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脊梁

一个老学究

首页 >> 宋朝的脊梁 >> 宋朝的脊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谍战岁月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宋朝的脊梁 一个老学究 - 宋朝的脊梁全文阅读 - 宋朝的脊梁txt下载 - 宋朝的脊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4章 还要人,哪有那么多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佑三年,元月,开德府,秦王府书房。

年节的气氛,被严格的孝期礼制冲淡得几乎无踪。府内依旧素净,唯有檐下换上的新桃符,隐约透出一丝辞旧迎新的意味。冬夜漫长,北风卷着细雪,敲打着窗棂,发出簌簌的轻响。书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映得满室暖意融融,与窗外的严寒恍若两个世界。

陈太初搁下批阅邸抄的朱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双眼。守孝的日子,清寂却也充实,白日里整理书稿,晚间则阅读各方来信,沉思变革方略。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一股凛冽的寒气随之涌入,又被迅速关在门外。只见王奎提着一个略显陈旧的陶坛,憨厚的脸上带着笑意走了进来。他拍了拍坛身上的雪末,道:“元晦,瞅你这几日埋首书案,人都清减了。今儿个得了空,咱哥俩喝两盅,驱驱寒,也松快松快心神。”

陈太初抬眼,看到老友和他手中那熟悉的陶坛,脸上不禁露出真切的笑容。那坛中,是王奎自家秘法酿造的“玉冰烧”,选用岭南优质稻米,佐以肥猪肉浸泡陈化,如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乃是难得的陈酿。他起身从多宝格上取下两只素雅的青瓷杯,王奎则熟练地拍开坛口的泥封。顿时,一股浓郁醇厚、带着独特脂香的气息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琥珀色的酒液注入杯中,色泽温润。二人对坐,无需多言,举杯轻碰,一饮而尽。酒液顺喉而下,初时甘醇,继而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熨帖着四肢百骸,连日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几分。

“好酒!”陈太初赞道,目光中流露出追忆之色,“这味道,让我想起当年在清河码头,咱们第一次把这玉冰烧卖给广南来的海商,那掌柜的惊为天物的样子。”

王奎嘿嘿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可不是嘛!那时候,咱还靠着你的白糖方子刚翻身没多久。这玉冰烧,还有你那‘糖水’,可是帮咱们敲开了多少路子。” 他抿了一口酒,眼神变得悠远,“记得最清楚的,还是第一次见罗五湖那老小子。那时候他在漕帮已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架子大得很。咱们想借他的水道运糖,他起初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陈太初也笑了,接话道:“后来,你按我画的图样,让铁匠打出了那把可折叠、能挖能砍能当锅的工兵铲。宴请罗五湖时,你当场演示,劈柴、挖坑、甚至煎了块肉饼,把他那帮见多识广的手下巴掌都看直了。罗五湖当时那眼神……” 他模仿着当时罗五湖惊愕又强装镇定的样子,两人不由得一齐大笑起来,笑声在温暖的书房里回荡,驱散了冬夜的寂寥。

笑罢,王奎的神色渐渐认真起来,他放下酒杯,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元晦,说笑归说笑。如今你这变法的事儿,动静不小。我在金山那边,也能感觉到风声。朝廷的政策,会不会……朝令夕改?咱们那边刚铺开的摊子,经不起折腾啊。”

陈太初执壶为两人重新斟满酒,神色平静而笃定:“大郎,你的担心,我明白。政策的持续性,确是根本。不过,经过前两年的钱荒、边患,咱们这位陛下,算是真真切切地尝到了旧制积弊的苦头。他耳根子软,易受左右,这是弱点,但如今,他也看清了,唯有变革,才能坐稳他的江山。”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所以,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急于求成,把摊子铺得太大。而是要让陛下坚信,这一切变法,最终都是为了巩固他的皇权,保障赵家天下的安稳。只要他有了这个‘定心丸’,政策的持续性,便有了最上层的保障。立宪之事,已在推动,但必须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急不得。”

王奎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憨厚的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踏实多了。金山那边,眼下贸易确实还行,各条海路都顺当。就是……” 他搓了搓大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是缺人,尤其缺能管事、有见识的读书人。沿海能住人的地方,都快住满了,军队也练了些,可光有兵和百姓不行啊,治理地方,理顺赋税,教化生民,都得靠人才。元晦,你这儿……能不能再拨些人手给我?”

陈太初看着王奎那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不由得失笑,语气带着几分兄长对弟弟的嗔怪:“好你个王大郎!当初问我要人开荒,现在倒好,直接问我要起人才来了!我哪有那么多经天纬地之才给你?金山的事,我既交给你和王伦,就是信你们能独当一面。你性子敦厚,能聚人心;王伦是梁山下来的,机变百出,你们俩搭档,刚柔并济,正是相得益彰。寻常事务,你们自行决断便是,除非真是泼天的大事,否则不必事事问我。你这‘缺人才就是灭顶大事’的说法,我可不敢苟同,分明是想偷懒!”

王奎被说中心事,也不恼,反而恢复了几分年轻时那般憨直的模样,挠头笑道:“我这不是怕把事情办砸了,辜负了你的信任嘛!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和王伦那厮再琢磨琢磨。”

陈太初举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笑道:“行了,今日只叙旧,不谈公务。喝酒!”

几日后,一封来自汴梁的密信,由何栗亲笔所书,送到了陈太初案头。

信中,何栗详细汇报了“资政院”筹建的进展,但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疑虑:“……元晦兄台鉴:院址已定,人员遴选亦初步有绪。然弟观兄所定章程,步步为营,似过于求稳。当此之际,正宜挟南巡之余威,借陛下信赖之机,大刀阔斧,将新政诸端一并推行,何以仍画地为牢,仅局限于立宪一端?岂不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乎?望兄明示。”

灯火下,陈太初仔细阅罢来信,沉吟良久。何栗的焦急与锐气,他能够理解,但改革非是攻城拔寨,可以一蹴而就。他铺开信纸,提笔蘸墨,回信写道:

“何相台鉴:惠书敬悉,所虑深矣。然变法如医病,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我朝之积弊,非止一端,实已深入膏肓。若不分缓急,不分主次,四面出击,恐非但不能祛病,反致元气大伤,甚或引发他变。”

他笔锋凝重,继续写道:“故弟以为,当务之急,首在固本培元。本者何?皇权之稳固认同也。 此次变法,必须让陛下深切感知,一切改制,其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更稳固、更可持续的皇权运行模式,使其免受权臣、外戚、宦官乃至昏聩子孙之累。若失此根基,则一切新政,皆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关键时刻,难免遭遇‘抽梯’之险,前功尽弃。”

“资政院之设,看似局限,实为要害。其首要之务,便是辅助陛下,制定一部根本大法(宪法)。此法之要,在于明确天子与天下、与法度之关系。可譬之为‘天子家法’,乃其先祖(虚拟或实际)为保社稷永固而立之规矩,即便后世天子,亦须恪守,不得逾越。若能借此将‘君权亦需守法’之念,植入陛下及后世君主心中,便是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此步若通,则后续吏治、财政、军事诸般改革,方有推行之依据与保障。”

“饭需一口一口吃,路需一步一步走。望兄稍安勿躁,于汴梁稳扎稳打,先将此立宪之基夯实。待根基稳固,万丈高楼,方可徐徐而起。弟于濮阳,亦当日夜思之,与兄遥相策应。”

写罢,他仔细封好信笺,命人以密件送出。窗外,夜色深沉,雪不知何时已停,一轮冷月悬于天际,清辉洒在皑皑白雪之上,天地间一片澄澈。陈太初知道,他播下的种子,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精准的引导。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最核心、也最艰难的共识——为至高无上的皇权,套上制度的笼头。这条路,注定漫长而曲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南宋第一卧底 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大明官 爸,这好像是北宋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重生之战神吕布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近更新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冰临谷 大唐躺平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英烈传奇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北宋第一狠人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大明辽国公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宋朝的脊梁 一个老学究 - 宋朝的脊梁txt下载 - 宋朝的脊梁最新章节 - 宋朝的脊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