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的石桌上,摆着两碟小菜——一碟清炒野菜,一碟腌萝卜,还有两碗冒着热气的糙米饭。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映得碗沿泛着淡淡的金光。这几日郑明远的伤好了许多,不仅能下床走动,甚至能在院子里练几套简单的拳脚,话也比之前多了不少,与我相处时,早已没了最初的警惕,多了几分熟稔。
我端起碗,用筷子夹了一口野菜,慢慢咀嚼着。郑明远也放下筷子,看着我,忽然开口问道:“周姑娘,在下有一事好奇,不知姑娘全家被赶出京城后,是如何生活的?”
听到这话,我夹菜的手顿了顿,心中泛起一阵酸楚,幽幽地叹了口气:“说来惭愧,我一家能活到现在,全靠父亲的一位老友照拂。他名叫张景沂,是父亲的同乡,也是从前的同僚。”
郑明远眉头微挑:“张景沂?莫非是当年因力主抗金,被秦桧排挤辞官的那位御史?”
“正是。”我点点头,眼神飘向窗外,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的日子,“父亲在世时,与张大人交情深厚,两人常常一起谈论国事,都盼着能有朝一日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后来张大人因弹劾秦桧,被罢官回乡,隐居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我家被赶出京城后,走投无路,便去投奔了他。”
“张大人待我们极好,不仅给我们安排了住处,还让我在他府中做伺候笔墨的侍女,每月给我工钱补贴家用。”我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那段日子,是我家被贬后,最安稳的时光。我原以为,能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没想到,灾祸还是找上了门。”
郑明远放下碗,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变得凝重:“出了何事?”
“大约半年前,府中来了一个陌生的侍女。”我握紧了手中的筷子,指节微微泛白,“那侍女自称是张大人远房亲戚家的女儿,来府中帮忙。我从未见过她,心中有些疑惑,可张大人为人宽厚,并未多想,还像往常一样让她伺候起居。”
“那天午后,张大人在书房看书,那侍女端了一杯参茶进来。”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张大人平日里有午后喝参茶的习惯,便没多想,端起来就喝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肚子疼,疼得满头大汗,蜷缩在椅子上。家人赶紧请了医生来,可医生诊脉后,却摇着头说,张大人是中了剧毒,已经无力回天了。”
说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粗糙的饭粒上:“到了晚上,张大人就……就去了。我至今还记得,他临终前,还拉着我的手说,‘清如,一定要活下去,要记得你父亲的遗志,莫要忘了家国大义’。”
郑明远默默地递过一块手帕,眼神中满是同情。我接过手帕,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张大人死后,我心中始终觉得不对劲。那侍女在张大人去世后,就不见了踪影,我便暗中查访。几天后,我在府外的一个小酒馆里,看到了她。”
“她正和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子坐在一起,两人低声交谈着。我悄悄躲在酒馆外的柱子后面,偷听他们的对话。”我的声音陡然变得愤怒,“那侍女说,她是王畯的死侍,奉王畯之命,混入张府,用毒参茶害死了张大人。还说,王大人说了,凡是主战的老臣,都不能留!”
“我当时气得浑身发抖,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杀了她!”我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碗碟发出“哐当”的声响,“我将怀中带着的匕首抽出,就冲了进去。可那侍女和那个男子都会武功,那男子更是出手狠辣,没几招,我就被他打晕在地,肩膀也受了伤。等我醒来时,他们已经跑了,幸好周围的百姓把我送到了医馆,我才捡回一条命。”
“从那以后,我就发誓,若是再遇到王畯的死侍,一定要杀了他们,为张大人报仇,为所有被他们害死的主战忠臣报仇!”我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恨意,“可我武功低微,连自保都难,又怎能报仇……”
郑明远看着我愤怒又无助的样子,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沉稳而坚定:“周姑娘,你放心。张大人是忠臣,他的冤屈,不能就这么算了。日后,我定会帮你找到那两个凶手,为张大人报仇雪恨。不仅如此,王畯父子勾结金国,残害忠良,这笔账,我也会一并跟他们算清楚!”
我抬起头,看着郑明远。他的眼神锐利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侠气,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日子,他从最初的警惕,到如今的坦诚相待,甚至愿意为我报仇,这份信任与承诺,让我在这乱世之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郑郎君,谢谢你。”我轻声说道,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一次,却是感动的泪水。
“不必言谢。”郑明远笑了笑,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腌萝卜,“我们如今也算同仇敌忾,都是为了抗击金国,为了给死去的忠臣报仇。日后,若是遇到危险,你尽管跟我说,我定会护你周全。”
小玉不知何时跳到了石桌上,蹲在我们中间,对着我“喵呜”叫了一声,像是在安慰我。我摸了摸它的头,心中的悲愤渐渐平复了些。
“对了,郑郎君,”我忽然想起一事,“你之前说,你是绍兴年间的进士,为何会弃官而去,组建义军呢?”
郑明远放下筷子,眼神变得悠远起来:“当年我考中进士后,本想入朝为官,辅佐君王。可我看到的,却是朝廷的腐朽,秦桧等奸臣当道,主战的大臣要么被罢官,要么被杀害。我多次上书,请求陛下严惩奸臣,出兵抗金,可我的奏折,都石沉大海。”
“后来,我看到岳元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心中悲痛不已。”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知道,在这样的朝廷里,我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与其在朝中同流合污,不如弃官而去,召集天下义士,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大宋的土地,为岳元帅报仇!”
我看着郑明远,心中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本是文人,却有着武将的侠义与担当,在这乱世之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实在难得。
“郑郎君,你放心,日后我定会尽我所能,帮你筹集粮草,联络义士。”我坚定地说,“虽然我武功低微,但我从小跟着父亲读书,也认识一些字,或许能帮你处理一些文书之事。”
郑明远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有周姑娘相助,我如虎添翼。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召集更多的义士,与王畯父子、与金国的铁骑,一决高下!”
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棂,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石桌上的饭菜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暖。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不再是孤身一人。在这南宋末年的江湖中,我有了并肩作战的伙伴,有了共同的信念。哪怕前路充满荆棘,哪怕要面对无数的危险,我也会勇敢地走下去,为了父亲的遗志,为了张大人的冤屈,为了大宋的百姓,与郑明远一起,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