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盯着屏幕上的心理模型,最后一行预警数据还在闪烁。他没有动,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脑子里已经把接下来的战术推演过了三遍。系统界面安静地运行着,双屏并列显示着敌方行为曲线和己方应对路径。
他按下通讯键,“林悦。”
“在。”她的声音很快传来。
“准备一次公开训练直播,两小时后开始。”
她顿了一下,“突然要直播?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不是突发,是计划调整。”他说,“我们之前只顾着练,忘了外界怎么看。现在该让他们看看我们在做什么。”
林悦沉默几秒,“你是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没躲着,也没怕谁。”
“对。”他松开按键,转而打开另一个窗口,输入一串联系人代码。苏瑶的名字跳出来,他直接发起语音请求。
电话接通得很快,“沈逸?这么晚有事?”
“明天会有新闻稿发布,我想让你参与第一轮报道。”他说,“不是采访我,是你以解说员的身份,客观讲讲我们最近的备战情况。”
苏瑶的声音变得认真起来,“你是担心媒体乱写?”
“他们会写。”他说,“但我们要决定他们能写什么。”
她轻笑一声,“你这是要把舆论也当成战场来打。”
“本来就是。”他调出早已整理好的资料包,发送过去,“这里有训练视频、战术说明、还有我们这周的整体安排。你可以自由使用,但请别提陈宇的名字,也别用‘无敌’‘碾压’这种词。”
“你想保持低调?”
“不是低调。”他说,“是要让人看到我们在准备,而不是在表演胜利。”
苏瑶停顿片刻,“我明白了。我会说你们的状态很稳,面对压力的方式很清醒。这样行吗?”
“很好。”他关闭通话,转回头看向主控台。屏幕上,心理模型仍在运转,新的数据流缓缓注入。
两小时后,训练基地观察区亮起灯光。
五名记者被允许进入外层监控区,不能接触核心设备,也不能录音原始对话,只能观看剪辑后的训练回放。沈逸站在玻璃墙前,穿的是平常那件灰色卫衣,脸上没什么表情。
“欢迎各位。”他说,“今天不回答过往争议,也不预测比赛结果。你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这两天的真实训练内容。”
他启动投影,画面切到模拟战场。“这是我们最新测试的战术,代号‘诱压反击’。原理很简单,制造局部劣势,引对方主力提前出击,再从两侧封锁退路。”
视频播放到第二十三秒,敌方三人冲进埋伏圈,集火瞬间完成击杀。
一名记者举手,“这个战术成功率高吗?”
“目前测试七次,成功六次。”他说,“失败那次是因为队员操作延迟了0.3秒。”
“压力会不会太大?听说你们最近训练强度提高了?”
他没直接回答,而是侧身示意,“林悦,你来说两句。”
林悦走上前,耳机还挂在脖子上,“我们每天都在模拟最坏的情况。不是因为我们觉得会输,而是想让支持我们的人放心——我们知道对手很强,但我们也没闲着。”
有记者追问,“有人说你们是在博同情,你怎么看?”
她摇头,“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每一场比赛背后,都有几十个小时的重复练习。我不是最厉害的玩家,但我愿意为团队拼到最后一秒。”
现场安静了几秒。
之后的提问逐渐转向中立。有人问起战术细节,有人关心队员状态,没人再提旧事重提或挑衅言论。沈逸始终站在一旁,只在必要时补充一句解释。
直播结束时,所有记者交回记录设备,签署保密协议后离开。
回到控制室,林悦摘下耳机,“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写?”
“开头可能会说‘夜莺战队首次开放训练实录’。”他说,“重点会放在战术创新和团队精神上。”
“然后呢?”
“然后等苏瑶的节目播出,就知道真实效果了。”
第二天中午,苏瑶的赛后点评节目上线。
她在开场说道:“昨天我去看了夜莺战队的训练直播。真正让我在意的,不是他们的战术有多复杂,而是他们在讨论失败时的态度。每一次失误都被记下来,每一个决策都被重新推演。他们不说必胜,只说准备好了。”
镜头切换到训练画面片段,“这不是一支靠运气走到现在的队伍。他们清楚自己的极限,也清楚对手的实力。这种清醒,在年轻选手里很少见。”
评论区迅速刷出大量留言。
“原来他们真的每天都在研究对手。”
“看完整个人都踏实了。”
“之前我还担心他们是靠炒话题撑场面,现在觉得是我太浅薄。”
沈逸坐在终端前,看着舆情监控面板上的数据变化。正向声量占比升至82%,质疑类言论下降近四成。粉丝群体的情绪趋于稳定,不再焦虑,也不再狂热。
他关闭页面,切回系统主界面。
心理模型仍在运行,新的参数正在加载。他点开“策略模拟空间”,导入最新一轮训练数据,设定推演条件:敌方指挥官人格类型A,比分差距小于5%,时间区间锁定在比赛后期。
进度条开始滚动。
林悦走过来,站在他侧后方,“苏瑶的节目很多人都在转。”
“我知道。”他说,“但她的话只是帮我们争取时间。”
“时间?”
“真正的战斗不在外面。”他盯着屏幕上的推演结果,“而在系统里。”
模拟完成,第一组高频路径出现。他快速标记三个关键节点,准备加入新变量进行二次演算。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节奏稳定。
屏幕左侧,心理模型的曲线微微颤动,一条新的预警提示跳出:
当敌方察觉己方战术风格趋稳时,其冒险行为概率提升至五成七。
沈逸停下动作,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
他重新调出战术框架文档,找到“陷阱序列一”的执行流程,在第三阶段插入一段延迟指令触发机制。
林悦低头看着自己的终端,“你要改方案了?”
“他们以为我们会稳扎稳打。”他说,“那就让他们相信这一点。”
他保存修改,将新版本上传至团队共享目录。
房间里的灯一直亮着,设备运转如常。
主屏幕上,两个窗口并列显示:一边是刚刚发布的媒体报道摘要,一边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战术推演。
沈逸的目光从新闻标题移开,落在推演倒计时上。
还剩47秒完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