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收了一大堆,种类多,成色也好。陈队长人挺实在,说话算数,还主动帮我们协调人手搬运,挺帮衬的。”
刘芮英一听,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一个人在外头撑不住,有人欺负你年纪轻,不把你当回事。听你说陈队长靠谱,妈这心才算放下了。”
她拉着林嘉的手往屋里走。
“赶紧进屋,别站门口吹风了。热水都备好了,你先去洗洗,饭也快好了,就等你回来开饭。”
林嘉浑身黏腻,早就难受得不行。
一进屋就直奔浴室。
等她换上干净的布衣布裤,整个人才像是又活过来了。
正发愣时,厨房传来刘芮英的声音。
“小林,吃饭啦!菜都端上桌了,快出来!”
“哎,来啦!”
林嘉应了一声,站起身,走进饭厅。
饭桌上,刘芮英一个劲儿往她碗里夹菜。
“多吃点,补补身子,今天累坏了。”
“明天还去那边吗?要带干粮不?需不需要妈给你缝个新挎包?”
林嘉夹起一口饭,笑着点头。
“妈,够了够了,我自己来就行。”
她挑着能说的说了几句,还顺口提了提村里的实情。
刘芮英听了,眉头越皱越紧。
“唉,真不容易……咱们这儿还好,有供销社,还有部队家属院这块靠山,日子还能过。可那些深山老林里的村子呢?路不通,电不通……哎,一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
她又夹了块鸡蛋放进她碗里。
“补补身子。今天没收完,明儿还得跑吧?”
林嘉点点头,咽下嘴里的饭。
“嗯。明天去牛昌屯,文主任说山货多,值钱的东西可能更多。”
她语气平静,却藏着一丝期待。
牛昌屯背靠老林,常年封山,野物不少。
要是能收上几样稀罕物,这个月任务就有希望了。
刘芮英看着女儿清瘦的脸颊,心里发酸。
她想说“别去了”。
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这主意是小林自己提的,连主任都信她、重用她。
她这当妈的,还能说什么?
“苦了你了,小林,再吃点。”
她又赶紧夹了块熏肉塞进林嘉碗里。
林嘉看了眼刘芮英那双满是疼惜的眼睛,轻声说。
“谢谢妈。”
她喉咙一紧,差点红了眼眶。
夜里,躺在床上,身体像散了架,可脑子却清醒得睡不着。
她翻了个身,临泉村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泥泞的小路,晒谷场上的老槐树,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
还有那一排排低矮的土屋。
思绪一飘,就停在了沈庭樾身上。
她在想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正在某个偏远角落奔波?
是否吃得饱、睡得安稳?
有没有受伤?
她咬了咬嘴唇,硬把念头拽回来。
不能想,也不能再想了。
现在要紧的是牛昌屯的任务。
牛昌屯……
但愿别再碰上难事了。
她闭上眼,祈祷着明天一切顺利。
第二天一早,林嘉便出了门,直奔牛昌屯。
刚踏进村口,她就瞧见一位老奶奶。
坐在自家门槛上,眼睛直勾勾盯着她。
林嘉站住,扯出个温和的笑。
“大娘好,我是供销社的,叫林嘉。想问问,咱们队长家在哪儿?”
老太太上下打量她半天,才慢悠悠往东头一指。
“喏,小草家。”
林嘉弯了弯腰,轻声说了句“谢谢大娘”。
然后提着包,踩着泥泞的小路往前走。
刚走到小空地,一个老头扛着锄头转出来。
看见她,也愣住了。
“大爷,谷队长在吗?”
林嘉声音柔和,脸上挂着笑。
老头放下锄头,缓缓直起有些发酸的腰身。
“我就是谷茂成,牛昌屯大队长。你找我?”
林嘉连忙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介绍信和她的工作证。
“谷队长您好,我是县供销社派来的工作人员,叫林嘉。这次来,是想跟咱们牛昌屯的乡亲们谈谈山货收购的事。”
谷茂成接过那几张纸,眯起眼睛,凑近阳光下仔细瞧着。
看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上下打量了林嘉几眼。
这姑娘穿着一身蓝色工装,眉眼正直,看起来倒是不像骗子。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未完全卸下防备。
“供销社来收东西?”
他嗤笑一声。
“咱们这破地方,偏僻又穷,能有啥好货?山货有那么一些,可山路烂得跟蛇爬过似的,坑坑洼洼,背出去一趟要走十几里山路,累得人喘不上气,卖不了几个钱,还划不来工分。大伙儿早就不折腾这个了。”
话音刚落,又补了一句。
“以前从没听说供销社主动上门收这些东西。你们……不会是弄错地方了吧?还是搞错了政策?”
林嘉心里“咯噔”一下。
村民不信任,交通闭塞,群众情绪也冷淡。
看这样子,这项任务怕是比预想中还要难啃得多。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一位老太太端着一只粗瓷碗走了出来。
“外头太阳毒得很,让这位同志进屋吧。有事慢慢说,不差这一会儿。”
说着,她把手里的碗递给林嘉。
“同志,山路难走,一路奔波肯定渴坏了。喝点水,润润喉咙,解解乏。”
林嘉连忙伸出双手接过,诚恳地道谢。
“谢谢大娘,您太贴心了。”
谷茂成见老伴开了口,也不好再板着脸。
他挠了挠后脑勺,低声对老太太说。
“春兰啊,这位是供销社来的林同志,说是专门来咱们屯子收山货的,我不太信,正问着呢。”
春兰一听这话,眼睛倏地一亮。
她立刻转过头,认真地打量起林嘉来。
年轻的面庞,干净的眼神,说话条理清楚,不像作假。
她心中已有几分相信,试探着问道。
“收山货?姑娘,那你都收些啥呀?咱这儿别的不多,可干蘑菇、黑木耳、野山笋这些,家家户户多少都攒着一点。”
她说着叹了口气。
“可你也知道,这山路远,运输麻烦,运不出去,就算背到镇上也卖不上价。有时候十斤干货换不到两包盐,还不如自己留着。所以这些年,大家也就懒得往外送了,都是捂在家里头。”
林嘉听到“干蘑菇、木耳、野山笋”这几个词,心脏猛地跳了一下。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城里可是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