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这个姑娘,贵妃有了主意。
既然大家都说这位姑娘是太子殿下的人,那就利用这个,让太子殿下失去太子的位置,这样他的儿子就能顺理成章的继承太子之位。
很快贵妃就派人把这位姑娘送到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殿下此时不在寝宫和太子妃以及太子侧妃出去了,他每次出去的时候都会同时带两个妃子,要不然这两个妃子又得争风吃醋。
太子殿下为什么要带这两个出去?是因为皇室里今日有人办事情,而且是喜事,他们必须要出面一下,是代表陛下的脸面出去的,所以自然要关注一些。
不过,贵妃派的人刚把那姑娘送过去,太子殿下就回来了,太子殿下喝醉了。
他是提前回来的,那两个妃子还留在那里吃吃喝喝,当太子殿下看到在他寝宫居然躺着一个女子的时候,走近一看时吓了一跳。
这个许莲姑娘怎么在她的床上,而且还是衣衫不整的模样。
就在他正在叫醒那姑娘的时候,贵妃和四皇子带着陛下来了。
已经走进他们的寝宫了,到了这一幕的时候,陛下气坏了,因为他们俩已经发生了肌肤之亲,这下有嘴也说不清了。
陛下立刻下令要把这女子处死。
可是太子殿下终归是不忍心,毕竟这个女子自己连碰都没碰过,更别提有什么过分的事情,所以他得跟自己的父皇解释清楚,要不然自己这个太子位岌岌可危了,很明显他这个位置就是被他们母子算计了。
贵妃在一旁添油加醋的说,“陛下,那姑娘衣衫不整,一定是与太子殿下发生了关系,太子殿下行为不检点,在您的眼皮子底下居然能干出这么过分的事情,对方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也是个清清白白的姑娘,被这么一弄的话,清白没有了,你让那姑娘怎么活?按照民间的说法,只能去投江。”
陛下一听龙颜震怒,把太子殿下禁足在了东宫。
至于那个姑娘,让人给他穿好衣服之后被陛下的人亲自送到了大理寺。
皇后娘娘得知这一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太子殿下被禁足东宫,没有陛下的命令,谁都不能见太子,至于那个姑娘被送到了大理寺,不知道会如何?
许莲在大理寺的监牢里醒过来,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她恐惧极了,她叫喊着把人叫来了。
她哭着问着监牢里的大哥,“大哥,怎么回事?我怎么会在这里?我没做错什么,怎么会被关到这种地方?你能告诉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狱卒大哥看了一眼她,满脸嫌弃的回答:“做了这么不要脸的事情,惹得陛下震怒,陛下没杀了你就不错了,把你关在这里就是想给你一个教训,你这种低微出身的姑娘怎么能攀附太子呢?还想做太子妃不成?”
许莲也不傻,立刻就听出了这话中的意思,说她攀附太子简直就是可笑,她根本就不屑在皇宫生活了。
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安稳的度过此生,就只能离开皇宫。
不过在此得想个办法见那些贵人一面。
此事过了三天,陛下头疼不已,因为这件事弄得京城的沸沸扬扬。
如果不想办法解决,那么太子殿下的名誉有损。
于是陛下派了皇后娘娘去大理寺监牢。
那个叫许莲的姑娘,看到皇后娘娘前来,就宛如看到救星一般,也的确,只有皇后娘娘能在陛下面前说上话,也只有她能帮助自己脱困,自己不想死,原本这一生就不易,如果自己就这么死了。
皇后娘娘见到她的那一刻,直接气的给了他一个巴掌,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太子会丢了他的储君之位,那么他这个皇后也难辞其咎,毕竟是自己教育出的孩子。
所以她今天到了大理寺监牢,要问了个明白。
这位许莲姑娘一看到皇后娘娘就连忙磕头,然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解释清楚之后,皇后娘娘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知道这是一个不会撒谎的孩子,那么就有人陷害太子殿下想要夺得他的储君之位了。
“皇后娘娘,我还有机会能出去吗?我不想待在这里,如果你们不想让这件事传染的越来越大,能不能放我回去?不愿意待在金城了,这里太危险了,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我这一生本就不幸,我只想安稳的度过我的后半生,希望皇后娘娘能成全。”
这话让皇后娘娘想起她那个早夭的女儿。
如果她的女儿没有去世,没有生那场怪病,那么不会那么早死,不会那么早死的情况下,他也能有个孩子承欢膝下,虽然他养了太子那么多年,但是太子对他的感情也只是把她当成一个照顾他的人而已。
对她没有过多的母子之情。
就算她对这个孩子付出了她全部的感情,在太子殿下的眼里,还是抵不过他已经过世的生命。
她每当看到那个许莲,便会想到自己早已经过世的女儿,如果当初不是那场怪病,夺去了女儿年幼的生命,也许女儿,现在都已经和那个姑娘一般大活生生的活蹦乱跳的站在自己面前。
当年的那件事情到底是个怎么样?皇后娘娘至今都没想明白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死。
回想当年,自己把女儿养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女儿有天夜里突发高烧,听人告诉她孩子就已经去了她的丈夫怕她看见孩子伤心,所以就提前找人给孩子埋了,然后再告诉她,时隔到今天,已经10多年过去了,她对于自己亲生女儿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并不知道女儿最后一面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可是每次见到这个许莲,总觉得有一种亲切感。
可惜自己的女儿已经去世10多年了,如果还活着,应该跟她差不多吧。
在大理寺了解完情况之后,皇后娘娘立刻就去见了陛下。
陛下见到他时,心中便有了答案。
不过陛下不先开口,等到皇后跟他说了,然后他才跟皇后说出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