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接二连三的事件,把宋南星这个名字,推到了很多人的眼前,成功的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毕竟,不是所有人对于天才的成长,都乐见其成。
很多人更愿意做一场狂风,把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好苗子,都摧残在萌芽状态。
尤其是,不属于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好苗子。
邵云逸就不止一次的给李怀瑾打电话,让他保护好宋南星这根好苗子。
不仅仅是因为“救命之恩”,更多的是,惜才!
只是不凑巧,某次邵云逸给李怀瑾打电话的时候,自从宋南星就读军医大以后,就养成串门习惯的郑远成正好也在。
更不凑巧的是,一向口风很紧的郑远成,那段时间突然得了动不动就说漏嘴的臭毛病。
一不小心,宋家上上下下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宋向文当即给宋南星订了三组银针;宋大志直接送来了一把手枪、一盒子弹和一本写着宋南星名字的持枪证;宋立夏给她寄了一把开了血槽的军用匕首……
看着这些礼物,宋南星忍不住夸了一句,“还是宋苗和宋小满比较冷静。”
谁知道,宋小满根本不禁夸。
宋南星前脚刚夸完,他后脚就打着“寻找实验地点”的幌子,跑回去逮了一只“狗”给宋南星送了过来。
看着宋小满怀里那只全身灰色,只有额头一抹白的“狗”,宋南星默默的翻了个白眼。
“宋小满,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戒尺的厉害了,是吧!”
宋小满赶紧捂住了宋南星的嘴,小声道:“我这是为了谁?
小白可是月牙一群孩子里面,最聪明,最通人性的。我可是跟它商量了好久,它才同意借给我半年。
你可别不识好歹!”
管有月牙形状伤口的狼王叫月牙,宋南星可以理解。但你管一个全身灰色,只有额头有一抹白的狼叫小白……
宋南星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我身娇体弱,扛不住戒尺,这“狗”你还是带回去吧!”
宋小满一听这话,急了!
“我这可是智能的、声控的、实力有保障的,不比那些个死物可靠性高?”
宋南星默默的补充了一句,“安全性就不说了,还有点费鸡!”
宋小满干笑道:“你们学校这边,也没有别的活物,给小白提供食物来源啊!
你要是肯回宋家村,小白不仅不要你养,还能给你捎点吃的回来呢!”
回宋家村给乡亲们招灾?!
宋南星翻了个白眼,没接话!
宋小满见势不对,把小白往宋南星怀里一塞,拔腿就跑。
就这丫的负重越野七八个小时能跑五十公里的速度,再看看自己这细胳膊细腿,以及怀里的“狗”,宋南星连追的勇气都没有。
还能怎么办?
抱着这“狗”回去呗!
为了防止小白祸祸种植基地的鸡,宋南星还是拜托了食堂采购,给她每天捎肉回来--品种不拘,新鲜就行!
要不是种植基地有收益,宋南星根本养不活这个“张口货”。
要知道,它每天吞进肚子里的,可都是宋南星的真金白银。
宋南星很想“退货”,可惜宋小满只匆匆来了一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只是听说大峰山深处传来了一阵巨响,等大家去一看,才发现黄蜂坡已经被剃了个光头。
宋南星隐隐有一种猜测:
这绝对又双叒叕是宋小满干的好事儿。
事实上,宋南星还真没有猜错。
军校可没有借口可言。
宋小满说的是来找实验基地,那就得必须拿出来个说法。
黄蜂坡那些个马蜂,既然敢蛰他的“小弟们”,那他捎带着拿它们测试一下自己“最伟大的作品”,不过分吧!
这一下,月牙它们的仇也报了,十里八乡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他也拿到了实验数据,有了交代。
一箭三雕!
不仅宋南星猜到了,宋向文和宋大志在看到宋小满给宋南星送去的“狗”以后,也猜到了!
听到两人把后槽牙咬得嘎吱作响,宋南星默默的捂住了自己的屁股,并为宋小满默哀了三秒钟。
黑锅被宋小满背走了,小白却被留给了宋南星,摸着小白厚实的皮毛,宋南星笑得可不要太开心。
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的宋禾和宋麦,默默的给宋南星点了一个赞。
“小姨,还得是你!”
宋南星可不敢认,直接岔开了话题。
“那黄蜂坡,你们去看过没,怎么样?”
说到这,宋禾和宋麦可就不困了。
“看过,半个坡都被剃平了,留下了五亩左右的空地。
不过,那地坑坑洼洼、重金属还严重,生态系统也崩溃了。
想要一下子用起来,可不太现实。”
宋南星暗骂了宋小满几句,这才安抚起了宋禾和宋麦。
“那就先不种食用作物,种点苎麻稳定土壤,缓慢修复土质和生态系统。
这玩意儿,三奶奶见得多,有什么不懂的,你们可以问问她。”
宋南星说得隐晦,但宋禾和宋麦几乎是秒懂。
宋南星虽然没有学习识人相面,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却不会看错。
三奶奶年纪虽然大,却不糊涂,面慈心又软,只要多撒撒娇,求求她,就没有她不答应的道理。
这么些年来,她们家的土布就没有断过,肯定有种植苎麻或者进货的门道。
这不,跟着宋大志回去以后,两人就缠着三奶奶,让她陪俩人一起到黄蜂坡种苎麻。
俩人只跑了两三趟,三奶奶就心软的应了下来。
好在这玩意儿并不需要什么精细化管理,要不然,宋南星还真不放心他们这一老两小在山里来回的折腾。
也不是没有人看到,只是看在三奶奶的面子上,没有谁敢说闲话而已。
看到宋禾和宋麦跟三奶奶走那么近,三奶奶那些个一向觉得沤麻脱胶、撕麻成缕、绩麻接纱、手工纺纱麻烦,效率低下的孙子、孙女们,忍不住围了上来,吵着嚷着要跟三奶奶学织土布。
三奶奶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教呗!
连带着孙媳妇、曾孙子、曾孙女,只要是想学的,她都教。
主打一个,不偏不倚。
只是,三奶奶这小课堂开了不过三天,就有一大半的人打起了退堂鼓,再剃掉那些个帮倒忙的,真正出师的不过三个人而已--老大宋大龙家的宋兰、宋菊,以及老幺宋大邦家的宋胜男。
听说三奶奶后继有人,宋禾和宋宋麦毫不犹豫的退出了苎麻的种植大业。
毕竟,苗种是三奶奶“找来的”,技术是三奶奶提供的,他们俩人只不过出了把子力气而已。
只是,三奶奶是个厚道人,到了收获的时候,她找到宋禾和宋麦,坚持要跟两个小的“三股分账”。
拉扯了半天,最终还是三奶奶获得了胜利,宋禾和宋麦白得了一份收益。
当然,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