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还在屏幕上翻滚,模拟战的结束提示刚消失。沈逸的手指没有离开控制台,直接调出主菜单,点进一个从未公开的选项。
界面切换,一行小字浮现:【情报网络·激活中】。
林悦抬起头,刚把数据板放下。她看到屏幕变化,问:“要查对手了?”
“嗯。”沈逸盯着加载进度条,“我们练得够多了,现在需要知道打谁。”
陈宇站在训练舱门口,听见声音转过身。“有目标吗?还是随便抓几个录像看?”
“不是随便。”沈逸输入指令,系统开始同步近期赛事记录,“前十支队伍,全部分析。重点是打法风格和指挥习惯。”
数据流迅速填充屏幕。每支队伍的比赛片段被自动剪辑、分类,标记出关键决策节点。系统识别出三类高频战术组合:突袭压制型、节奏控场型、反打陷阱型。
“影刃战队。”沈逸停在一个名字上,“他们最近五场全胜,但每场击杀数都不高,赢在对方失误。”
林悦凑近看回放窗口。一支全暗色装备的队伍在废墟地图移动,脚步极轻,走位分散。敌方刚进入交叉口,其中一人突然停下,耳朵微动。
“他们在听声音。”沈逸放大音频波形图,“这片区有风声、石块滚动声,但他们能分辨出脚步延迟。”
陈宇皱眉。“这不算技术吧?就是耳朵好使。”
“不止。”沈逸切到另一角度,“你看这个——他们故意踩碎瓦片,引敌人转向。等对方反应过来,已经漏出背身三秒。”
画面定格,敌方角色正回头,背后三人已完成集火准备。
“声诱。”林悦低声说,“用环境音骗人。”
“对。”沈逸标记这段为高危案例,“这种打法不怕硬拼,就怕被人预判节奏。如果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制造假信号,很容易中招。”
陈宇没说话,盯着那段反打过程看了两遍。“那怎么破?”
“两种方式。”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导入该场景,“一是减少依赖语音提示,改用视觉标记确认行动;二是反过来利用他们的监听习惯,放慢真实动作,加快虚假操作。”
他演示一次模拟对抗。己方队伍在拐角处集体停顿,一人故意发出重步声冲出。影刃立刻响应,三人转向拦截。可真正突击组从地下管道绕后,直接击溃后排。
“他们太信自己的耳朵。”沈逸关闭模拟,“一旦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忽略其他信息。”
林悦记下要点。“我可以在通讯协议里加个‘静默警报’,当检测到连续异常音效时自动提醒。”
“可以。”沈逸点头,“但别让所有人知道细节。信息太多反而乱。”
陈宇抬手扶了下头盔。“我觉得应该针对性练。明天我就拿这支队做AI模板,打十轮。”
“不行。”沈逸否决,“现在不能只盯一个队。还有两支更麻烦。”
屏幕切换,一支名为“铁阵”的队伍出现在分析区。五人清一色重甲职业,站位始终呈环形,技能冷却时间错开。
“他们不主动进攻。”沈逸播放一场团战,“等你先出手,再靠防御反击消耗。过去七场,平均战斗时长十二分钟,比其他队多出四分钟。”
林悦看出问题。“拖得越久,我们技能空档的风险越大。”
“没错。”沈逸调出技能覆盖率统计,“他们的团队减伤叠加机制很特别,每次受到伤害后,全队获得短暂抗性提升。越往后打,他们越硬。”
陈宇冷笑。“那就速战速决,压根不给他们拖的机会。”
“难。”沈逸展示一段失败案例,“有人试过强开,结果前排刚突进,就被反手控住。他们有个隐藏配合——当主坦血量低于30%,辅助立刻释放沉默领域,打断所有远程施法。”
画面中,三名法师同时僵直,敌方后排从容集火。
“这不是个人反应。”沈逸标注,“是预设触发机制。说明他们练过无数次这种情况。”
林悦脸色有点紧。“那岂不是只要逼到那个血线,他们就有反打资本?”
“所以不能让他们进入节奏。”沈逸合上这支队伍的档案,“对付他们,必须一次性打出超额伤害,不让状态进入临界点。”
最后一支引起注意的是“流光”。全员敏捷型职业,走位飘忽,技能衔接几乎没有间隔。
“他们换人像换刀。”陈宇看着回放,“A刚放完技能,b立刻补上同类型控制,c接输出。根本看不出谁是指挥。”
沈逸启用行为轨迹追踪。三条颜色线条在地图上交织,最终汇聚成一个动态三角模型。
“有指挥。”他说,“而且是轮流承担。每次决策间隔0.4秒以内,说明他们建立了高度同步的认知模式。”
林悦想起什么。“就像我们之前练的‘认知同频’?”
“类似。”沈逸承认,“但他们更极端。几乎不用标记,全靠位置和技能倒计时判断下一步。这种队伍最难打,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
陈宇终于坐下来。“所以现在我们面对三种打法:靠声音骗人的,靠防御耗死的,还有靠节奏压死的。”
“没错。”沈逸将三支队伍标为一级威胁,“接下来的情报整理,只给核心成员看摘要。具体内容由我统一调度。”
林悦点头。“我可以做个简版手册,把应对原则写清楚,避免大家慌。”
“好。”沈逸开始筛选可用数据,“另外,所有模拟战地图加入干扰项。从今天起,训练时不许完全依赖系统提示。”
陈宇起身。“我去调整技能连招顺序。对付影刃那种队,爆发时机得卡准。”
“等等。”沈逸叫住他,“别只改操作。你要学会‘假装犯错’。”
“什么意思?”
“他们靠监听找机会。”沈逸解释,“如果你一直打得完美,反而会引起警惕。有时候故意露个破绽,才能引他们上钩。”
陈宇眯眼思考几秒。“你是说,让我演?”
“不只是演。”沈逸调出一段旧录像,“你看我之前打排位,明明能闪现躲技能,偏要硬吃一下。对方以为我反应慢,第二次就敢提前出手——然后我就杀了他。”
林悦轻笑。“你还藏了这一手。”
“游戏里没人该是完美的。”沈逸关闭画面,“弱点才是最好的武器。”
他重新打开情报面板,将剩余七支队伍设为二级监控对象。系统继续抓取新数据,补充行为模型。
“还有件事。”林悦忽然说,“这些队伍会不会也在研究我们?”
沈逸手指一顿。
这个问题之前没提过。
他调出己方近期比赛记录,快速浏览。五场胜利,打法逐渐稳定,协同指数持续上升。
“肯定会。”他说,“尤其是我们用了女装Id打高端局。很多人好奇‘夜莺’到底是谁。”
陈宇冷笑。“让他们猜去。反正上了场,谁打得赢算谁狠。”
沈逸没接话。他进入系统深层设置,启动匿名追踪反制程序。任何试图调取团队数据的行为都会被标记来源。
“从现在起。”他声音低了些,“所有训练录像不对外上传。模拟战使用加密通道,结束后自动销毁缓存。”
林悦明白过来。“你是怕情报泄露?”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沈逸关闭权限窗口,“我们能查别人,别人也能查我们。区别在于,谁先掌握更多信息。”
控制室安静了几秒。
陈宇最后说:“那你查出来的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开始练?”
“今晚。”沈逸导入第一套对抗模板,“先打影刃的声诱模式。所有人进舱,限时三十分钟熟悉机制。”
林悦打开通讯群组,发送通知。陈宇走向训练舱,中途回头。
“你说他们靠声音判断?”
“对。”
“那我把耳机音量调低。”
“别。”沈逸摇头,“保持原样。你要学会在听得见的情况下,不去相信它。”
陈宇嘴角动了动,没再说什么,推门进去。
林悦坐在副控位,开始整理三支强队的核心特征。她把每种战术拆解成三个动作节点,配上应对建议。
沈逸则进入策略模拟空间,设定百万次推演参数。他将己方团队状态设为当前水平,对手选用影刃+铁阵混合配置,环境加入沙暴干扰。
系统开始运行。
屏幕左侧显示推演进度,右侧实时生成胜率曲线。初始值37%,随着模型迭代缓慢爬升。
某一刻,曲线突然跳涨至52%。
沈逸暂停模拟,回看触发节点。
发现是在第三分十六秒,己方故意让一名队员暴露位置,引诱影刃提前发动声诱陷阱,随后主力从反方向突入,避开监听范围。
“有效。”他说。
林悦抬头,“找到突破口了?”
“找到了。”沈逸保存方案,“告诉陈宇,待会儿实战按这个节奏来。”
他手指悬在导入键上方,准备启动新一轮测试。
控制室的灯映在镜片上,一闪而亮。
他的手还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