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09年3月,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日经225、富时100等各国主要股市指数,在过去半年里跌幅达到了40%——60%。
全鸿飞和史密斯站在陆家贵的办公桌前,进行着汇报。
“老板,”全鸿飞指着手中厚厚的一叠分析报告,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根据我们团队连续多周的严密监测和模型分析,结合各国已公布或即将实施的庞大救市计划规模判断,欧美日韩等主要市场的股指,基本可以确定已经触底,随时有可能反弹。”
史密斯补充道:“是的,陆主席。虽然不排除还有小幅下跌的可能,但继续暴跌的空间极其有限。相反,由于各国政府,尤其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显现效果,反弹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我们不及时平仓,一旦市场出现反转,我们的浮盈可能会大幅缩水。”
陆家贵虽然不知道08金融危机的低谷是什么时间,但他相信全鸿飞和史密斯的判断。于是,他从善如流,选择了见好就收。
毕竟,这一波做空,他已经赚得够多了。
“嗯,”陆家贵下令:“既然已到触底,风险大于收益,那就执行平仓计划。传我的命令,从明天开始,陆氏金融对冲基金旗下所有做空头寸,有序、分批、隐蔽地进行平仓。记住,动作要快,但要避免引起市场剧烈波动,影响我们的出货价格。”
“明白,老板!”全鸿飞和史密斯齐声应道,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期待的神情。
接下来的一个月,陆氏集团庞大的资金如同退潮般,悄无声息地从全球各大资本市场的空头阵营中撤离。
交易团队严格执行着陆家贵的指令,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分散的账户,一点点地将积累了半年的巨额空单平掉,过程堪称完美。
就在陆氏集团基本完成平仓后不久,压抑已久的全球股市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在各种救市政策和超跌反弹的动力驱动下,开始了触底反弹。
看着屏幕上开始飘红的各色指数,全鸿飞擦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对陆家贵由衷敬佩道:“老板,我们平仓的时机把握得太精准了!我们几乎是在最低点附近离场,再晚上几天,利润至少要缩水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最终的清算结果出来,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陆家贵也微微动容。
此次为期半年多的全球做空行动,陆氏集团投入本金500亿美元,通过高杠杆操作,在扣除所有融资费用、交易手续费及其他成本后,收割了全球各大股市高达1200亿美元的净利润!
这是一笔足以让任何国家都为之侧目的巨额财富。
凭借这笔惊人的收益,以及旗下其他产业在危机中相对稳健的表现,陆家贵的个人身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举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福布斯》最新发布的全球富豪榜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本榜上有名的许多富豪资产大幅缩水,比尔盖茨身价降至400多亿美元,股神沃伦巴菲特也相差无几。
陆家贵此时的身价,已经比排行榜第二到第十名富豪资产总和还多!
“富可敌国”这个词,再一次真实而震撼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国内的媒体和民众一片欢腾,将陆家贵视为民族骄傲和华商智慧的极致体现。
然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舆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各大主流媒体用显眼的标题报道:
《东方巨鳄的血腥收割:陆家贵如何从我们的痛苦中赚取超1000亿美元?》
《他是金融危机中的最大赢家,也是我们财富的掠夺者!》
《警惕陆家贵:全球资本市场的头号危险人物!》
各种充满偏见和敌意的报道,将陆家贵描绘成一个冷血、投机、趁火打劫的“金融吸血虫”。
在一些极端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对陆家贵的谩骂和威胁。
面对海外汹涌的负面舆论,陆家贵根本无所谓。
他现在基本不出国,出国的业务都是手下去办的,而且他的安保力量又有所加强,加上国内治安环境,基本不会出什么意外。
手握超过1200亿美元的现金利润,以及从全球市场回笼的更多资金,陆家贵开始了全球大抄底。
陆家贵在董事局扩大会议上定下战略:“金融危机过后,现在全球大量的优质资产价格都被严重低估,正是我们出手的时候。”
“苹果、谷歌、亚马逊、甲骨文、Ibm等等,这些公司的基本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金融危机只是暂时压制了它们的股价。”陆家贵对全鸿飞和李千授指示,“分批建仓,持续买入,我们要将现金变成可升值的金融资产。”
庞大的资金再次悄然出动,像海绵一样吸纳着华尔街和硅谷那些被恐慌抛售的股票筹码。
与此同时,陆家贵还盯上了那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濒临破产,却拥有核心技术、专利或优质资源的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汽车、芯片、光刻机、精密仪器、计算机软件以及能源矿产等领域。
他派出了数十个由专业经理人、技术专家和法务人员组成的并购团队,奔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
在美国底特律,陆氏集团以一个近乎白菜价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的汽车厂商,将其主要技术人员和团队带回了国内。
然后利用陆氏集团是比亚迪大股东的身份,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比亚迪的电车技术授权,开始涉足新能源电车制造业,布局未来的智能自动驾驶技术。
除了资产抄底,陆家贵更看重的是人才。
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日韩无数高科技公司裁员甚至倒闭,大量优秀的工程师、科学家失业。
陆家贵下令陆氏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柳如烟,启动全球人才虹吸计划。
凭借陆氏集团雄厚的财力、稳定的前景以及陆家贵世界首富的号召力,开出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研发环境承诺,在全球范围内广撒网。
一时间,来自欧美大量失业人才的简历,如同雪片般飞向陆氏集团人力资源部。
无数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技术大牛,登上了前往华国的航班。
就在全球抄底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陆家贵也没有忘记比特币。
陆家贵让神舟电脑公司利用服务器技术,组建了一支挖矿团队,根据中本聪发表的论文,开始挖矿,挖掘比特币。
尽管李千授、吴水师等人并不看好这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但陆家贵却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员和服务器,加上初期挖掘难度低,陆氏集团很快就挖到了几十万枚比特币,让陆家贵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