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杭州总院的庭院里已是绿意盎然,新栽的兰草冒出嫩芽,与复刻的江南旧馆木门相映,透着古朴又鲜活的气息。这天清晨,五名身着西域服饰的弟子提着行囊站在院门口,为首的少年名叫阿依木,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江南药膳集》西域译本,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紧张 —— 他们是西域派来杭州总院深造的首批弟子,专程来学习江南药膳的精髓。
“欢迎各位远道而来。” 苏软桃抱着刚满一岁的萧念桃,笑着走上前,身后跟着御厨张师傅和太医李院判,“我为大家准备了‘江南迎宾羹’—— 莲子百合羹,刚从院里的井里镇过,解乏消暑,先尝尝吧。”
阿依木双手接过羹碗,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清甜的莲子混着百合的绵密在舌尖散开,他眼睛一亮,用生硬的汉话说:“比我们在西域做的更鲜!莲子没有涩味,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要从莲子去芯说起了。” 软桃笑着示意弟子们到后厨,亲自拿起新鲜莲子,演示去芯技巧,“先用小刀在莲子顶端切个小口,再用牙签从尾部轻轻一推,芯就出来了。芯味苦,去干净才能保证羹的清甜。”
阿依木和弟子们围在旁边,认真地记着步骤,阿依木还拿出小本子画下来,生怕遗漏。张师傅在一旁补充:“江南的莲子多生长在荷塘,采摘后要及时晒干,储存时注意防潮,这样用的时候才新鲜。你们西域干燥,储存时可以少放些干燥剂,避免莲子失水变干。”
接下来的深造课程被软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古籍研究”,在总院的典籍陈列室里,软桃为弟子们展开母亲留下的旧食谱手稿,上面有母亲手写的 “莲子需选颗粒饱满者,炖羹时加少许冰糖提鲜” 等批注。“这些是江南药膳的根基,” 软桃轻声说,“每一条批注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你们要结合《江南药膳集》,理解背后的道理,而不是死记硬背。”
阿依木指着手稿上的 “当归羊肉汤” 做法,疑惑地问:“苏姑娘,我们西域也常吃羊肉,为什么江南的做法要加当归?” 李院判接过话茬,耐心解释:“当归性温,能补血活血,与羊肉搭配,既能驱寒,又能补身,适合江南的湿冷天气。你们西域干燥,用量可以减半,避免上火。” 弟子们赶紧记下这个要点,还标注了 “西域用量:江南的二分之一”。
第二阶段是 “宫廷技法”,张师傅亲自授课,教弟子们做 “宫廷版桂花糯米藕”。他带弟子们到总院的药膳园,挑选新鲜的莲藕,演示 “灌糯米” 的技巧:“莲藕要选粗短的,孔大,容易灌糯米;糯米要提前泡两小时,灌的时候用筷子轻轻压实,避免有空隙。” 阿依木尝试时,糯米总从藕孔里漏出来,张师傅手把手教他调整力度,直到他成功灌好一节藕,阿依木兴奋地举起来,像个孩子一样展示:“我做到了!”
第三阶段是 “分店实战”,软桃安排弟子们去扬州分店实习。周虎特意为他们准备了 “实战任务”—— 根据扬州客人的口味,调整 “西域版当归羊肉汤”。阿依木在分店后厨煮汤时,按李院判说的减少当归用量,还加了少许江南的黄酒去腥,客人尝后赞道:“这汤既有西域的醇厚,又有江南的鲜,很特别!” 阿依木听到夸奖,激动地给软桃发消息:“苏姑娘,我们的汤被客人喜欢了!”
三个月的深造结束时,弟子们已经能独立制作 “江南经典药膳”,还结合西域食材研发出 “葡萄干莲子羹”“杏仁山药粥” 等新菜品。临行前,阿依木将一块西域的和田玉送给软桃,郑重地说:“这是我们西域的心意,谢谢苏姑娘、张师傅、李院判的教导。我们回去后,一定会把江南药膳的精髓教给更多人,让两地的药膳像这块玉一样,紧紧连在一起。”
软桃接过玉,笑着回赠他们一本亲笔批注的《江南药膳集》:“上面有我补充的‘西域食材适配技巧’,以后遇到问题,随时给我写信。杭州总院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你们常回来。”
看着弟子们远去的背影,萧璟渊走到软桃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看,你的药膳已经跨越了地域,成了连接江南和西域的纽带。” 软桃点点头,怀里的念桃伸手去抓桌上的药膳集,软桃笑着说:“等念桃长大,也要教他做‘西域版药膳’,让这份融合与温暖,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