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信也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是放心不下儿子提点几句:“白面开始限购,离大米限购也不远了。你这个位置,可要多加小心。不该碰的别碰,不该伸手的别伸手。”
杨福平点头:“爹,你放心,咱们家干买卖也不是头一天,不能说现如今换了个新东家就糊弄人。
该干不该干,能干不能干,我心里门儿清。”
杨远信背手回屋:“我也就白叮嘱一回,你这么大人了办事儿自己总有章程。
哦,对了,顺便看好福安。他这性子,万事儿不往心头搁,也挺愁人!”
杨福平笑着宽慰他爹:“现如今福安娶妻生子,比着以往料想的好了多少倍。
不就是不操心嘛,这都不是事儿。
哦,对了,街道办那边儿给你分配的什么工作说了吗?”
杨远信扭头:“暂时管个后勤,就是上传下达,收发文件,还有财务!
活儿都有具体的人干,我揽个总。
反正出不了彩,仔细点儿也坏不了事儿。”
杨福平明了,其实副主任的任命文件一下,分管不分管的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爹的精神头一下子就窜了上来。
比着前段日子在家带孩子的状态,说是年轻个四五岁都不为过。
果然权力是男人的补药,大补!
爷俩先聊完,各回各屋。
福平养精蓄锐,比两个小朋友睡着的更早。
小锁跟小柱被威胁:“不赶紧睡觉,吵醒了你们爹,小心挨揍!”
当爹的蒲扇大巴掌的威慑,终于占据了上风。
一张炕上的四口人,挤挤挨挨的进入了梦乡。
睡的早,不一定起的早。
于是杨福平早上被俩儿子爱的抱抱给压醒了。
给俩儿子穿上衣服放到地上,听着院儿里的动静,杨福平揉揉眼,今儿起的有点儿晚。
送孩子跟粮店开门,全拜托给了福安。
一大早的,杨福平得跟他爹一起,去街道办的粮食办事处看看分配方案下发没有。
还有粮票的具体发放时间。
这几天估计上头也是加班加点儿的在干活。
抄文件也是个大工程!(过去没有复印机,印发的文件到基层都是抄送。)
俩人腿儿着去,这不远不近的,走急了还有点儿出汗呢。
福平申请:“爹,咱们家再买个自行车吧,二手的都行。
不然这么多人,万一有点儿啥事儿,都拉不开栓。”
杨远信想了下:“也行,等闲了你们哥俩去旧货市场看看。(1953年国营信托商店尚未成立,一直等到公私合营56年才成立。)
咱家那个自行车,买的时候放出风声说是给福安娶媳妇使。
现如今看看,福安自打夜校毕业之后,反倒用不上了。
我昨儿还特意问了下街道办的自行车。
一二十号人,总共就一辆旧车公用。
至于领导个人配车,问了下要求,我们街道办,连主任兼书记都不够格配自行车,别提我们两个副职了。”
(1953年处于计划经济初期,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属于紧缺物资,通常按行政级别分配。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构,其主任一般为科级干部,未达到当时普遍配备自行车的行政级别,通常需县团级以上。)
杨福平听到这挺乐呵:“没事儿,不配车,咱们自个儿家买,就是还得麻烦杨副主任多走两天路。”
家里人不管男女都有工作,要是瑟缩着装穷,那才奇怪呢。
两辆自行车,轻松拿捏。
爷俩迈进街道办的时候,粮食办事处正在院儿里的公告板上贴告示。
杨福平连嘴都不用张了,站在一旁等人贴完。
只见上面清晰的写着:(一)凡在北京市居住并已办理正式户口登记的居民(农业人口除外),一律每人每月供应面粉8斤;
(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教育卫生工作人员、三轮车工人、搬运工人、手工业者及所有公私企业职工本人,每人每月增加供应面粉4斤,连前共计12斤;
(三)对国营工矿、交通、建筑等企业(不包括银行、贸易系统)职工和100人以上的私营工矿企业职工本人,每人每月再增加供应面粉6斤,连前共计为18斤。······在郊区农民中,完全不种粮食的菜农,按一般市民供应面粉每人每月8斤。······
看完了之后,杨福平进人家办公室,把这份31号新鲜出炉的《面粉计划供应实施办法》挑重点给抄了下来。
按粮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居委会都已经通知各家各户了。
估计下月1号就是明天开始,就会有人领购买证。
杨福平没敢耽误事儿,笔记本往怀里一揣,小跑着往粮店去。
先给店里的人培训,念完之后,大家都挺安静。
估计心里都在盘算着,这算是个什么标准。
二平先打破了平静:“别的地儿跟咱们这标准一样吗?”
福平摇头:“咱们这儿毕竟是京畿之地。
我听说河北那边儿,一个月一个人才六斤,咱们这标准已经不低了。
哦,对了,今儿下午有一批粮食入库。
里面肯定有面粉,你们有想要的,只要不多,抓紧时间告诉我一声。
从明天开始,就没这好事儿了!”
小孙很是乐观:“没事儿,我们家人口多,一个月能买四十多斤呐!
平时就是改善生活,我也没买过这么多白面。”
杨福平笑笑,没有多嘴。
果不其然,半下午的时候,送粮食的卡车停到了门口。
盘点完一袋袋入库为安的粮食,杨福平又试了试,福安跟二平翻出来的旧桌子。
搬到门口,只能堵住一扇门儿。
福平决定,就堵着中间那扇儿门发购买证。
对着几个伙计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让大家排队。
别领个购买证,再出几个打破脑袋的!”
这事儿也不是不可能。
碰到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多瞅一眼就能挨揍。
福平发购买证,老左被安排到了福平旁边,负责审核粮本,福安跟二平小孙仨人,负责维持秩序。
等到了第二天一早,现场反倒没有福平想的那么严峻。
一直有稀稀拉拉排队的,趁着福平的严阵以待,反倒有些用力过猛。
下午的时候,人数上来了。
遇到相熟的大娘,福平直接就开口问了:“怎么上午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