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笨拙地退下枪里那个已经打空了的标准弹匣,然后费力将那个一百发的大怪物,用力卡进了弹匣口!
咔嚓一声!
他趴在窗口,在另外两挺轻机枪嘶吼着提供掩护的短暂间隙。
他按下了握把侧面的按钮。
咔哒一声,两脚架瞬间弹出。
整把m4-E,变成了一座稳固的轻机枪。
敌人的火力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一颗子弹呼啸而来,击中了他面前的窗框,迸射的木屑划破了他的脸颊。
但他没有动。
“开火!”
随着马苏德的命令,村庄里所有装备了m4-E的战士,同时朝着黑暗中的敌人火力点,扣动了扳机!
这一次,不再是精准的点射!
而是持续不间断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火力倾泻!
扎菲尔的人生中,从未有过如此酣畅淋漓的体验。
他不需要去瞄准。
他只需要对着远处那些闪烁的枪口火光,不断地泼洒子弹!
弹壳如同瀑布一样,从枪身侧面跳出,在他脚边堆起了一座滚烫的黄铜小山。
枪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
那种把敌人的火力,用更蛮不讲理的火力彻底压回去的感觉,让他兴奋到浑身颤抖!
整整一分半钟!
一个普通步兵,端着一支突击步枪,进行了一分半钟不间断的火力输出!
对面进攻的敌人,彻底被打傻了。
他们的认知,在这一刻,被彻底粉碎了!
他们无法理解。
对方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这么多挺轻机枪?
为什么他们的火力密度,能瞬间提高十倍?
那种仿佛永远不会停歇的弹雨,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们进攻的不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部落武装。
而是一个装备了重武器的,毛熊正规军的加强营!
战斗意志就在这无休止的金属风暴中,被彻底地碾碎了。
有人开始掉头逃跑,随后,这种溃败如同瘟疫一样蔓延。
当最后一个枪声也消失在夜色中时。
扎菲尔才松开已经扣得发麻的手指。
他低头看了一眼那巨大的弹鼓,竟然还没打空。
他转过头,借着月光,看到了和他一样,同样呆坐在阵地上的同伴。
他们的脸上混杂着硝烟、尘土和汗水。
但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同一种劫后余生不敢置信的光芒。
他们守住了。
凭借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战斗方式,他们赢了。
……
不出所料,仅仅一个月后,阿福骆驼国的局势,在没有任何大规模战役爆发的前提下,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东部,潘杰谷地。
一支百人规模的毛熊格鲁乌特种作战小队,正循着一支神出鬼没的骆驼游击队的踪迹,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
他们装备精良,每个人都挎着最新的AKS-74U短突击步枪,队伍里甚至配有SVd狙击步枪和pKm通用机枪。
带队的尼基塔中尉打了个手势,所有人立刻分散开,依托着崎岖的地形建立了警戒圈。
就在他举起望远镜,观察远处山脊线的瞬间,三百米开外,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岩石后面,五条不起眼的黑影同时探出了枪口。
几乎没有给他任何反应的时间,一串短促而密集的枪声便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砰砰砰砰!
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三名格鲁乌士兵,头上几乎是同一时间爆出血雾,连一声惨叫都未能发出,便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
尼基塔的瞳孔猛地收缩,本能地扑倒在地,翻滚到一块岩石后面。
他的耳边响彻着手下惊恐的呼叫声。
“狙击手!三百米!岩石后面!”
装备着SVd的狙击手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他猛地探出身,试图用他那支着名的狙击步枪进行反击。
然而,他的动作在对面那恐怖的火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迟缓。
就在他把枪托抵上肩膀的半秒钟内,他的头部被至少两发精准的子弹连续命中,动能掀飞了他的头盔,也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紧接着,不等尼基塔反应过来,山坡上的火力变了。
点射消失了。
出现了至少五条连绵不绝的金属弹雨!
这一次,弹雨并非瞄准着某一个人,而是无差别地覆盖了他们整个小组所在的区域!
那不是AK-47的声音,更不是RpK轻机枪的怒吼。
那是一种更清脆,更高速,更精准的咆哮!
子弹如同狂风暴雨般砸在尼基塔藏身的岩石上,打得火星四溅,碎石砸在他的钢盔上。
他引以为傲的格鲁乌精锐们,被彻底地钉死在了原地,连头都抬不起来!
二十分钟后。
这场被单方面碾压的战斗结束了。
满地都是毛熊士兵的尸体。
游击队指挥官卡里姆带着他那些士气高昂的战士,走下山坡。
他们几乎毫发无损。
此情此景,同样在西部的戈壁战线上,以另一种方式上演。
亲毛熊的马苏德部落武装,利用夜晚的掩护,依托着m4-E那不可思议的微光瞄准镜带来的单向信息优势,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对鹰酱扶持的游击队发起了十几次夜间袭扰。
每一次,他们都像是黑夜中的幽灵。
打完就跑,留下的,是一地被精准点名的尸体,以及对方心中那份越来越浓的,对于黑夜的恐惧。
……
中央情报局总部,情报分析中心。
空旷的办公室内,几十台老式的终端机屏幕闪烁着绿色的数据流。
分析小组的主管米勒,已经盯着墙上那副中亚军事地图整整四十八个小时了。
他眼睛写满了困惑。
一个年轻的分析员端着一份文件,快步走到他身边,声音都在发抖。
“先生,最新一周的东线战损报告……出来了……”
米勒一把抢过文件。
他的视线快速地扫过那一行行数字。
随后,他的身体僵住了。
上一周,他们扶持的那些战士,在与毛熊正规军的五次小规模接触中,平均交换比是一比七点八。
也就是说,每死掉一个毛熊兵,他们这边就要付出将近八个人的代价。
这个数字残酷,但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内。
而这一周,那份最新的报告上,红色的数字刺痛了他的双眼。
七次武装冲突,战果交换比……
十五比一!
不,是倒过来的,一比十五!
整整七次!每一次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前所未闻的巨大胜利!
一份附加的战场简报上,潦草地记录着卡里姆亲口描述的战斗过程。
“米勒先生……”年轻的分析员小心翼翼地开口:“前线的物资官报告,我们空投过去的那批,名为m4-E的试验性援助物资,似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米勒猛地抬起头,眼睛死死盯住那个年轻人。
“把那件从香江渠道送来的样品,给我拿过来!”
五分钟后,一把通体漆黑的步枪被郑重地放在了米勒面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