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辽国公

空樱

首页 >> 大明辽国公 >> 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谍战岁月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仙人只想躺着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日月风华 亮剑:让你驱逐倭寇,你马踏樱花? 
大明辽国公 空樱 - 大明辽国公全文阅读 - 大明辽国公txt下载 - 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37章 江南改税,皇储之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次日朝会,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缓缓开口:“昨日牛达提了些法子,倒有几分道理。苏州先设‘收丝局’,让蚕农以丝代税;再立‘通兑局’,用票据通兑,省得百姓扛着粮物奔波。至于隐田,派新学学子去清丈,先从士绅子弟入新学的人家查起,也算给他们个体面。”

话刚落,杨宪立刻出列:“陛下圣明!此法既顾了江南实情,又能推新政,实乃两全之策!臣愿牵头督办!”

刘伯温也抚着胡须道:“牛侍郎之法,暗合‘因势利导’之道。江南商丝繁茂,以丝代税可顺其势,通兑票据能活其流,清丈隐田先从自愿者入手,可减阻力,臣以为可行。”

两人一表态,殿中顿时安静几分。

众人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这位老相国却垂着眼帘,手指捻着朝服玉带,一声不吭,活像个没听见的。

偏这时,江南籍的几位官员炸开了锅。

应天府尹率先开口:“陛下,万万不可!蚕丝价时涨时跌,今日定了价,明日跌了,国库岂不受损?再说那票据,若有人伪造,百姓被骗,必生民怨!”

苏州知府紧跟着道:“清丈隐田更是不妥!士绅之家多有族产,历来由族长掌管,哪能让些毛头学子去翻腾?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我江南无礼?”

更有御史扯出陈年旧事:“辽东新学学子多是寒门,不懂江南规矩,万一冲撞了乡贤,怕是要激起民变!前时就有官差查田被打之事,陛下忘了?”

这些话有的沾点边,有的纯属胡搅,却句句不离“江南特殊”“不可妄动”。

朱元璋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问:“你们说不行,那江南的税银一年比一年少,流民一年比一年多,你们有法子?”

这话问得众人哑了火。应天府尹嗫嚅道:“臣……臣以为,还是按旧制稳妥,缓缓图之……”

“缓缓?”朱元璋冷笑一声,“等你们缓过来,百姓早就饿死了!”

他一拍御案,“就按牛达的法子办!杨宪、刘伯温牵头,牛达协办,谁敢阻挠,先摘了乌纱帽再说!”

李善长眼皮颤了颤,依旧没作声。

江南官员们面面相觑,虽满心不忿,却不敢再犟。

殿外的风卷着雪粒打在窗上,沙沙作响,倒像是为这场争论画上了个仓促的句号——新政的步子,终究还是要往江南迈了。

大本堂内,檀香袅袅,翰林学士刚合上《论语》,便说起朝堂上江南改税的争论。

朱允炆听得眉头紧锁,起身道:“江南士绅世代经营,骤然改税,恐伤了乡梓情谊。不如依旧制缓缓调整,免得人心惶惶。”

话音刚落,朱雄英放下手中的《农桑辑要》,朗声道:“此言差矣。江南税弊积久,士绅隐田逃税,百姓却苦不堪言。新政看似严苛,实则是剥去浮皮见真章——让该缴税的缴税,该减负的减负,长远看,反能让江南根基更稳。”

朱允炆微微一怔:“可士绅乃地方支柱,逼之过甚,恐生乱局。”

朱雄英目光清亮,显然是得了辽东先生点拨:“支柱若蛀空了,房子迟早塌。不如借新政之力,让士绅转投实业——辽东新学的织布机、冶铁法,正需江南的资金与技艺。他们若肯从田亩转向工坊,既避了税,又添了新利,岂不是两全?”

翰林学士抚须沉吟:“皇长孙所见甚远。只是旧习难改,需得有耐心。”

朱雄英点头:“耐心要有,但步子不能停。就像辽东种新粮,头年难,次年便见收。江南改税,今日难,明日百姓得了实惠,自会明白。”

朱允炆还想再说,却见朱雄英拿起案上的算筹,一笔笔算着江南近年的税银亏空与流民数字,数字摆在眼前,倒让他一时语塞。

大本堂的烛火映着两个年轻身影,一个守着旧理,一个望着前路,倒像朝堂争论的缩影。

暮色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朱允炆坐在东宫的石阶上,手里捏着一枚冰凉的玉佩,那是母妃吕氏昨天塞给他的,说“带着它,能帮你镇住心神”。

可他的心,像被风吹乱的湖面,怎么也静不下来。

方才在大本堂,他亲眼看着朱雄英条理清晰地分析江南税改的利弊,引经据典,连几位老翰林都频频点头。

朱雄英不过比自己大本堂几岁,可说起话来掷地有声,眼神里的笃定和从容,是自己从未有过的。

论武艺,朱雄英随徐达将军学过骑射,上次围猎,一箭射中了百米外的野兔;论文才,他在国子监的策论被先生当作范文传阅。

“我到底比他差在哪里?”朱允炆低声问自己,声音轻得像叹息。

他不是不想争,只是每次看到朱雄英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像个笑话。

母妃总说“你也是皇孙,这位置也可以是你的”,可“该是”和“能是”,根本是两回事。

“殿下,夜深了,该回房了。”内侍轻声提醒。

朱允炆站起身,慢慢往回走。

他不知道,自己该顺着母妃的意思硬着头皮争下去,还是承认自己不如人,安安分分地做个闲散王爷。

这迷茫像一团雾,把他裹得紧紧的,看不清前路。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指尖叩着案几,目光扫过阶下的翰林院学士,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翰林院不能再抱着旧本子啃了。”

他见过辽东新学培育出的学子,那些人不仅通经史,更懂算学、晓农桑,能拿着图纸算粮草调度,能蹲在田埂上教百姓改良稻种。

比起只会引经据典的老翰林,这些人身上有股子“能用”的鲜活气。

“传朕旨意,”朱元璋顿了顿,语气更沉,“翰林院添设‘新学馆’,从辽东、江南选些新学出身的俊秀来,给他们编修的职衔。别管他们是不是科举出身,只要能拿出真本事——会算河工账目的,懂农具改良的,说得清南北气候差别的,都给朕拉进来。”

说到大本堂,他看向太子朱标:“你那大本堂,往后不光要讲《论语》《孟子》,也得加些新学的册子。让皇孙们看看,算学能算出亩产多少,格物能格出农具怎么省力。光知道‘仁义礼智’不够,得知道这‘仁义’怎么落到实处——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这才是最大的‘仁’。”

朱标躬身应下,心里却明白,父皇这是要让新学和旧学在朝堂上扎下双根。

那些捧着儒家经典的老臣怕是要闹些时日,但他望着父皇眼里的光,那是见过新学实效后才有的笃定,便知这事断无转圜。

几日后,翰林院的匾额旁多了块“新学馆”的木牌,大本堂的书架上也添了《农政新说》《算学精要》。

新学出身的学士们带着一身泥土气走进殿堂,与皓首穷经的老翰林擦肩而过时,空气里似有新旧两股风在较劲,却都朝着朱元璋想要的“实用”奔去——毕竟,于他而言,能让江山稳当的,便是好学问。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急!全世界都知道我养了五条鱼 绝世战神赘婿 悬案大用:1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大明官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重生之战神吕布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明末:边军不退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后一个道士Ⅱ 
最近更新带着漫威回北宋 大宋伏魔司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冰临谷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英烈传奇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北宋第一狠人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大明辽国公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大明辽国公 空樱 - 大明辽国公txt下载 - 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 大明辽国公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