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入月末,深秋的寒意渐浓。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中军主力,抵达巴郡地界。连绵的营寨依山傍水,中军大帐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诸葛亮与一众参军、将领详细推演着北上的进军路线与可能遇到的阻击。
“丞相,我军粮草辎重已大部运抵,依您指令,屯于定军山。”长史杨仪指着舆图上一处险要之地禀报道,“此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有旧时营垒可资利用。”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落在定军山上,沉吟片刻:“定军山乃我军命脉所在,不容有失。杨长史,你心思缜密,与张嶷将军一同留守此地,看守粮草,调度转运,责任重大,切莫懈怠。”
“遵命!”杨仪与大将张嶷齐声领命。张嶷更是拍着胸脯保证:“丞相放心,有末将在,定教一粒米也丢不了!”
很快,庞大的蜀军粮草辎重车队,在重兵护卫下,源源不断运入定军山早已整修加固的营垒和仓库之中。山上山下,旌旗林立,巡逻队往来不绝,戒备森严。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蜀军如此大规模的屯粮举动,很快便被北汉的细作探知,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报至北汉西线统帅部。
北汉军师司马懿手持最新情报,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他看向身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征西将军白善:“白将军,诸葛亮将粮草囤于定军山,虽是险地,却也给了我军可乘之机。若能源源不断,则蜀军根基稳固;若能断其粮道,焚其粮草,则诸葛亮十五万大军,不战自溃!”
白善浓眉一挑:“军师有何妙计?定军山易守难攻,强攻恐难奏效,且会打草惊蛇。”
司马懿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沿着山脉线蜿蜒移动,最终停在一条极其隐蔽的路径上:“你看,西城之侧,大熊山。山中有一条几近废弃的古道,可穿越险峻山岭,迂回至定军山侧后。蜀军初来乍到,未必熟知此路。若遣一支精兵,轻装简从,由此奇袭,或可一举成功!”
白善仔细审视沙盘,眼中精光一闪:“此计甚险,但若成功,收益极大!军中副将张武,勇猛善战,参军太史亨,谨慎多谋,他二人搭档,正可执行此任!”
“好!”司马懿抚掌,“即刻传令,命张武、太史亨点齐一万精锐步卒,多带火油、引火之物,自西城出发,穿越大熊山小道,突袭定军山蜀军粮仓!告诉他们,此战关乎西线全局,许胜不许败!”
命令迅速下达。副将张武,乃是一员虎背熊腰的猛将,接到军令后,摩拳擦掌;参军太史亨则心思缜密,立刻着手准备地图、向导以及穿越山林所需的物资。当夜,月黑风高,这一万北汉精兵,人衔枚,马裹蹄,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然从西城营寨出发,悄无声息地钻入了莽莽苍苍的大熊山腹地。
大熊山,林深树密,瘴气弥漫,山路崎岖难行。张武、太史亨率军艰难跋涉,不敢有丝毫大意。然而,他们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一点——这片广袤的山林,并不仅仅是自然的屏障,更是蜀汉盟友南蛮军队活跃的区域。
就在北汉军小心翼翼地在密林中穿行之际,几名身形矫健、身着兽皮、脸上涂着油彩的南蛮探子,正如同猿猴般悄无声息地在高大的树冠间移动。他们是蛮王孟获麾下的精锐哨探,对这片山林了如指掌。
很快,北汉军大队人马行动的痕迹便被这些经验丰富的蛮兵探子所捕捉。
“汉人军队?这么多人,鬼鬼祟祟在山里走……”一个蛮兵小头目压低声音,眼中闪过警惕的光芒,“看方向,不像冲我们来的,倒像是……冲着定军山那边?”
事关重大,探子头目不敢怠慢,立刻派人火速赶往离此地最近的蛮军驻地——大熊山竹溪口。
竹溪口营寨,驻守于此的南蛮守将杨锋接到探子急报,心中一惊。他深知定军山囤积着蜀军至关重要的粮草,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快!”杨锋立刻下令,声音急促,“派两路快马!一路,以最快速度赶往的上庸关,禀报蛮王和关索将军!另一路,直接去巴郡汉昌,报与诸葛丞相知晓!”
随后,他看向麾下将领:“集合队伍,加强竹溪口防务,同时多派探马,严密监视那支北汉军的动向!”
信使不敢有片刻停歇,骑乘快马,分别向上庸关和巴郡方向绝尘而去。
上庸关内,蛮王孟获与蜀将关索正在商议军务之事。接到杨锋的急报,孟获浓眉倒竖:“好个北汉贼子,竟敢钻山沟子想掏咱们的心窝子!”
关索更是拍案而起,神情严峻:“定军山粮草乃我军命脉,绝不容有失!蛮王,请借我一支善走山路的蛮兵,我亲自带人从后面追上去,堵住这支北汉军的退路,绝不能让他们靠近定军山!”
孟获爽快应允:“好!关将军,我给你一万精锐蛮兵,山路熟悉,定要叫那北汉贼子有来无回!”
关索当即点齐一万蛮兵,这些蛮兵赤足袒臂,身手敏捷,最擅长山林作战。他们毫不耽搁,如同猎豹般扑入大熊山的密林之中,沿着探子指示的路线,急速行军,意图从后方截断张武、太史亨所部的归路,并配合定军山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一场围绕蜀军粮草命脉的奇袭与反奇袭,在这片险峻的山林中,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