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氛围,仿佛连日来的回忆已经让危暐这个人的形象在每个人心中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加令人痛心。窗外的雨声渐密,敲打着玻璃,像是在为这场持续数日的追忆配乐。
一、系统的漏洞
孙鹏飞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我们讨论了这么多Vcd的个人问题,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得手?
他回忆起五年前的一个政府招标项目。那个项目的资格审查存在明显漏洞,Vcd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伪造了公司的资质文件。孙鹏飞叹了口气,更讽刺的是,当有人提出质疑时,他反而以歧视民营企业为由倒打一耙。
鲍玉佳冷冷地补充:这让我想起他在银行贷款时的操作。他专门研究各家银行的风控弱点,然后针对性地伪造材料。有一次,他甚至同时从五家银行贷到了款,用的都是同一批抵押物的重复抵押。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陶成文推了推眼镜,我们的系统确实存在太多可以被利用的漏洞。就像他常说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二、监管的盲区
程俊杰说起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现象:Vcd最擅长的就是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游走。记得他那个科技创新平台
那是一个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p2p平台。他利用当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空白,在短短半年内募集了数十亿资金。程俊杰的声音带着愤怒,等到监管部门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把钱转移到了海外。
梁露轻声补充:更可怕的是,他还会反过来利用监管。记得吗?当某个新规出台时,他总是第一个找到规避方法的人。
张帅帅点头:这就是他常说的逆向思维。别人在研究如何遵守规则时,他在研究如何绕过规则。
三、人性的弱点
曹荣荣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明知道Vcd不可靠,还是会有那么多人上当?
她回忆起危暐最常用的几种手段:他特别擅长利用人的贪婪。比如那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年化收益率承诺达到30%。明知道不可能,但还是有人趋之若鹜。
他还擅长利用人的恐惧。鲍玉佳接话,记得他推销养老理财产品时,专门针对老年人对养老的担忧进行营销。明明是个骗局,却包装成为您的晚年保驾护航
马文平难得地开口: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当看到身边的人都参与时,很多人就会失去判断力。
四、环境的纵容
随着讨论的深入,众人开始反思一个更令人不安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都是这个悲剧的参与者。
张帅帅沉重地说: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了Vcd的问题,但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
他回忆起十年前的一个项目:当时我就发现他在账目上做手脚,但因为项目利润可观,我选择了沉默。
鲍玉佳也承认:我何尝不是如此。明明知道他的手段不正当,但因为能带来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孙鹏飞叹息,当整个环境都在默许甚至鼓励这种行为时,个人的道德坚守就显得格外艰难。
五、代价的转嫁
陶成文从法律角度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Vcd的行为造成的损失,最终都是由谁来承担的?
他列举了几个典型案例:那个破产的小供应商,那个被骗光养老金的老人,那个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受伤的工人...这些最弱势的群体,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魏超补充:还有社会诚信体系的破坏。因为Vcd这样的人存在,现在做生意都要多留几个心眼,交易成本大大提高。
更严重的是对法治的破坏。程俊杰说,当违法者得不到惩处,守法人反而吃亏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六、修复的可能
尽管问题严峻,但众人仍然在探讨解决之道。
张帅帅建议:首先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
鲍玉佳认为:还要加强监管的前瞻性。不能总是等问题发生了再去补救,而要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
陶成文从法律层面提出:需要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完善集体诉讼制度,让受害者能够有效维权。
七、个人的选择
在讨论制度完善的同时,众人也意识到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曹荣荣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类似的选择。是选择捷径,还是坚守原则?
梁露分享了自己的体会:这些年我越来越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如何钻空子,而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马文平用他惯有的简洁风格总结: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八、长远的眼光
当夜色渐深,茶室内的讨论也接近尾声。
孙鹏飞最后说:Vcd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短期利益来交换长远价值。
张帅帅补充: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让好人得好报,让坏人受惩罚的良性循环。
鲍玉佳总结道:希望我们的讨论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Vcd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离开茶室时,雨已经停了,一轮明月破云而出。这场持续数日的深入讨论,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他们明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守住道德底线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危暐用他的一生证明:任何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成功,终将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诚信经营、脚踏实地。这个认知,将指引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也照亮着更多人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