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刚走,就见一个大姐,手里抱着个竹编的大筐,急匆匆地跑进来:“苏师傅,可算找到你了!我听朋友说你这儿鉴宝特别准,我这筐是我从老家带来的,说是我太奶编的,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我想留着给我女儿当嫁妆。”
苏明接过大筐,摸了摸竹丝,看了看编纹,笑着说:“大姐,你这筐是好东西,正经的‘经纬纹编’,晚清的老物件,纯手工编的,你看这竹丝,虽然粗,但编得特别扎实,没有一点松动,当年能编出这么大的筐,你太奶的手艺肯定特别好。”
大姐一听,立马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太好了!苏师傅,我就知道我妈不骗我,她说这筐是我太奶嫁过来的时候带的陪嫁,跟着我们家传了三代了。那这筐,我该怎么保养啊?”
苏明耐心地说:“平时别用水洗,就用干布轻轻擦,别往太阳底下暴晒,也别装太重的东西,防止竹丝压断,放在干燥的地方就行。你给女儿当嫁妆的时候,把这故事跟她说清楚,这筐比啥金银首饰都金贵,是你们家的念想。”
大姐连连道谢,从包里掏出一兜子自家种的苹果:“苏师傅,没啥好东西,这苹果是我自己种的,甜得很,你尝尝。”苏明笑着收下:“太客气了大姐,苹果我收下了,以后有老物件的事儿,随时来找我就行。”
大姐走后,苏明把苹果放在桌子上,又开始收拾铺面,把今天修的、鉴的物件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把货架上的老物件擦得干干净净。收拾完,天已经快黑了,他煮了一碗面条,就着大姐给的苹果,吃得特别香。
他拿出手机,给张大爷打了个电话,跟他说今天修小凳子、帮小李鉴宝的事儿,还说下周六要去参加老手艺交流会,跟老艺人交流手艺。张大爷在电话里笑着说:“好,好,苏明,你在京城过得充实就好,多跟老艺人学学,把咱老竹编的手艺发扬光大,我们都为你高兴。”
挂了电话,苏明拿起竹丝,又开始编翡翠形状的小挂件,手指虽然粗糙,却格外灵活。窗外的潘家园,灯火渐渐亮了起来,吆喝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又有烟火气。
他看着货架上的老物件,有清代的首饰盒,有民国的蛐蛐罐,还有建国后的小凳子,每一件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承载着老手艺的温度。他知道,明天一早,铺子门一打开,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带着各种各样的老竹编,带着各种各样的念想。
不管是修东西、鉴宝,还是教手艺,他都会一直实诚待人,不图钱,不糊弄,就想把老竹编的手艺传下去,把这些老物件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的好,让这份温暖和踏实,在这热闹的京城,一直延续下去。
不知不觉,就编到了深夜,苏明收拾好工具,关好铺面的门,躺在小床上,心里满是踏实。
他期待着下周六的老手艺交流会,期待着能学到更多的手艺,更期待着能让更多人爱上老竹编,让这门老手艺,在他的手里,一直活下去,火起来。
打从定下要去老手艺交流会,苏明这几天就没闲着,每天收摊后都要多练会儿竹编,还把货架上的老物件挨个擦一遍,挑了几件最具代表性的,准备带去交流会上给大伙儿看看。那几天来学手艺的人也格外多,尤其是那个小姑娘,天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编的小蝴蝶越来越精致,还教起了新来的阿姨,像模像样的。
周四下午,苏明正教大伙儿编竹编小篮子,铺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中年男人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个麻袋,气喘吁吁地说:“苏师傅,救命啊!你快帮我看看这东西,我是不是被骗惨了!”
苏明赶紧让学员们先自己练习,接过男人手里的麻袋,小心翼翼打开,里面是个半人高的竹编柜子,看着挺旧,柜门上编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大哥,你慢慢说,这柜子是怎么回事?”苏明一边摸竹丝,一边问道。
男人咽了口唾沫,慢慢说道:“我是做小生意的,前几天听人说乡下有老物件,就特意跑了一趟,一个老乡说这是清代的竹编衣柜,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要我三万块,我咬咬牙就买了,回来越想越不对劲,就赶紧来找你了。”
苏明仔细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柜门的编纹,还敲了敲柜子的侧板,皱着眉叹了口气:“大哥,实话说,你这柜子是仿的,而且仿得不算好,顶多是近几年编的,根本不是清代的老物件。”
男人一听,脸瞬间白了,腿都有点软,扶着桌子说:“不可能啊!他跟我拍着胸脯保证是老物件,还让我看了上面的‘包浆’,怎么会是仿的呢?”
“你说的那包浆,是用药水泡出来的,看着发暗,一点都不温润,”苏明指着柜子,一点点给他讲,“你再看这编纹,龙凤的线条乱七八糟,没有一点老艺人的功底,而且这竹丝看着粗,其实特别脆,是机器裁的,老物件的竹丝都是手工削的,有韧性。还有这柜子的接口,都是用胶水粘的,老竹编根本不用胶水,全靠竹丝的张力固定。”
男人听着,眼泪都快下来了:“这可是我全部的积蓄啊!我想着买个老物件保值,结果被骗得底朝天,这可咋办啊?”
苏明赶紧安慰他:“大哥,你先别慌,你还记得那个老乡的地址不?先去找他,跟他说这是仿品,让他退款,要是他不退,就找当地的市场管理处,实在不行就报警,总能有办法的。”
接着,苏明又教他怎么分辨竹编老物件,哪些细节是仿品仿不出来的,还把自己的笔记本给他看,上面记着各种竹编手艺的特点和辨假技巧。男人一边记,一边不停道谢:“苏师傅,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还被蒙在鼓里,以后我再也不盲目买老物件了,凡事都先来找你掌眼。”
男人走后,学员们都围了过来,纷纷说骗子太缺德,还有人问苏明怎么能一眼看出是仿品。苏明笑了笑:“没啥窍门,就是看得多、编得多,摸透了老竹编的性子,仿品再像,也骗不过常年跟竹丝打交道的手。”说着,又拿起竹丝,接着教大伙儿编篮子,铺子里的热闹劲儿又回来了。
周五晚上,王老板特意来苏明的铺子,给他送了件新褂子:“苏师傅,明天去交流会,穿得精神点,咱也给老竹编长脸。对了,明天不少老板和老艺人都会去,你多跟他们聊聊,说不定能把老竹编的手艺推广得更广。”
苏明接过褂子,心里暖暖的:“王老板,太谢谢你了,还特意给我买褂子,让你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