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握把也用同样的方式,装在了枪管下方的导轨上。
最后,他拿起一个装满了假弹的弹鼓,从下往上插入弹匣口。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三十秒。
一把通体漆黑,外形与这个时代所有步枪都格格不入的划时代武器,便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站在旁边的几个技术员全都看呆了,他们发誓自己从未见过如此便捷的模块化组装方式。
这不像是组装一把枪,更像是在玩高精度的积木。
“所有零部件的生产数据和公差都已经锁定,流程也已经验证。”
余宏将组装好的步枪平放在工作台上,对着早已等待一旁的车间主任下达了命令。
“从今天开始,这条生产线,每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不间断生产。”
“一个月内,我要看到至少一万支完整的m4-E,以及三万个配套的弹鼓,躺在仓库里。”
主任听到这个数字,倒吸了一口冷气,但还是立刻挺直了胸膛,大声回答:
“保证完成任务!余厂长!”
这样的产能是极其恐怖的,一个月一万支的产量,足以装备整整两个满编师,放到国际市场上更是想都不敢想。
哪怕鹰酱和毛熊最终看不上这样性能优异的步枪,光是拿来装备兔子国自己的二线部队和预备役民兵,都是战力的巨大提升,绝不存在任何浪费。
余宏布置完任务,离开了轰鸣的厂房。
……
一周后,香江,维多利亚港的一间私人货运码头。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一身高级定制西装,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正站在成排的集装箱前,指挥着工人进行最后的装船作业。
他就是李兆祥。
表面上,他是香江地面上有名有姓的船运商人,生意做得很大,航线遍及全球。
暗地里,他却是那条看不见的红色供应链上,最关键的一个中转节点。
数十个集装箱已经被吊装到了悬挂着巴拿国旗的货轮上。
箱子外表标注的货物名称是高精度农业机械零件和地质勘探设备。
码头上,李兆祥的一个心腹快步走到他身边,低声汇报:
“祥哥,按照计划,第一批次,总共一千套设备,全都装好了。”
“其中五百套,通过我们在卡拉奇的关系网,会经由开伯尔山口,送到东段那边佩夏瓦的客户手里。”
“另外五百套,从阿巴斯港上岸,会由另一拨人,沿着西边赫拉特一线,交给另外一批客户。”
李兆祥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货轮上的灯光。
“让伙计们手脚干净点,我不希望cIA或者克格勃的人,查到这批货的任何源头。”
“放心吧祥哥,所有箱子里的生产信息全都抹掉了,我们请了中立国的认证行,专门伪造了一整套瑞国公司的出厂文件。”
李兆祥满意地点了点头。
余宏同志的计划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阳谋的味道。
这第一批总共一千支m4-E步枪和战术套件,并不是要送到核心战场上去改变战局的。
而是像鱼钩上的第一批鱼饵,精准地撒向两条看似毫无关联,但都同样关键的战线。
东段山区,那里的骆驼人是鹰酱扶持的主要力量,他们装备简陋,疲于应付毛熊正规军的围剿和清扫,士气低落。
西段戈壁,另一批骆驼人,是毛熊拉拢的部落武装,他们同样面临着来自鹰酱支持的游击队无休止的袭扰,伤亡惨重。
这两条战线,是整个阿福骆K国战场上最漫长最无聊,也最容易被双方高层所忽略的地方。
士兵的生命在这里被当做数字一样消耗。
而这一千支步枪要做的,就是让身处这两条绝望战线上的普通士兵,亲手触摸到名为希望的东西。
不是让他们立刻拿着m4去和对方的主力部队火拼。
而是让他们在日常的巡逻和哨站对峙中,首先体会到,手中这把来自神秘东方国度的武器,到底有多好用。
……
两星期后,阿福国,东部,兴都山脉的一条无名山谷。
游击队指挥官卡里姆,正一脸狐疑地看着他面前那个崭新的绿色条板箱。
箱子是两天前,一个自称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组织的鹰酱白人送来的。
他说这是最新式的武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抗那些入侵的毛熊。
卡里姆的手下,用撬棍费力地打开了箱盖。
所有围上来的游击队员,都瞬间安静了下来。
箱子里,铺着厚厚的缓冲泡沫,二十把通体漆黑,造型前所未见的步枪,如同艺术品一样静静地躺在那里。
卡里姆和他的战士们,见过的武器五花八门,有二战时期留下来的英七七,也有从毛熊尸体上扒下来的AK-47,可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枪。
一个胆子大的年轻人,伸手拿起一把,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好轻!”
它的重量,比那沉重的AK-47轻了不是一点半点。
枪身上方那个造型奇特的瞄准镜,更是让他们感到新奇,他们习惯了缺口和准星,从未想过打枪还能透过一个镜筒。
卡里姆皱着眉,拿起一把,学着那个鹰酱白人演示的样子,拉动了一下枪栓。
咔嚓一声,清脆悦耳,机件咬合之精密,让他这个常年和粗糙武器打交道的老兵感到震惊。
另一个箱子里,则装满了黑色的弹鼓和那个能变形成两脚架的古怪握把。
同一时间,相隔上千公里的西部边境戈壁。
亲近毛熊的部落武装首领,马苏德,也在一个同样伪装成援助物资的营地里,看到了内容物一模一样的条板箱。
那个负责交接的毛熊顾问,脸色复杂地看着这些枪。
克格勃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追踪到这批神秘武器的流向,并通过截胡的方式,弄到了一部分。
他同样对手下演示了一遍这把枪的使用方法。
当马苏德手下的士兵,笨拙地将那个100发弹鼓装上m4步枪时,整个营地响起了一片惊叹声。
此时,东西方的两条拉锯战线上,双方都还不知道对方也拿到了同样的东西。
……
兴都山脉,潘杰谷地外围。
傍晚。
稀薄的冷空气刮过寸草不生的山脊。
游击队指挥官卡里姆趴在一块冰冷的岩石后面,他的身后,还趴着二十多名他最精锐的战士。
所有人的身体都埋在阴影里,枪口对准下方三百米处一条蜿蜒的土路。
这条土路是毛熊一个前哨补给站的必经之路。
过去三个月,卡里姆已经在这里设伏过五次。
两次成功,三次失败。
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