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人之至诚专一莫过于宗庙祭祀之时,王者能令天下之人其心专一,莫过于利用宗庙,故圣 人制祭祀之礼以养民之德。此聚之义大也。民聚之时,能得贤才,则必聚而正,如不正,治之 不以正理,则乱之生亦由人之聚,故聚必以道,非正之道,即令有聚,亦不能安处也。于聚时 祭礼用大牲厚礼,乃示慎重且富是天下必同之,今人聚而人不能亨其丰盛,则必散也。是故古 今皆然,凡能与大功立大业之人,第一必得其时,第二必聚而后能用,此动必吉,天理莫及此 也。
象曰:萃,聚也, 顺以悦,刚中而应,故聚也。
萃卦,乃上悦下顺之象,上位以中道用民,合于民心,下又能顺从于上之政令且又刚阳相 应,坚心赤诚如此,必能聚天下之人才。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王者要有聚民心之道,必立宗庙以示孝顺之至诚,能顺天下之人心,必以孝方成。 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聚之以正道,必能得人才治之,乃因其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顺天命也。
祭祀时用厚礼祭天,必可有为,此顺天命也。
视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万物间皆有聚,有动,有散等, 圣人观象,可见万物之情性也。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泽上于地,为集聚之象,君子知始戒之慎,故众民相聚之初,就也生戒,因众聚必有争,私心所成,故先除兵械,乃能戒而无虞。
周末被闺蜜拽去参加大学室友的十年大聚,从下午三点喝到晚上九点,有人聊娃升学焦虑,有人晒老公新买的表,有人偷偷吐槽老板——散场时有人红着眼眶说还是咱们当年亲,也有人发朋友圈配文熟悉的陌生感。我瘫在地铁上刷手机,突然想起《周易》里有个,专门讲的学问。合着老祖宗三千年前就把咱们现在聚会的门道摸透了?
一、字拆开看:古人聚会有多讲究?
想要深入探讨“萃卦”,我们首先需要对其中关键的“萃”字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从字形结构来看,它由上方的草字头“艹”和下方的“卒”组成。根据东汉时期许慎所着的《说文解字》记载:“萃,艹皃(貌)”,其本义表示草木繁茂的景象。
然而,当将此字放置于《周易》之中时,情况便有所不同了。此时,该卦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感——“泽上于地”。不妨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去描绘这样一幅场景:一场倾盆大雨过后,低洼之处积聚起大量的雨水,原本坚硬的泥土也因为长时间浸泡而变得柔软不堪。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野草、灌木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它们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根系相互纠缠,叶片彼此触碰。如此生机勃勃的画面,不正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世间万物汇聚一堂、融为一体的鲜活状态吗?
《序卦传》说:物相遇而后聚。天地万物先得碰上,才能凑一块儿。可光凑一起不算完,得聚得好才是本事。就像咱们同学会,有人组织得热热闹闹,有人搞成大型尴尬现场——古人早把这事儿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了。您瞧萃卦的卦辞: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翻译成人话就是:聚集这件事,能亨通!君王赶紧去宗庙搞仪式,这时候见有能力的大佬特别好,聚集要走正道。祭祀用贵重的祭品吉利,行动有利。
二、王者搞宗庙团建:古代版凝聚人心指南
“王假有庙”这句话真是妙极了!要知道在上古时期,可不像现在这样有微信群和直播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哦。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君王究竟是如何让天南地北的子民们心往一处想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举办盛大而庄重的宗庙祭祀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呀!
《礼记·祭统》里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在古代是比打仗还重要的国之大事。为啥?您看,平时老百姓各干各的,种地的种地,织布的织布,可一到宗庙祭祀,天子穿衮冕,诸侯穿冕服,士大夫穿玄端,老百姓挤在庙门外踮脚张望——所有人按等级排好队,一起献玉帛、奏雅乐、读祝文,最后集体磕头。这仪式一搞,等级秩序有了,血缘认同强了,连空气里都飘着咱们是一家人的味道。
就跟现在公司开年会似的!去年我陪老板参加集团年会,场地选在五星级酒店,舞台搭成古代宫阙模样,开场是编钟演奏,cEo穿着改良汉服讲我们是龙的传人。散场时有个老员工拉着我感慨:这仪式感,比发十万奖金还提气!您别说,这套路跟三千年前周天子王假有庙如出一辙——用仪式把人从捏成。
但光仪式不够,得利见大人。翻译过来就是:这时候必须有个靠谱的。《彖传》解释得更直白:顺以说(悦),刚中而应,故聚也。上卦兑是喜悦,下卦坤是顺从,上面的人用喜悦感染大家,下面的人顺从配合,中间还得有个的核心人物能回应各方需求。
就像我大学室友聚会的牵头人娜娜,当年是班长,现在是一家教育机构的校长。她提前三个月建群,统计每个人的忌口,协调外地同学的差旅,甚至给带娃的宝妈准备了儿童游乐区。散场时有人开玩笑:娜娜要是在古代,绝对是宗庙祭祀的最佳司仪!
三、用大牲吉:别让毁了一场聚
用大牲吉,古人祭祀用的是牛、羊、猪这些贵重祭品。放现在,大概相当于同学会包个带露台的花园餐厅,而不是在路边摊吃炒粉;公司年会订个有旋转舞台的场地,而不是在食堂拼桌子。
有人要说了:至于吗?朋友聚会图个乐,AA制路边摊不也挺好?您还真别小看这仪式感。心理学有个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为一件事付出越多,就越会觉得它有价值。您想,要是君王祭祀随便拿只鸡应付,诸侯看了心里犯嘀咕:老大都不当回事,我们还凑什么热闹?同学会要是组织者连场地都不肯好好选,大家肯定觉得他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下次谁还来?
去年参加行业论坛就遇到过反面教材。主办方租了个破礼堂,空调时冷时热,投影仪还坏了,讲完话大家草草吃了盒饭就散了。事后有个专家发朋友圈吐槽:这哪是论坛,简直是凑人数完成任务。反观另一个活动,主办方提前三个月选址,布置了行业主题的打卡墙,连茶歇都找了本地非遗老字号做点心——参会的人走的时候都说明年还想来。
这就是用大牲的智慧:不是非要铺张浪费,而是用足够的诚意告诉大家:这场聚会,我很重视,你们也很重要。就像《小王子》里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四、泽上于地的警示:热闹背后藏着防翻车指南
《象传》说: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泽在地上,看着是万物滋润、欣欣向荣,可水多了容易漫堤,人多了一言不合可能翻脸——所以君子得提前准备(兵器),防着意外。
这话放现在太有用了!您看同学会,有人喝多了开始攀比工资:我家那套房又涨了!有人翻旧账:当年你抢我男朋友,现在过得不好吧?好好的聚会秒变修罗场。这时候要是组织者提前打个预防针:咱们就纯聊天,不聊收入不聊家庭,或者准备点破冰游戏转移注意力,不就能戒不虞了?
公司团建更典型。我前同事所在的互联网公司,老板为了增强凝聚力,强行安排全员去沙漠徒步。结果有个程序员怕晒黑打了退堂鼓,被hR当众批评缺乏团队精神;还有个产品经理体力不支中暑,差点进医院。最后团建变成吐槽大会,团队氛围反而更僵了。
这就像泽上于地却不疏导,水攒多了必然决堤。聪明的领导会观察团队特点:技术宅多的,搞个剧本杀推理局;爱动的,组织户外飞盘;实在不行,哪怕集体去猫咖撸猫聊天,也比硬凑高大上活动强。
《周易》早看透了:聚集不是目的,聚而和才是关键。就像火锅,食材再丰富,汤底太咸或太淡,谁也不爱吃;人再多,脾气不对付,坐一块儿也是煎熬。
五、从万物之聚看人生:聚是缘分,守是智慧
《系辞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观,不仅看君王怎么聚民心,更看天地万物的——蚂蚁搬家是聚,候鸟迁徙是聚,春天花开是聚,秋天果实坠地也是聚。
您发现没?每种都有它的:蚂蚁聚是为了生存,候鸟聚是为了迁徙,花开聚是为了传粉。人也一样,同学聚是为了回忆,同事聚是为了合作,亲戚聚是为了血脉。但所有长久的,都得守着——就像《萃卦》说,聚集要走正路。
我有个邻居张奶奶,退休后组建了社区舞蹈队。刚开始只有五六个人,她就自费买音响、租场地,每周三雷打不动带大家练。后来队伍壮大到三十多人,有人提议接商演赚外快,张奶奶坚决反对:咱们就是图个乐,要是为了钱闹矛盾,不如散了。现在十年过去,舞蹈队不仅没散,还成了社区名片,经常被邀请去养老院演出。
反观另一个例子,我表姐的闺蜜群因为偶像绯闻吵架。有人站队A明星,有人力挺b明星,群里每天几百条消息互怼,最后群主无奈解散。这就像非正之道的聚集,就算勉强凑一起,也迟早散伙。
六、的终极智慧:聚是开始,守是修行
其实《萃卦》六爻还有更细腻的智慧。初六爻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说的是刚开始真心相聚,后来变了心,就会混乱。就像有些情侣约会几次就分手,不是因为不爱,而是新鲜劲过了就没耐心经营。
六二爻引吉,无咎,是说被人引领着聚集,吉祥无过。就像刚入职的新人,跟着团队前辈学习,慢慢融入集体。
九四爻大吉,无咎,是说阳刚之人主动配合,能得大吉。就像团队里的骨干,不抢风头而是支持领导,反而能赢得尊重。
上六爻赍咨涕洟,无咎,是说聚会散了伤心流泪,但也没错。就像毕业季的分离,虽然难过,但这段相聚已经留在记忆里,成为成长的养分。
结语:聚是人生常态,是处世哲学
回到开头的同学会,散场时娜娜在群里发了段话:今天见到大家,就像看到十年前的自己。我们或许不再年轻,但这份情谊永远鲜活。底下立刻刷屏永远是姐妹。
这大概就是的最高境界——不必强求永远热络,但求相聚时真心相待,离别后各自安好。
《萃卦》教我们的,从来不是怎么搞一场完美的聚会,而是怎么用心对待每一段相遇。就像古人祭祀时的虔诚,就像准备时的用心,就像除戎器时的谨慎——所有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懂珍惜眼前人,更明白:
人间至味,不过一场聚得其所的相遇;
世间至智,不过一场聚而不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