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场哨声通过卫星信号,跨越万水千山,在华夏体育频道第五演播室响起的瞬间,整个空间陷入了一种奇妙的静止。
屏幕上,达拉斯的球员们如疯了一般冲进场内,将诺维茨基和苏哲压在身下,叠起了厚厚的人塔。
而演播室内,刚刚还声嘶力竭进行解说的于佳,却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呆呆地看着屏幕,嘴巴微张,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身旁的张卫平指导,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帅,此刻也瞪大了双眼,双手紧紧扒着解说台的边缘,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钻进电视里去。
几秒钟后,于佳缓缓地摘下了耳麦,他想说些什么,想为这场伟大的胜利献上最华丽的赞美诗。
然而,当他开口的瞬间,一股汹涌的情感洪流猛地冲上了喉头,所有的语言都被堵了回去,只剩下无法抑制的哽咽。
“我们……我们……”他只说了两个字,声音便已然沙哑变形。导播敏锐地将镜头切给了他一个特写,只见这位总是以专业、沉稳形象示人的金牌解说员,此刻双眼通红,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滚滚滑落。
他没有去擦,也顾不上去擦。他哭得像个孩子,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将一个体育人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他解说了多少年篮球?
见证了多少次华夏篮球在世界赛场上的折戟沉沙,又见证了姚铭在异国他乡的孤胆英雄岁月。
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这一刻,渴望看到华夏的球员,能以核心的身份,站在那最高的舞台上。
而今天,梦想照进了现实。苏哲和姚铭,做到了!
“哎呀,于佳这是……这是激动了,可以理解,可以理解!”一旁的张指导率先反应过来,他重重地一拍桌子,发出的砰一声巨响,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他的脸上同样写满了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有了!这球有了!”他标志性的大嗓门在演播室里回荡,充满了力量,“全国的球迷朋友们,我们进总决赛了!达拉斯小牛队,在他们的华夏双子星带领下,历史性地杀入了总决赛!”
他指着屏幕上正在回放的最后一攻,情绪愈发高昂:“你看苏哲这个传球,太合理了!我跟您说,这就是超级巨星!什么叫超级巨星?不是说你光能得分,关键时刻,你得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你看他,玩儿命地往里打,他知道对方肯定要夹他,他就是要这个夹击!”
张指导越说越兴奋,仿佛自己就是场上指挥的教练:“他吸引了三个人!三个人啊!然后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眼睛里跟长了雷达似的,找到了底角的诺维茨基。这个球传的,您说巧不巧?力道、时机,多一分则快,少一分则慢,正好让老司机接得舒舒服服的,直接出手!”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最精准的词来形容,最后猛地一拍大腿,用那句最经典、最接地气的赞叹结束了这段分析:
“嘿!绝了!”
这一声绝了,喊出了所有球迷的心声。它不仅仅是在夸赞那个传球,更是在赞美苏哲那颗超越年龄的大心脏,赞美他与队友之间那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赞美这种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完美结合的篮球哲学。
演播室的后台,导播和工作人员们早已忘记了纪律,他们相互拥抱,振臂高呼。有人甚至效仿着张指导,激动地拍打着身边的桌椅。
于佳的泪水,张指导的合理,共同构成了这场胜利在国内最真实的注脚。一个是感性的宣泄,代表了万千球迷多年来的期盼与委屈;一个是理性的赞美,代表了对篮球本身最深刻的理解与欣赏。
导播没有切断信号,就让镜头在这两位功勋解说员身上停留了许久。屏幕前的观众们,看着一个泪流满面,一个激情呐喊,非但没有觉得失态,反而感同身受。因为在这一刻,他们就是所有华夏球迷的缩影。
当于佳终于稍微平复了情绪,用带着浓重鼻音的声音说出“让我们恭喜苏哲,恭喜姚铭,恭喜达拉斯小牛队”时,窗外的天色,已经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