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考完了数学,8日上午考文综,下午考英语,两天的时间,高考便结束了。2012届的高中毕业生,总算是尘埃落定。
高考结束没几天,地里的小麦便熟了,刘旭跟着父母,一起去地里收麦子。联合收割机开进麦田,发动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紧接着,地里便是尘土飞扬,四五亩地的麦子,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收完。
这要是换做以前,一人手拿一把镰刀,就算是全家齐上阵,没个两三天,也割不完这些麦子。刘旭不禁感叹,这才几年的时间,自己小时候,拿着镰刀跟父母割麦子的场景,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地里的麦子割完了,刘旭依旧想找些活干,挣点钱。从六月初到八月底,他有三个月的暑假,可不想每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高考完了,意味着繁忙而紧张的学业,终于结束,自己也终于得到解放,这十二年的小初高时光,尤其是高三这一年的苦读,就像是镰刀割小麦,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给堂哥海泽,打了个电话,询问他们打桩工地上,是否还招工,刘旭还想跟着堂哥,像是三年前,中考后的暑假一样,再去工地上干两个月。但堂哥如今远在青海,而且工地上现在不招人,刘旭只好放弃。
每天待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以及帮着家里,干点杂七杂八的活,刘旭觉得无聊。三年前,自己在唐山打工后,买的那把木吉他,早已被扔在了角落里,吉他袋上,也早已布满了灰尘。
自己曾经想学吉他,但自学了半天,也没有学会。加之高中三年都在上学,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吉他,那把吉他,当初买来的时候,自己不会弹。现在三年过去了,自己依旧不会弹,好好的一个吉他,完全成了一个摆设。
刘旭也早已从内心,放弃了学吉他的打算。现在自己想的,就是赶紧找份临时工,出去打工挣钱。他不想每天待在家里,虚度时间,跟个老妈子似的,每天帮父母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有一点,就是经常听到父母的吵架拌嘴。每天面对这些,刘旭就觉得烦,距离高考公布成绩的日子,还有半个多月。等成绩公布了,自己上什么样的大学,刘旭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四处询问后,刘旭得知,自己当年在黄骅新世纪中学,初中的同桌隋富起,现在正给一个家具城发宣传单,一天给五十块钱。刘旭问隋富起,你们那还招人不?这发宣传单的活,我也能干,以前也干过。
隋富起帮忙给问了,接着,给了刘旭回复,还招人,这是新家具城开业前做宣传,要发将近两个月的广告。你来黄骅,和我一起发广告吧。
接着,刘旭又从村口的路边,坐上通往黄骅的城际班车,去了黄骅。白天,他就跟着同学,以及家具城的人,一起去发广告。在黄骅的市区,以及周边的乡镇和区县,一行人是无孔不入,哪都去。到了晚上,刘旭则住在二姨秀萍家。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河北省考试院也公布了高考成绩,刘旭用手机,查了查自己的高考成绩,没有意外,没有惊喜,更是没有心惊胆战。像查水电费一样的平常心情,他看到了自己的高考总分,446分。
二姨夫邢荣军,看了一眼刘旭的分数,还点了点头:“这个分数,上个三本,应该没问题,行啊,考的还行。”
刘旭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拿着手机回了屋。他知道二姨夫,这是在鼓励自己,上三本,自己上的起吗?家里供得起吗?他的家庭条件,又不是二姨夫家这样有钱。以这个分数,二本肯定是考不上了,上三本,高昂的学费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算是父母肯砸锅卖铁,供自己读三本,但自己也不愿意,花费家里的钱,去上那个天价的三本大学。
446分,发挥有些失常,按照自己的正常水平,起码能考个466分左右,比自己的预期,少考了20分。尤其是数学的分数。考数学的那天,爸爸对自己发火,乱吼,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所以数学最后,才考了80分,拉低了自己的总分数。
接着,河北省考试院,公布了文史类的批次划分档,本科一批:572分。本科二批:529分。本科三批:425分。专科批:200分。
自己的446分,过三本线21分。命,这就是自己的命,刘旭认命了。
早在高考结束后,自己就做好了打算,上二本,自己肯定是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在三本和大专之间做选择。倘若自己的高考分数,超三本线超了40分以上,那自己就要上三本,就算是三本学费高昂,单纯是学费,一年要一两万,自己也要上三本。因为自己要对得起,超三本线的那40多分。
倘若自己考的分数高,自己坚持要上三本,父母肯定也会支持的。家里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供自己上三本大学的,自己更是会心安理得,去上三本大学的。
但偏偏,自己就没有考那么多的分数,就仅仅超出三本线21分。既然如此,那就上大专。
大专是三年制,每年的学费,也仅仅五千块钱,三年下来,家里顶多花个三五万。要是上四年的三本,没有十万块钱,可下不来。
刘旭在心底里,算好了经济账,上三年大专,等到了第四年,自己就可以工作挣钱了,就可以彻底告别,这穷兮兮的学生时代,就能自食其力,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养活自己,再也不用跟父母要钱了。
钱,他现在想的,就是家里最缺的那样东西,钱。只有赶紧结束学生生涯,赶紧工作挣钱,自己才能做到经济独立,人只有经济独立了,才会拥有自己真正的人生。才不会因为自己伸手,跟家里要钱花,而束缚着自己的思想和手脚。
听到儿子的高考分数,过了三本线,没过二本线,国增心里,自然有些失望。但也在情理之中,二本哪有那么好考?三本,哪有那么好上?儿子要上大专,该不该上呢?国增顿时没了主意,便给国岗打去了电话,先是将刘旭的分数,告知了国岗,又说了刘旭,想上大专的事。国增最后问:“国岗,你说,咱怎么办啊?这孩子,想上大专,咱上个大专行吗?”
国岗道:“增哥,我还是那句话,建议刘旭再复读一年,争取考个二本,哪怕是个差点的二本也行。至于大专,最好不要上。等再过个三五年,大专生都不值钱了,大专的学历,都不算学历了,上了也白上。三本,不是咱这个家庭条件能上的,你还是跟他商量商量,问问他,能不能再复读一年,明年再接着考一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