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确定吗?”艾米听完有两个潜伏在红区的电台后,脸色瞬变,激动之余,手上按摩的力道也加大了许多。
“轻点。”陈嘉腿部吃痛,呲牙道:“电文是我亲眼所见。”
“抱歉。”艾米松了松手劲儿。
这个情报太过震撼,急需送出去,陈嘉没待多久就走了。
三天后,艾米一个紧急呼唤把她叫回去了。
“小嘉,上级非常重视,他们怀疑这就是苦寻已久找不到任何踪迹的那两个电台,一个在华北,一个在西北,都是要命的地方,你一定要尽快搞清楚电台具体位置,最好能弄到详细的潜伏名单。”艾米说的又快又急。
能不急吗,这是高度潜伏在红区的卧底,破坏能力不容小觑。
组织猜测,潜影和舵手是经由段延培之手插进来的。
之所以会这么笃定,红区检测过,西北和华北分别有一个电台,监测电台信号时,发现只有一个特定的接收城市。
抗战时期是金陵,抗战胜利后变成了上海。
这个时间段,正好与段延培的工作轨道吻合。
艾米说的急迫,陈嘉却像无头苍蝇乱转。
虽然经受过特工培训,但她是行动队的,主攻行动。
情报学、电讯学,压根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只能笨人用笨办法。
趁着段延培去国防部开会,不在上海,她撬开了书房的保险柜。
保险柜不大,只放了些公文图纸,没有电文。
书桌上摆放着几本明史,拉开所有抽屉,打开所有柜门,埋头苦找。
左边的柜子里,全是不忍直视的东西,哗啦啦上百张,全是监视她的记录。
内容详细,令人发指。
捂脸摇头,把柜门关上。
她真觉得段延培有点魔怔了,潜伏敌营的那几年,心理健康出现了极大地问题,把她当精神寄托了。
撬开右边柜门的锁,一打开,豁!好家伙,全是电文。
陈嘉满怀期待的翻开一看,呃……
和她想的有点不一样,这些过期电文全是一个人发过来的,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有一对一教学,还有情感和健康交流。
真没想到,段延培和戴主任关系这么的好!
戴主任都机毁人亡了,老段还留着他发过来的电文,用心收藏。
陈嘉心里五味杂陈,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说。
整个书房翻过来一遍,没有找到想要的。
人已经快累的不行,蹲的太久,有点低血糖,站起来时,起猛了,一个踉跄碰到书柜把手。
紧接着,她听到滑轮滑动的声音。
陈嘉吓了一大跳,转过身去,却看到书柜丝滑的转了个方向,露出一道神秘的黑色铁门。
这莫不是传说中的密室?
她的小心脏扑腾扑腾的,亦步亦趋的走到铁门前,一拉,门就开了。
里面有些昏暗,摸索着去找电灯开关。
“啪”一声,灯光大亮,密室一览无余。
陈嘉小心翼翼的踏进去,环顾一周,随后彻底呆住了。
乖乖!
好多古董啊!
他是什么古玩收藏家吗?
如果不是错觉,她甚至在一面墙上看到了龙袍!太不可思议了。
啊啊啊!
好想带回现代,跟听泉连个麦,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顺便装个大的。
情不自禁的抚摸了一下,强迫自己把视线转向别处,看向一排棕色实木大立柜。
一打开,差点没亮瞎她的眼。
珠宝、金条、银元、美金、翡翠、玉器、字画……成摞的房契、地契、厂契、股契和票证。
这哪是密室啊,简直就是金库!
陈嘉啐了一口,贪官!
一大堆贵重物品中,看到一个四方的匣子,样子十分精美,还上着锁。
一定是很宝贝的东西。
陈嘉迫不及待的撬开,掀开匣盖,满满登登的全是信纸。
以为是秘密情报,忙不迭的拿起一封细看。
才看了个开头,就明白过来,这根本不是什么狗屁情报!
而是段延培写给心爱之人的情书。
每一封信的开头,都是嘉嘉……
按照先后顺序整齐排列,最早的一封,可以追溯到1943年3月。
几乎每周一封,有时一周两三封。
她取出信,从前往后一张张的仔细看。
字迹有时凌乱有时端正,每一次落笔都刚劲有力,力透纸背。
这手字写得真好,组成连贯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下笔的人当时心中的思念有多么刻骨,多么绝望。
望穿秋水,只愿与君逢。
看了十数张,陈嘉忽然双腿发软,段延培这样的男人,真不能轻易招惹。
傻子,彻头彻尾的傻子。
突如其来的一把大锤砸向心头,钝痛不已,鼻子一酸,眼泪一颗一颗毫无征兆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