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朝开国之后,太祖皇帝认为这个天下终究还是要靠着自己家人来守护。于是,国朝初定后不久,除了一些开国功臣封侯封国公,此外还有一大批王爷。
第一代分封到地方的王爷,由于都是太祖皇帝看着长大的,不管是出于对太祖威望的惧怕,还是对太祖本人的恐惧,这一代至少在太祖还在时,没人敢有心思。
这点倒是与晋朝时期很相似,司马皇室也相信自己族人能够保障自己江山万万年,结果就是在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之后的第26年,八王之乱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前后分两个阶段,加起来16年。
最终的结果就是,八王之乱之后,中央完全失控,皇权成为地方军阀手中的傀儡。最终夺取八王之乱成果的东海王司马越,实际上在职权上等同于皇帝了。而在司马越死后不久没几年,西晋灭亡,从此开启了几百年的混乱时代。
国朝实际上是吸取了以往的一些教训,太祖驾崩之后,后来的历代皇帝实际上都在逐步削弱分支的权力。
可是随着时间往后推移,特别是在经历了好几代之后,皇帝直系这一支能力不强的时候,那些分支难道就不会有想法吗?
毕竟人都是有多样性的,你不能保障培养的每一位帝王都是勤政君王,不能保障每一位君王都能够亲贤臣远小人,做不到的。
那这时候,如果分支出了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怎么办?毕竟按照血统来说,你直系是太祖的血脉,分支就不是太祖的血脉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作为一个皇室的王爷,你怎么办?造反,别搞笑了,王爷的权力在经过快两百年的时间,已经削弱的不成样子。在开始的时候,或许因为手上还有军权,还有造反的机会,到如今,别搞笑了,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条件。
那么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装愚钝,或者装傻,让皇帝放松对你的戒心。但是这时候,一些有野心的大臣,却想把你推到前面来。
为什么呢?这就要回到君权与相权的博弈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国朝自太祖在位时有相位,之后相位被废除了。
然而相位被废除了,但是有一个矛盾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君权与所有臣子之间的君臣矛盾。
一方面,是君王在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君权,另一方面,则是臣子们结成的同盟在对抗着皇权。究其原因还是两个利益集团的碰撞。
皇帝所代表的实际上还是皇家的利益,前面也说过了,皇家就相当于这个帝国最大的地主,那么那些大臣就相当于小一些的地主。
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抢饭吃,你抢的多了,那么就代表别人的吃的就少了。矛盾自然就产生了,所以,这一对矛盾不可调和。
还是回到前面这个问题,这时候臣子中有一个利益集团发现,诶,这分支中有人也太优秀了,而且,分支被削弱了,日子也不好过啊,那么能不能争取一下呢?
分封出去近两百年,对于皇室,这些分封的王爷究竟对皇帝一脉还有没有感情呢,或许还有,但是更多的,这些分封出去的王爷,也逐渐的成为臣子这方的地主。实际上,他们与皇帝一脉也是有矛盾的。
所以,这时候,如果你是这位有能力,并且在民间有威望的王爷,你躲不了,因为会有人逼你走到台前,走到皇帝的对里面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因为韦明被牵扯到了这场权力的斗争之中,不然也不会是锦衣卫直接下来。
这件事还得从莹川这边的封王开始说起。开国后不久,太祖皇帝第七子受封,受封平王,在高祖皇帝之后就藩于如今的莹川,一直到如今。
不过如今莹川已经没有平王的王位了。
“为何?难道平王被……”李逸悄悄地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这动作看得徐政连忙翻白眼。半晌之后,才接着向李逸传音道:“我真后悔,真的,早知道就不将这些情况告诉你了,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场合,做这个动作成何体统?”
“哎呀,不管了,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李逸当然知道这堂上不仅坐着五品的同知,还有一个六品的锦衣卫百户,不过他真的对于这种皇室隐秘很感兴趣。
真是服了!徐政感慨一句,凑近了点,传音道:“几十年前,莹川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平王造反了。”
话说几十年前,当时还是武宗皇帝当政,可是这位大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而且宠信身边的宦官,朝廷内部混乱,中央权势被严重削弱。
这时候平王觉得,这是一个夺取皇权的绝佳好机会。他一方面笼络朝中大臣与宫中宦官,另一方面招兵买马,私造兵器,联络地方势力以及地方武装。
武宗皇帝即位后的第十四年,下诏要南下“南巡”,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当时的平王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在当年的六月份,平王以“清君侧”为名,从莹川起兵,迅速占领了莹川首府开平,不过在向北进攻之时遭到了完全抵抗。
最终这场由平王为主导的叛乱,在经历了四十多天之后迅速覆灭。平王被俘虏,平王爵位永久废除,平王这一系,也仅仅是保留了一些旁支郡王爵位。
如今,整个莹川确实是有王爷,主要就是当初的平王一系的三个郡王。不仅从亲王降格为郡王,而且封地也只是象征意义的,几乎无实封。
“也就是没什么实权了呗!不过和韦明又有什么关系呢?”李逸忍不住打断徐政,同时在心里忍不住吐槽,这剧情不就是明朝的宁王之乱嘛。
不过,他依旧想不明白,怎么韦明就和这平王府扯上了关系。按照本朝时间线,平王之乱发生之时,他都还没出生,莫非是他的父辈或者祖辈与之有关系?可是这都过去多久了?
却听徐政传音道:“韦明本身就是莹川的士子,当年在省城备考之时,与建安郡王私交甚好。”
他的话说到这里就没有往下说了,不过李逸已然是明白了。这位建安郡王看来就是那位能力超群,而且在民间拥有不错名声的王爷了。
可是他只是一个郡王,就算是皇位没有落在直系一脉,旁支也轮不到这位建安郡王啊,毕竟他算是旁支的旁支了。
但问题出就出在皇室其他的地方王爷,都不行啊。这人不能比较,一比较就能看出差距。相比较之下,这位建安郡王简直就是贤君啊,不仅学问好,与儒家多位大儒乃是至交好友。
同时,这位郡王武艺还不错,在没有承袭爵位之前,就已经是八品武夫了。
可以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王爷了,在一众皇室的皇亲贵胄中,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了。
“也就是说,今上对这位建安郡王不信任?还是说已经对这位王爷下手了?”如果不是已经动手了,那么怎么开始动与这位建安郡王有关系的其他人了呢?
“哎,今上……呸,差点上了你的当,今上是能随意非议的吗?不过,建安郡王并没有被调查,至于调查韦县令的原因,锦衣卫给出的解释是科举舞弊。”
科举舞弊是一件大事,朝廷出了这样的问题,往往都是大事。既然是大事,那么就意味着有很多人要死,毕竟这是能够动摇国本的事情。
可是,如果真是科举舞弊,那么这件事应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了才对,怎么他在长吉县就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呢?
还是说,主要是因为韦明与建安郡王走得近,同时又牵涉到科举舞弊?甚至于,这个科举舞弊究竟是不是真的,这都有待商榷!
但有一件事能够确定,那就是皇帝要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