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首页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巨星崛起 偏执权臣的娇软白月光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逍遥人生 后宫春春色 曼陀罗妖精 重生后,我成了省委书记的女婿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我不是祁厅长,叫我祁书记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全文阅读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txt下载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644章 机场到黑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机场到黑土:一场带着“小研究员”的科研远征

东北的晨光还沾着黑土的凉意,返程的机场候机厅里已响起行李箱滚轮的咕噜声。萧凡将大豆实验样本箱小心放进托运柜台,转身就看见叶澜蹲在休息椅旁,把橡皮泥捏成的玉米气生根往笔记本上贴——浅棕色的“根系”沿着纸页上的横线蔓延,顶端还捏了几个圆鼓鼓的凸起,与旁边大豆直根系的示意图形成鲜明对比。

“气生根得再往上挪半厘米,”萧汀举着平板凑过来,屏幕上是他刚下载的玉米根系结构图,“资料说玉米的支持根从茎基部第3-4节长出,离地面10-15厘米,你现在贴得太靠下,像扎根在土里的侧根了。”他指尖在屏幕上划动,调出东北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数据表格,“还有,咱们要去的白城产区,10月夜间低温能到-5c,比大豆产区还低2c,涂层的抗冻性得再加强,之前大豆用的20公斤\/公顷抗冻肽,可能不够。”

叶澜噘着嘴调整橡皮泥的位置,忽然被路过孩童手里的玉米糖吸引了目光——透明糖纸裹着金黄色的糖块,被孩子捏在手里揉成一团,松开后又慢慢展开,连一点褶皱都没留下。她猛地抓住萧汀的手腕:“哥!你看那个糖纸!咱们之前测大豆涂层韧性时,加的纤维素太脆,一折就裂,要是像糖纸这样能揉能拉,玉米气生根涂了涂层,就算被风吹得晃,也不会掉!”

萧汀立刻掏出平板里的“涂层配方笔记”,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敲击:“那我们可以试试加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之前查资料说它能增强薄膜韧性。大豆涂层加的是0.5%,玉米说不定要加到0.8%?”他抬头时,正撞见叶之澜手里拿着两袋玉米糖走过来,包装袋上印着“白城特产”的字样。

“刚去便利店问了,这糖纸就是聚乙烯醇做的,”叶之澜把糖递给双孩,“你们的思路没错,不过韧性和抗冻性得一起测,不能顾此失彼。”她指了指候机厅角落的充电站,“我已经跟工作人员说好,借那边的桌子当临时操作台,你们把平板里的玉米数据导出来,咱们现在就做初步测算。”

萧汀立刻跑过去占位置,叶澜则把橡皮泥分成三份,分别捏成玉米的主根、须根和气生根模型,还用彩笔标注出“易冻伤区”“易折断区”。萧凡也凑过来,从行李箱里翻出便携式电子秤和小量杯——这是之前测大豆涂层残留率用的工具,没想到在机场派上了新用场。“先算涂层覆盖面积,”萧凡把电子秤放在桌上,“玉米须根系比大豆直根系分散,每株的涂层用量得从2.5毫升增加到3毫升,1公顷20万株,总共需要600升涂层,要是加0.8%聚乙烯醇,就得额外准备4.8公斤原料。”

萧汀在平板上输入数据,突然“哎呀”一声:“白城产区有一半是沙质土,之前大豆在沙质土里加了1%果胶,玉米涂层是不是也得加?不然附着力不够。”叶澜立刻拿起气生根模型,往上面涂了一点随身携带的胶水——这是之前粘橡皮泥用的,“你看,要是不加果胶,胶水一蹭就掉,加了之后能牢牢粘在橡皮泥上,玉米涂层肯定也得加!”

正说着,机场广播响起登机提示,双孩慌忙把模型、平板和工具塞进“迷你科研包”。登机后,他们没像其他孩子一样靠在座椅上休息,反而挤在客舱过道的小桌板旁,继续完善测算。叶澜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玉米涂层配方表”,萧汀则在旁边补充备注:“沙质土地块:+1%果胶;低温区:+22公斤抗冻肽;所有地块:+0.8%聚乙烯醇。”

突然,飞机遇气流颠簸,小桌板上的橡皮泥模型被晃掉在地上,气生根的“涂层”(胶水)裂开一道缝。叶澜捡起模型,盯着裂缝突然眼睛一亮:“哥!咱们可以用颠簸模拟田间的风力!”她把模型放在桌板上,故意轻轻晃动桌板,“你看,没加聚乙烯醇的涂层容易裂,加了之后说不定能扛住晃动!”

萧汀立刻点头,从包里掏出三张透明胶带——分别粘了0.5%、0.8%、1%的聚乙烯醇粉末,这是刚才在候机厅用糖纸剪的小碎片做的实验样本。他把胶带贴在模型上,然后慢慢晃动桌板:“0.5%的裂了,0.8%的没裂,1%的太黏,粘在桌板上拿不下来!”萧凡和叶之澜凑过来看,忍不住笑起来:“这可是个重要发现,”叶之澜摸了摸叶澜的头,“咱们到了白城,就按0.8%的比例测聚乙烯醇。”

三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白城机场。走出航站楼,一股比大豆产区更冷的风扑面而来,萧汀立刻掏出手机查温度:“现在10c,晚上会降到-3c,比预研的-5c高一点,但还是要注意抗冻。”叶澜则盯着远处的玉米田,拉了拉叶之澜的衣角:“妈妈,你看那些玉米的叶子有的发黄,是不是已经开始受冻了?咱们得赶紧测涂层!”

合作社的张社长早已在机场外等候,看到双孩手里的科研包,忍不住打趣:“这俩小研究员,刚下飞机就惦记着玉米啊?”萧汀立刻把平板递过去,上面是“玉米科研初步方案”:“张叔叔,我们算好了涂层配方,还得测沙质土的附着力,您能帮我们找块试验田吗?”张社长接过平板,看着上面详细的数据和图表,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比我们合作社的技术员算得还细,放心,试验田早就准备好了!”

到了合作社,双孩跟着张社长去看试验田。玉米田里的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叶子在风中轻轻晃动。叶澜蹲在田埂上,用手拨开土壤,露出玉米的须根系:“你看,这是支持根,扎在土里能抗倒伏,涂层得重点涂这里。”萧汀则用小铲子挖了一点土,放在电子秤上:“这土的沙质含量比大豆产区高,果胶得加到1.2%,不然附着力不够。”

当天下午,合作社的临时实验室里热闹起来。萧凡带着研究员调试涂层原料,叶之澜则指导双孩做附着力测试。叶澜负责将不同比例果胶的涂层涂在玉米根系样本上,萧汀则用电子秤称取涂胶前后的重量差,计算残留率。“1%果胶的残留率78%,1.2%的85%,1.5%的86%,”萧汀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加1.2%就行,既能保证附着力,又不会浪费原料。”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玉米须根系分支太多,普通刷子涂胶时,容易遗漏细根。老农王大伯蹲在田埂上,看着研究员涂胶忍不住叹气:“这细根跟头发丝一样细,用刷子涂得涂到啥时候?俺们种地都是抢时间,哪有这么多功夫慢慢涂。”

双孩听到王大伯的话,立刻凑过来。叶澜盯着田埂上的滴灌带——这是合作社灌溉玉米用的,管壁上有很多小孔,水流能从小孔里滴出来。“王爷爷,”叶澜指着滴灌带,“咱们能不能把涂层从孔里挤出来,直接涂在根系上?”萧汀立刻眼前一亮:“对!就像给花浇水一样,把滴灌带剪短,对准根系挤涂层,一次能涂好几根细根!”

他们立刻找张社长要了一段废弃的滴灌带,萧汀用剪刀把滴灌带剪成1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用针在管壁上扎了几个小孔——孔径刚好能对准玉米细根。叶澜则往滴灌带里倒了一点涂层,然后对准根系轻轻挤压:“你看!涂层从小孔里流出来,刚好涂在细根上,一点都不浪费!”

王大伯试着用了一下,忍不住笑起来:“这法子好!比用刷子快多了,俺们一天能涂好几亩地!”萧汀还嫌不够,从包里掏出3d打印笔——这是之前做大豆根瘤模型用的,他用打印笔在滴灌带顶端做了一个小漏斗,“这样倒涂层更方便,不容易洒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在试验田推广“根系涂胶器”(改造后的滴灌带)。双孩每天都跟着研究员去田间,手把手教农民使用。叶澜负责教大家调整小孔位置:“对准细根,别扎太用力,不然会把根戳断。”萧汀则负责核对涂层用量:“李爷爷,您这块地是沙质土,得加1.2%果胶,我帮您算好了,一共需要33公斤涂层。”

就在涂层测试顺利推进时,当地气象局发布寒潮预警——未来3天夜间温度将降至-12c,远超预研的-5c。萧凡拿着预警信息,在临时实验室里召开紧急会议:“现在已涂胶的玉米有100亩,还有100亩没涂,库存抗冻肽只够再涂50亩,要是不解决抗冻问题,玉米气生根肯定会冻伤。”

研究员们都皱起眉头,叶之澜突然说:“白城特产店有卖甘油,之前查资料说甘油能增强抗冻性,咱们能不能试试混合甘油?”双孩立刻举手:“我们来测!”萧汀从实验室里找了三个小冰箱——这是之前测大豆低温抗冻性用的,他把冰箱温度分别调到-8c、-10c、-12c,然后将抗冻肽和甘油按1:1、1:2、1:3的比例混合,涂在玉米根系样本上,放进冰箱。

叶澜则在田间选了三块小地块,分别涂了不同比例的混合涂层,每2小时记录一次根系状态。凌晨3点,气温降到-10c,叶澜裹着厚外套蹲在田埂上,用手电筒照着根系样本:“1:1的冻伤了,1:2的没冻伤,1:3的太黏!”她立刻跑回实验室,把结果告诉萧汀。

萧汀打开冰箱,果然和田间测试结果一样:1:2比例的混合涂层在-12c下仍保持完好。“太好了!”萧凡立刻安排研究员去采购甘油,双孩则跟着大家一起混合涂层。王大伯和其他农民也赶来帮忙,连夜给剩下的50亩玉米涂胶。叶澜负责教大家混合比例:“一碗抗冻肽,加两碗甘油,搅拌均匀再用!”萧汀则负责核对用量:“这块地是低温区,得多加2公斤混合涂层!”

寒潮过后,团队去田间检测,结果让人惊喜:使用1:2抗冻肽-甘油混合涂层的玉米,冻伤率仅5%,而未涂胶的地块冻伤率达30%。王大伯看着自家的玉米田,激动地拉着双孩的手:“多亏了你们这俩小研究员,俺的玉米才没冻坏!”

接下来的日子,双孩又开始解决“农民操作”的难题。他们发现老年农民不会看配方表,就编了方言顺口溜:“须根细,涂薄层,气生根,厚一点;涂胶器,对小孔,挤一下,全覆盖;抗冻肽,配甘油,一比二,不怕寒。”还联合合作社的小学生,用手机拍了教学小视频——视频里,双孩拿着涂胶器,一步一步教大家操作,连“怎么搅拌涂层”“怎么判断涂胶厚度”都讲得清清楚楚。

针对农民提出的“涂层保质期短”问题,双孩还做了防腐测试。他们在涂层里分别加了0.3%、0.5%、0.7%的防腐剂,然后放在实验室的阴凉处观察:“0.3%的3天就坏了,0.5%的能放15天,0.7%的有异味,就加0.5%!”这个发现解决了农民“一次用不完浪费”的顾虑,大家用涂层的积极性更高了。

一个月后,玉米到了收获季。白城的玉米田里,金黄的玉米棒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穗压弯了玉米秆。合作社的验收会就设在田边,农业局的领导、周边村镇的种粮大户都来了。萧凡拿着验收报告,声音洪亮地说:“经过测试,‘玉米专用复合涂层’成效显着:亩产达650公斤,比未使用涂层的地块提升18%,倒伏率从10%降至2%,冻伤率仅5%!更重要的是,叶澜、萧汀两位小研究员设计的‘根系涂胶器’和‘方言教学法’,让技术推广效率提升了3倍,农民上手快、用得好!”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农业局的李局长走到双孩身边,笑着说:“你们俩是真正的‘田间小研究员’,既懂技术,又懂农民,我们决定把‘根系涂胶器’和‘玉米涂层配方’纳入全省农业科技推广目录,让更多种粮户受益!”

王大伯也挤过来,给双孩递了一袋刚收获的玉米:“这是用你们的技术种出来的,颗粒饱满,煮着吃可甜了!”叶澜接过玉米,剥了一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她忍不住对萧汀说:“这比机场的玉米糖还甜!”

验收会结束后,团队准备离开白城。双孩在临时实验室里,忙着整理玉米科研笔记。叶澜把“根系涂胶器”的设计图、方言顺口溜和教学视频截图贴在笔记本上,萧汀则把涂层配方表、附着力测试数据和抗冻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他们还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画了一片金黄的玉米田,旁边写着“家庭科研第3站:白城玉米田——韧性涂层+抗冻配方+农民友好工具”。

返程的火车上,双孩翻着农业期刊,突然被一篇“南方水稻抗倒伏”的文章吸引。叶澜指着文章里的水稻图片,兴奋地对萧凡和叶之澜说:“爸爸妈妈,下次我们去研究水稻吧!水稻的根系在水里,涂层得防水,不然会化掉!”萧汀立刻掏出平板,开始搜索“水稻根系结构”:“水稻是须根系,但比玉米的更细,涂胶器得改小一点,孔径要更小!”

萧凡和叶之澜相视一笑,看着孩子们凑在平板前讨论的样子,仿佛已经看到了下一片田野——南方的稻田里,两个小小的身影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新的涂胶器,正在测试水稻涂层的防水性。东北的黑土气息还萦绕在鼻尖,白城的玉米田还留在脑海里,而这场带着“小研究员”的科研远征,早已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走向更广阔田野的种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皇宫 四合院:从娄晓娥于莉到周小白 都市花缘梦 巨星崛起 四合院之坑人无数却都说我好人 重生:红色仕途 四合院之感受年代气息 四合院:从1958开始 鉴宝神瞳 四合院:一人纵横 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官途,从小科员到一省之首! 铁腕官途 在四合院拿东西 暗海反杀 妙医圣手叶皓轩 宋檀记事 穿越四合院,开局入赘娶寡妇 
最近更新日暮乡关之故土难离 夫人要和离?疯批权臣亲她红温 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 婉风沉 王府里来了个捡破烂的崽崽 王府弃妇,我靠养崽富可敌国 一鸣江山定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 穿越开自助,办个酒楼做首富 她谋 守寡后,我逼疯了满朝文武去种田 SSSSSSSSSSSSSS满级神医 锦鲤崽崽穿六零,捡来爹娘宠上天 嫁给温先生第五年 SSSSSSSSSS级狂龙出狱 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 嘘,京兆府来了位女杀神 腰软娇娇超会撩,禁欲世子沦陷了 穿越七零,我靠兽语成团宠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txt下载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