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蹲在山坡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眼前几棵歪歪扭扭的果树。
幸亏自己小时候贪玩,走到哪儿都喜欢顺手撒点种子。
哪想到,多年之后,这些无心之举竟真让这片荒山有了生气。
那时候,村里人总爱聚在苏家院墙外头,低着头议论纷纷。
“种点青菜不香吗?好歹能下锅,还能省点米粮。白占地儿,真是浪费。”
可一年后的春天,有个人上山砍柴,忽然发现山坡上冒出一溜儿小树。
更奇的是,这些树已经开花了,枝头挂满了果子。
那人当场傻了眼。
原来人家不是瞎种,是藏着宝呢。
这消息传开后,全村轰动。
不少人眼红起来,动了心思,于是,他们一个个找上门来。
“苏老四,行行好,让我们挖棵苗回去试试?”
苏眠眠听到这事儿,二话不说,大大方方地摆摆手。
“你们挑吧,喜欢哪棵就挖哪棵,随便挑。”
可等他们真动起手来,才发觉事情不对劲。
山上那些树,看着枝繁叶茂,其实全是几个月前才刚栽下的小苗,根本经不起折腾。
强行挖走,别说成活了,怕是连三天都撑不过。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苏眠眠早就算好了。
这一招既显大方,又守住根本。
打这以后,苏眠眠心里就有了个主意。
她要到处跑,把种子撒遍每个角落。
能不能成,就看老天爷给不给机会。
就像红薯,三年前谁家都瞧不上。
可苏眠眠不信邪,悄悄种了几垄,第二年收成竟比麦子还多。
现在呢?
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种几亩,连田埂上都不放过。
连官府都盯上了,派了文书来记录,还往上报了功。
皇上下了旨,夸苏家村有功于农事,特许田地、山林十年免一半税。
苏家一下子成了全村的香饽饽。
苏眠眠溜达到山脚下,眯眼望着那片空地。
“兔子,这地不是咱家的吗?咋还空着,没人种东西?”
杨兔赶紧凑上前。
“小姐,这地确实是咱家的没错。可它挨着山脚,土薄石多,老爷拿不准。种树吧,怕长不活。种红薯吧,又嫌地太薄,收成没保障。就这么一直搁着,晾在这儿,也没人敢动。”
苏眠眠点头,没多言,转身就往河边走。
她记得小时候,一到河边,鱼多得能踩着背过河。
可现在?
她蹲在岸边,拿着旧渔网等了半个时辰,连个鱼影都没见着。
忽然,她一拍大腿,随即掉头往回跑。
进院一问,才知道吴县丞两口子早回城了。
那对夫妇前脚刚走,连口热茶都没来得及喝上。
下人说他们急着赶回去办差事,怕夜里路不好走,一大早就启程了。
苏眠眠也没在意,这事儿跟她本就没什么关系。
她直接奔到老爷子屋里。
“爷爷,河里鱼没影儿了,人再想捞,比捉鬼还难!别说网鱼了,就是撒饵守一整天,也就巴掌大的泥鳅蹦两下,还滑得抓不住。山脚那块地,您不是一直没想好干啥吗?荒着也是荒着,干脆,咱们挖个池子,养鱼吧!既能吃,还能卖,稳当又长久!”
苏老爹眯眼瞅她,半晌没吭声。
他坐在老藤椅上,目光沉沉地落在苏眠眠脸上。
这丫头三年了,自打从城里回来,性子变了,不闹不吵,要啥给啥。
如今突然开口提事,还是这么大一件事。
他哼了一声。
“行啊。那地一亩多,荒着也是浪费,当鱼塘确实够用。可你听着,挖土、搬石、搭围子,人我找。工钱、工具、木料,我都张罗。但银子,你出。一分都不能少。别当我不知道,你那小金匣子,藏在床底最里头,比我还鼓,夜里走路都能听见响!”
苏眠眠脸一垮。
“爷爷,您饶了我吧!我哪有那么多钱?整日省吃俭用,连件新衫子都舍不得做!书都买不起!您是不知道,一套《本草纲目》,要整整二十两银子,市面上还常断货,贵得要命啊。”
苏老爹一巴掌拍在腿上,笑得胡子乱颤。
“嘿,还跟我玩这套?装穷装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你前儿偷着卖的蜂蜜,我都打听清楚了。卖给药铺李掌柜,两罐换回八两银子,钱还藏在瓦罐底下,拿草盖着,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真当我是聋的?还是瞎的?”
“这书确实不便宜。可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买回去看一遍,立马就动手抄。抄完晾干,拿去镇上学堂外头悄悄卖,价钱还跟原价一样!学生抢着买。你哪是买书?分明是做生意,一进一出,稳赚不赔!本钱都不用垫多少,净挣差价!”
苏眠眠被老爷子当场揭穿,脸一热。
“那……那能不能走公账呢?反正鱼塘也是为家里建的,将来收成大家都有份……您看,我这不是也为家计着想嘛……”
“不行!”
苏老爹板着脸,一口回绝。
“这主意是你自己出的,话是你自己说的,人是你自己激动跑来的。既然是你提的,钱就得你自己掏!谁让你嘴快提了这茬?现在想赖账,门都没有!”
她叹口气,低头认了。
走不了公账,那就只能拼命多抄书了,谁让她嘴快提了这茬呢。
唉,看来这个月得熬夜了。
“爷爷,你早点找人把我的鱼塘挖好啊。”
她又抬起头。
“水就用山上的泉水,清甜又干净,鱼长得快。千万别用村外那个老池塘的水,那水浑,还带腥味,养鱼容易死。水引够了,多出来的就顺沟流到稻田里,正好浇地,一举两得。您看着办就行。谢啦爷爷!等鱼塘弄好了,咱们再算总账哈!”
说完,她转身往自己屋里走。
没辙,只能靠抄书多赚点铜板了。
为了她的鱼塘,拼了!
这三年,苏眠眠买过的书,少说也有一百来本。
每本看完,她都认认真真地照着练字,写写画画。
可写来写去,攒了一堆零散字句,东一句西一句,压根没派上大用场。
旁边的杨兔看不下去了。
“你干嘛不抄整本书?一个字一个字从头抄到尾,抄完拿去卖,一本就是一本的钱,还能当商品流通。”
她一听,眼睛一亮。
“对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白白浪费了这么多书!光顾着练字,却忘了这些书也能变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