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师的风雪与血腥,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渐渐消散时,一股更为炽热、更为狂暴的浪潮,正在帝国的南方,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着整个江南。
这股浪潮,源自万里之外,印度德里红堡中,那位太子殿下的一道道敕令。
它没有刀光剑影,却比任何一场战争,都更能展现一个新兴帝国的力量与意志。
……
南京,龙江船厂。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数以万计的工匠、苦力、士兵,如同巨大机器上的齿轮,在各级官吏和羽林卫的监督下,三班倒地劳作着,二十四小时,从未停歇。
上百座巨大的干船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长江之畔。刺耳的锯木声、震耳欲聋的锤打声、以及工头们声嘶力竭的号子声,汇成了一曲充满了工业力量的、狂野的交响乐。
自太子“战时总动员”的命令下达之后,所有在建的商船,全部被勒令停工。其上好的龙骨和木料,被无情地拆解,用作新式战舰的次要材料。
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人力,都只为一个目标服务——“龙威级”铁甲战列舰。
此刻,在一座被羽-林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严得如同铁桶一般的核心船坞内,第一艘本土建造的“龙威级”战列舰,已经初具雏形。
它那由最坚硬的、从南洋运回的铁力木构成的巨大龙骨,如同一头史前巨兽的脊梁,静静地卧在那里,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数千名工匠,如同蚂蚁一般,在其上攀爬劳作,将一块块厚重的船板,用铆钉固定在骨架之上。
与传统船只不同的是,在这艘巨舰的水线附近,以及弹药库、指挥塔等关键部位,工匠们正在费力地将一块块经过反复锻打的、厚达三寸的熟铁装甲板,用巨大的螺栓,固定在船身外侧。
这是太子殿下亲自设计的、超越了这个时代的防御理念。这种原始却有效的“复合装甲”,将使它在面对欧洲舰队的实心弹时,拥有近乎是不死之身般的生存能力。
皇家科学院的院长,宋应星,这位因编撰《天工开物》而名动天下、后被太子破格提拔的学者,此刻正带着一群年轻的弟子,与船厂的总工程师,激烈地讨论着一个技术难题。
“不行!”总工程师,一个皮肤黝黑、满手老茧的老船匠,指着图纸大声说道,“按照殿下的设计,这艘船的炮甲板要开一百二十个炮门!船体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多的开口!一旦遭遇风浪,必然会从中断裂!”
“李师傅,”宋应星扶了扶眼镜,耐心地解释道,“图纸上已经标注得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殿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桁架式’内部支撑结构,可以将炮甲板的受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龙骨之上。你看这里……”
他指着一张更为复杂的结构分解图,开始向老船匠解释起其中蕴含的、超越时代的力学原理。
而在船坞的另一边,一座新建的、同样戒备森严的工坊内,则正在进行着另一项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秘密工作。
工坊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混合的味道。
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匠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将一种由皇家科学院最新研制出的、呈黄色粉末状的、极不稳定的新型炸药,灌入空心的球形炮弹之中。
开花弹。
经过德干高原的实战检验,以及太子殿下提供的、更为先进的化学配方,新一代的开花弹,其爆炸威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每一颗炮弹,都足以将一艘小型船只,炸成一堆漂浮的木柴。
……
松江府,纺织工场。
数千台由水力驱动的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正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成千上万的男女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将来自印度和美洲的廉价棉花,纺织成一匹匹坚固耐用的棉布。
这些棉布,将被统一染成深红色或深蓝色,然后被送往军工作坊,裁剪成数以十万计的新式军服。
自太子掌权以来,他便利用皇室资本,以及那些从开拓贵族手中募集来的资金,在江南地区,建立了数十个这样的大型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工场。
这些工场,不仅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更吸纳了大量因土地兼并而破产的农民,将他们转化为帝国最底层的、却又不可或-缺的产业工人。
……
佛山,钢铁基地。
数十座高耸入云的巨型高炉,正昼夜不息地喷吐着橘红色的火焰。
数万名赤裸着上身的精壮汉子,在足以将人烤熟的高温下,挥汗如雨。他们将来自辽东和澳洲(由开拓船队新发现)的优质铁矿石,炼成一炉炉滚烫的铁水。
这些铁水,一部分将被用来铸造新式的线膛炮和开花弹弹体;另一部分,则会被送往锻造车间,经过水力锻锤的反复捶打,变成一块块坚固的熟铁装甲板,然后装上大船,顺流而下,运往南京的龙江船厂。
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大明帝国,都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服务的战争机器。
无数的铁料、木料、硫磺、硝石,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生产基地。
无数的银两,从国库中,从那些开拓贵族手中,从被“合理征收”的海贸利润中,流水般地花了出去。
在太子的绝对权威和对未来战争的精准预判之下,这个古老的帝国,爆发出了一种连它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恐怖的工业潜力。
而这一切,都在京师那场血腥的清洗风暴的阴影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决定帝国、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来临。
没有人敢在此时,违背那位远在印度的太子殿下的意志。
因为京师那数百颗刚刚落地的人头,已经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