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编剧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攥着剧本,语气里带了点感慨:
“虽说这剧本是我一笔一划写的,但我当初构思时,都没把陆雯的绝望写得那么重。前两天看你拍戏,我都跟着揪心,总觉得这角色快把人压垮了,现在这样就对了,绝望里得透着口气,才是能撑到最后的样子。”
林之音转头看向站在灯光边缘的闻砚承,对方似有所察的抬头看过来,视线装上的瞬间,眼底笑意漾开。
原来,那半天的假期根本不是什么“未卜先知”,是早早就和剧组打过招呼,悄悄为她争取来的。
之后直到杀青,闻砚承都一直陪在林之音的身边,剧组的人从一开始的忐忐忑忑到最后的习以为常。
一开始私下还有什么闲言碎语,后来渐渐地也都消失了。
杀青之后,林之音前脚回到京市,后脚就坐上了去海岛的飞机。
在飞机上,接到了游明的电话,“在飞机上了?”
林之音笑笑,给他拍了下窗外的云彩:“嗯呐,你真不来啊?”
“去不了啊,最近有个项目开拍了,我现在也算是名导了,很忙的~”
那边,游明和副导打了个招呼,走到了一个角落,声音清楚了很多:“好好放松,下一部可以接个轻松的,人身体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
“嗯哼,已经看好了,选了个喜剧,去客串一下。”
林之音小表情一变,神秘兮兮的朝他眨了眨眼:“你猜是谁的?”
游明眼睛一瞪,试探道:“盛导?”
“哎呦,游大名导猜的很准嘛?!”
林之音嘚瑟不已,“虽然就是个客串的角色,但那可是盛导的电影!!!”
游明:“好家伙,苟富贵莫相忘啊!”
“对了,说不定你今年真的能拿奖呢,年底是两年一评的华里奖,听说,最佳新人的提名有你,我看了其他同样提名的人,成绩都不如你。”
“你这消息很灵通啊!放心吧,要是我真有机会上台领奖了,我一定会在获奖感言里感谢你、感谢《萌漫》的!”
说着,嘴边递来了一瓣剥好的山竹。
林之音弯着眼睛三两口吃下,“唔,好吃哎!”
闻砚承沉默的又递给她一瓣。
林之音张口吃掉。
闻砚承沉默着又又递给她一瓣。
林之音:“当然,我也会感谢闻先生这么多年的支持的!”
闻砚承满意了,游明没眼看。
“行了不说了,记得让老闻给我也开份工资,他跑你那过得潇洒自在,你知道我天天要接多少打听他行踪的电话么?!”
林之音眼睛眨也不眨:“啊?什么?这里太高了信号不好……喂?……挂了哈。”
【嘟嘟嘟……】
“电话倒是挂的挺快。”
游明轻笑一声,收起手机,慢悠悠的点了支烟。
看起来状态比预计的要好。
虽然这两年他一直主攻综艺,但到底也是个导演,深知这其中的危险,如果一直沉浸在这种过度入戏的状态,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耗损。
之前有位还挺有名的新人,拍战争戏时过度代入了士兵的创伤情绪,杀青后夜夜失眠,还总在梦里重现战场场景,短短一个月,体重掉了二十多斤,连身体免疫力都跟着下降,最后不得不暂停所有工作进行心理疏导,花了近一年时间才慢慢调整过来。
从林之音接这部电影开始,他就时常想起这个前车之鉴,隔三差五的拉着她打游戏,从偶尔的只言片语中,隐约察觉到了不好的苗头。
就在他还没想好怎么提醒的时候,自己那工作狂兄弟,突然丢下所有的工作,跟着一起进组了。
从小养尊处优的闻家少爷,众人趋之若鹜的闻家掌权人,就这样在夏天最热的两个月,窝在这小小的片场,给自己的爱人端茶倒水挡太阳。
一时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名鼎鼎的闻先生,有个宝贝至极的爱人。
-----------------
飞机降落在海岛时,咸湿的海风裹着秋天的凉爽扑面而来,林之音望着前方成片的碧蓝,狠狠地吸了口气。
接着又慢慢的呼出。
接着又狠狠地吸了口气。
慢慢的呼出。
然后又又狠狠地吸了口气。
……
然后眼前发黑的一头撞进闻砚承的怀里。
事实证明,顶级过肺会缺氧……
半小时后,两人捧着冰镇椰子,光着脚漫步在沙滩上。
海岛的深处,一片废弃的渔港,旧渔船歪歪斜斜地靠在沙滩上,船身上的油漆早已斑驳,夕阳的映在上边,为船舷上“破浪号”三个大字,描上了温暖的光边。
闻砚承牵着她的手,在一旁的石椅上坐下,“三十年前,它是这片渔港里最风光的船,老船长驾驶着它在黑夜中闯过台风,在雾海里寻回过迷航的渔船,养活了整座岛。那会儿它船身亮得能映出浪尖,柴油机一吼,连海风都得让三分。”
“现在它晒着夕阳,闻着椰风,享受着风平浪静的沙滩。如果总想着海里的波涛,反而会让船板腐蚀的更快。”
说着,他转头看向林之音,目光一如这海风温柔:“演员就像这船,既要能在戏里乘风破浪,把角色的悲欢演得活灵活现,也要在戏落幕时,学会靠岸,把角色的情绪留在剧本里,找回自己的生活。”
“过度入戏,就像船一直泡在海里,迟早会被海水腐蚀。”
林之音望着那艘旧渔船,突然想起杀青那天闻砚承在片场对她说的话:
“角色是你塑造的,但你不是角色。把陆雯的人生封存在此刻,然后回到自己的人生里。”
此刻站在海岛的夕阳里,感受着海风拂过脸颊,看着远处嬉笑打闹的小孩,慢慢的回到了现实。
剧本里的内容再刻骨铭心,那也只是剧本,而戏外的阳光、海风和身边人的陪伴,才是真实的生活。
“谢谢你,承哥,我以前总觉得,只有把自己完全变成角色,才算演得好。现在才知道,懂得抽离,懂得在戏外好好生活,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