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淳于把钱给了,就没管下面的事情。
高所长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就不会因为这点小钱犯错误。
没必要。
第二天一早,在派出所食堂又蹭了一顿早饭,姜淳于开了车就跑。
再不跑,她的车都要被这些上面来的同志摸秃噜皮了。
天天围着她的火炮和枪转,要不是知道弄不去,姜淳于都怀疑他们恨不得把她的枪炮扣下来自己用才好。
姜淳于走的时候,派出所同志都出来送她。
心里都在想,要是这姑娘能留在他们派出所多好。
可惜。
因为要混李婶子的那顿早饭,姜淳于出了县城已经七点多。
阳光还算温和,不刺眼也不灼热。
开着车路过那天她撂倒二十一个人的地方,姜淳于一脚油门冲了过去。
只要有路就行,至于路上有过什么并不重要。
因为国防需要,建设布局和工厂选址要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所以111厂就在大山里。
姜淳于路上抛了一次锚,索性停下车在树荫下休息。
路过的一群妇女看姜淳于坐在树荫下发呆,她们远远的看着,并没有围过来。
姜淳于也没动。
直到有个年轻些的嫂子,终于忍不住走过来,向姜淳于推销她的蘑菇。
很漂亮的蘑菇,但是姜淳于一个都不认得。
她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是江南人,那边人看见蘑菇是从来不会想到能不能吃的。
因为没人吃,也没人敢吃。
上辈子就有一首歌: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因为太流行了,所以她记得很清楚。
姜淳于看了看大半篮子的蘑菇,摇了摇头:“对不起啊,我没吃过这东西。”
有人和姜淳于搭上话,其他人也就慢慢围拢过来,热情地向姜淳于推销她们带来的东西。
以前,她们是不会主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
但是自从去年深山里开始建大厂,一万多人往里走,各种机器设备往里运,家里也有人在厂里帮忙干活挣钱,她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姜淳于不会当地方言,但是她能大差不差地听懂,连比带划也能勉强交流。
这群嫂子说,她们是去前面的大厂基地的,带的有今天刚采的蘑菇,还有家里种的菜,鸡下的蛋,晒的干菜。
反正只要是吃的用的,送进去都能卖掉,因为里面的人很缺东西。
听说姜淳于是来支援大厂建设的技工,她们越发的高兴,指着面前的土路和姜淳于兴奋地聊了起来。
这路都是去年新铺的,之前这边根本没有路。
说起这条路,她们眼里都是满满的兴奋。
因为修建这路的时候,她们也出过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想把路铺进大山,在现有的条件下,真的很难。
但是这群嫂子里,眼里带着光,她们没觉得有多苦,也没觉得有多难。
那些人来了,是来为国家建设做准备的。
因为他们,山里有了人气,山里的人也有了收益,甚至她们的男人孩子也能去大厂里做工人。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苦有什么好怕的,累有什么好怕的,关键她们怕的是吃苦受累却还是养不活自己一大家子。
现在大山里有了厂子,一下子就涌进上万人。
她们觉得,好日子来了。
哪怕一天走几十里山路,她们也觉得高兴。
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这些嫂子是真高兴,说话的时候脸上都带着质朴的笑。
她们说的话,姜淳于几乎大部分都听不懂,但是她能感觉到她们的高兴。
姜淳于从车上翻东西,拿了糖果和汽水出来,她还拿了几个罐头。
原本姜淳于是想请她们吃的,嫂子们把姜淳于的手按住。
这东西多贵啊,有的她们在大厂基地见过的,有的她们见都没见过。
那个装罐头的玻璃瓶多漂亮,要是能得一个,拿回去装东西,整个寨子里的人估计得羡慕死。
嫂子们又把那个最年轻,读过两年书的,最年轻的嫂子推出来,让她和姜淳于谈。
她们拿带来的东西换,换姜淳于拿出来的东西。
姜淳于笑着解释:“不用换,我请你们吃。”
虽然和大家说话都不太能说懂,但是有个年轻的小嫂子,多少还是能说到一起去。
姜淳于想的是,自己刚到这地方,现在天气也热,不如歇一会,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她不缺的东西,拿出来换有用的信息,没什么不对。
但是这群衣服服饰非常有鲜明特点的嫂子们不要,她们想换,拿自己带来的东西换。
白吃白喝人家的事情她们不敢干,而且也舍不得吃掉喝掉姜淳于拿出来的东西。
她们家里都有老人孩子,还有自己家男人。
要是自己在这把东西吃了,然后空着两只手回家,她们会有负罪感。
年轻的小嫂子说不出什么太有深意的话,只一个劲地解释,想换些带回去给家里老人吃,给家里男人吃,给家里孩子吃。
唯独没有她们。
姜淳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她不会吃蘑菇,也不敢吃蘑菇,但是她接受她们提出的交换。
从车上抱了一堆东西下来,吃的喝的用的都有。
这群嫂子们不敢要这么多的东西,最后商量了一下,一人挑了一瓶罐头、六颗彩色糖纸的水果糖、一人又拿了一瓶汽水,再不肯要其它东西。
拿多了就贪了,她们不是这样的人。
这群嫂子带来的东西有多有少,但是这些东西是她们自己商量后和姜淳于换的。
东西大家拿一样多,少的以后把缺的补给多的人。
回去了就补。
姜淳于想把肉罐头再给一个给她们,她们立刻摆手不要。
山里的人,只要有本事,还是能吃到肉的。
但是她们知道,那些远方来的客人,缺吃也缺喝,更缺肉。
“好吧。”
姜淳于看着面前大大小小六个篮子,还有两个背篓,最后又拿出三斤红糖出来。
“这些给你们分,算买篮子和背篓的钱。”
年轻的小嫂子连忙说:“篮子背篓不值钱,都是家里自己编的,送给你。”
姜淳于坚持,最后她们六个人拿了一袋红糖。
对她们来说,这几个篮子和背篓真不值钱,能换一袋红糖简直是不要太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