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
渤海城里的普通士兵,也在吃晚饭。
他们当然不知道二十里外的裴家军吃的是热腾腾香喷喷的腊肉蔬菜拌饭。晚饭是小头领去伙房领来的,几十个人一拥而上,看到是冰冷的干饼子,纷纷不满怨怼。
“整日让我们上城头拼命!也不让我们吃饱吃好,哪有卖命的力气!”
“行了,别发牢骚了!好歹这杂面饼子没有馊味臭味,一人还能领两个。要不是在打仗,一顿只有一个饼子。”
“要拼命的就吃这些。听说大将军每顿饭都要吃十八道菜,每一盘里都是肉。”
“听说,裴家军一日三顿都吃得饱,经常有肉吃。裴将军和士兵们一同吃饭哪!”
“你们两个说什么!再敢多嘴扰乱军心,老子一刀砍了你们!”
小头领黑着脸将发牢骚的士兵臭骂了一顿,脏话粗话轮番往外冒,还威胁地拔了一回刀。
那两个普通士兵不敢再吭声,拿着干饼子到火盆边,将饼子稍微烤软和些,再用力撕开,塞进嘴里。
他们两个原本都是寻常农夫,几年前在地里种田的时候,被强行“征召”进渤海军。张大将军对心腹手下爱将还算大方,对普通士兵却十分苛刻。吃不饱穿不暖是等闲常事。
他们根本不想打仗,也不愿和悍勇厉害的裴家军拼命。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逃出军队逃回家中。
可惜,渤海郡封了城,这一仗不知要打多久。等待他们的,十之八九就是在某一个不知名的时候,被裴家军一箭射死,或是一刀砍了头颅,悄无声息地永远倒在城头上了。
这样悲观消沉的情绪,悄然弥漫。
小头领的晚饭就不同了。除了饼子之外,还有一碗炖肉和一碗热汤。可以吃得满嘴流油。也可以说,他们才是张大将军真正倚重的人。在打仗的时候,小头领负责督战,哪个士兵敢后退,小头领立刻就一刀砍了他。
渤海军就是靠着严苛的督战,才勉强守住了城门。
张府里,燃了七八个炭盆的饭堂温暖如春。几个美貌窈窕的侍女,捧着热毛巾和热水等物,伺候张大将军净手。
再看饭桌上,果然摆得满满当当,数一数盘子,没有十八道,十四五道菜也是有的。这不过是张大将军平平无奇的一顿晚饭罢了。
不喝兵血不贪婪享受,还做什么将军?
张大将军心情不佳,吃几口就扔了筷子,叫来一个面相精明的中年文士:“城里还有多少存粮,够吃多久?”
这个中年文士,姓周,曾考中过举人。在十年前就做了张大将军幕僚,专替张大将军管军粮。
周幕僚小心应对:“回禀大将军,军营里原本囤了半年左右的军粮。如今每日打仗,要将士们拼力,伙食比平日好,军粮消耗得快,已经将囤积的军粮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省着吃,也就够两个月光景。”
八万渤海军,哪怕克扣伙食,每日要吃的军粮也是个庞大数字。所谓的半年军粮,那是放在平日,一天发两个干饼子就行。
打仗之际,一天总得发四个吧!粮食消耗得速度就实在惊人了。
张大将军听得心浮气躁:“裴家军摆出了围城的架势,就这么一直僵持打下去,一直不肯退兵。军粮怕是不够。得尽早派人去筹军粮。”
周幕僚立刻张口领命,退下安排。
渤海军的军粮来源有三。一是治下郡县每年交上来的粮食,二是大户们“供奉”的粮食,实在不够吃,就得去百姓家中“寻一寻”了。
周幕僚叫了几个低等武将,将筹措军粮的人物交代下去。那几个低等武将顿时面露喜色。
筹措军粮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出军营,四处抢一抢,还能趁机纵情恣意快活一番。抢来的粮食都交上去,金银可都是自己的。这可是一等一的美差。
他们各自点了两百人,分别从另两处城门出了城。
……
“将军,渤海军的人,分了几拨出城了。”
孙成大步进了裴青禾的军帐,目光炯炯地禀报:“一共有三拨人,每一拨大概两三百人。应该是去筹措军粮了。”
裴家军的军力不足以围住渤海郡,主力都在南城门外。另两处城门外,一直有人暗中盯梢。
渤海军一动,裴青禾这里就得了消息。
孙成跃跃欲试,低声道:“请将军派些人手给我,我这就带人去灭了他们。”
“先别动手,等上一等。”裴青禾眸光闪动:“等他们筹到军粮回来了,再动手。到时候再杀人劫军粮。”
“这桩差事就交给你了。务必不能让一粒粮食进渤海城。”
孙成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论经验论身手论领兵的能耐,都是佼佼者,一直深得裴青禾器重信任。
孙成立刻拱手领命。
裴青禾又道:“你去点两千人。”
孙成精神一振,再次拱手应下。
裴家军日益壮大,兵力越来越多。军中还是百人一营,又以十营为一军。能领两千兵的,在裴家军里只有寥寥几人,除了裴芸裴燕,便是孙成。
孙成点了两千兵,每个人带了十天左右的军粮,在夜色中悄然出动。
接下来几日,裴青禾照旧每日派人骂战攻城。
到了第六天,孙成一行人带着大批缴获的军粮回来了。
众人既振奋又解气。当日大军来的路上,渤海军来烧粮草。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他们来抢渤海军的军粮了。
孙成没有夸大其词,实事求是地对众人说道:“渤海军战力平平,我们冲杀了几个来回,他们就被冲散了。我杀了几个领头的,其余人就跪地求饶,或是逃走了。”
就这么朴实无华平平无奇地打了胜仗。
带回了大批军粮,还带回来一百多个俘虏。
军粮通通都搬到了库房里。
裴燕踊跃请命:“将俘虏交给我,我来问清楚渤海军的底细。”
裴青禾瞥裴燕一眼:“留着他们的性命,我还有用。”
裴燕咧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