡的,你这两万块花得值。”
小李在旁边凑趣:“张哥,你看,我跟你说苏师傅鉴宝准吧,以后你收东西,先找苏师傅掌眼,保准不被骗。”老张点点头,赶紧拿出烟,给苏明和老爷子递过去:“谢谢苏师傅,以后我收竹编物件,肯定先来找你,麻烦你多费心。”苏明摆摆手:“烟我不抽,你别客气,以后有啥要鉴别的,随时来,免费。”
正聊着,之前被骗买竹编盒子的阿姨来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笑着说:“苏师傅,王大妈,你们看我编的小篮子,虽然不好看,但能装东西了!”说着,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小竹篮,虽然纹路还有点乱,但比第一次编的强多了。
老太太接过小篮子,仔细看了看:“不错不错,妹子,进步太快了!再练练收边,就能给你闺女编首饰盒了。”阿姨笑得合不拢嘴:“都是你们教得好,我昨天在家编了一下午,终于编出个像样的,以后我每天都来,争取早日编出首饰盒。”
中午,王老板准时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苏师傅,大妈,大爷,潘家园的老手艺展定下日子了,下个月中旬,主办方让我问问你们,能不能把老爷子带来的老物件、大伙儿编的成品都拿去展览,还让你们现场表演编竹编,让更多人看看咱老竹编的手艺。”
苏明和老两口一听,都特别高兴。老爷子笑着说:“太好了!我们肯定去,把最好的物件都带去,让大伙儿好好看看咱老竹编的本事。”苏明点点头:“谢谢王老板,多亏你想着我们,我们这几天就赶紧准备,争取在展会上给老竹编长脸。”
王老板摆摆手:“客气啥,这都是你们应得的,你们把老手艺传承得这么好,我也跟着沾光。对了,我还帮你们申请了一个大摊位,到时候再摆上几张桌子,现场教大伙儿编小挂件,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大伙儿听着,都纷纷欢呼,说一定要好好准备,不让老手艺丢脸。
中午的盒饭依旧是王老板订的,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吃饭,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展会的事儿,有人说要编点精致的小挂件当赠品,有人说要把辨假技巧打印出来,现场发给大伙儿,还有人说要帮着布置摊位,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吃完饭,大伙儿接着学手艺,那个修竹编筐的大叔也来了,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苏师傅,王大妈,我给你们带了点我熬的小米粥,下午天热,喝点粥解解渴。我儿子昨天跟我说,婚礼现场要专门设一个老竹编展示区,把我编的小篮子、那个老竹编筐都摆上,还让我现场给亲戚们表演编竹编。”
苏明一听,特别开心:“太好了大叔,你儿子太有心了,这样一来,更多人就能知道老竹编的好了。”大叔点点头,拿起竹丝,跟着老爷子学编筐沿,虽然学得慢,但特别认真,每一个步骤都反复练习,生怕出错。
下午的时候,来了个大姐,手里抱着个竹编的旧筐子,愁眉苦脸地说:“苏师傅,你帮我看看这筐子,是我奶奶传下来的,筐底烂了,我舍不得扔,你能帮我修修不?”
苏明接过筐子,看了看筐底,笑着说:“能修,大姐,你放心,我给你重新编个筐底,不破坏原来的样子,保准跟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