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之际,西域的风云却在悄然变幻。回纥国地处楚、辽、西戎三国之间,向来以“制衡”为生存之道。见楚国连败西戎、震慑大辽、扬威东海,回纥可汗默啜坐卧难安,暗中派使者与流亡在边境的耶律泰取得了联系。
耶律泰自大辽内乱失败后,率残部退守漠北,虽仍有数千骑兵,却缺粮少械,处境艰难。听闻回纥使者来访,他亲自出帐迎接,满脸堆笑道:“可汗愿与我结交,实乃泰之幸也。只是不知可汗有何吩咐?”
回纥使者开门见山:“我家可汗说了,楚国势大,若任其发展,迟早会吞并西域。耶律王子若愿与我回纥联手,可汗愿提供粮草战马,助你夺回大辽王位。条件是,你上位后需与我回纥夹击楚国,共分其地。”
耶律泰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却故作犹豫:“楚国实力雄厚,若与其为敌,恐难取胜啊。”
使者冷笑:“王子多虑了。楚国西有西戎旧部未平,东有倭国窥伺,北有你我牵制,首尾难顾。只要我们联手,定能让楚国分身乏术。”
耶律泰沉吟片刻,咬牙道:“好!我答应可汗!只是还请可汗尽快送来粮草,我也好招兵买马,早日报复耶律恒那小儿!”
两人达成协议后,回纥暗中向耶律泰输送了大批粮草和兵器。耶律泰的势力迅速壮大,开始在漠北劫掠部落,扩充兵力,一时间,北方边境又起烽烟。
消息传到楚国,楚尘在御书房中铺开舆图,手指重重点在漠北一带:“耶律泰死灰复燃,背后必有推手。白起,你觉得此事与谁有关?”
白起上前一步,沉声道:“依臣看,多半是回纥国。回纥向来忌惮我朝,如今见耶律泰落魄,正好借机扶持,以为牵制我朝的棋子。”
范雎补充道:“回纥若与耶律泰勾结,北方边境必不安宁。但我朝若贸然出兵,恐正中其下怀——他们巴不得我朝陷入战争,好趁机在西域扩张。”
楚尘点头:“范先生所言极是。我们不能主动出兵,却也不能坐视不理。白起,你可派一支轻骑兵,伪装成大辽部落,袭扰耶律泰的粮道,让他难以壮大。同时,命云州守将加强戒备,若耶律泰敢南下,便狠狠教训他。”
白起领命而去。不久后,漠北便传来消息:耶律泰的粮草多次被“不明身份”的骑兵劫掠,军中缺粮,怨声载道,扩张势头大减。
耶律泰又气又急,派人质问回纥为何不加强粮道防护。回纥使者却推诿道:“王子麾下兵力不弱,连粮道都护不住,还谈什么夺回王位?可汗已决定暂缓支援,待王子证明实力再说。”
耶律泰这才明白自己被回纥当作了棋子,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收缩兵力,龟缩在漠北一隅,不敢妄动。
北方暂稳,西域却再起波澜。回纥见扶持耶律泰未能牵制楚国,又将目光投向了西戎旧部。西戎国战败后,国内分裂成多个部落,其中以首领赤离率领的部落最为强大,盘踞在祁连山以西,时常袭扰楚国边境。
默啜可汗派使者携带重礼拜见赤离:“赤离首领勇冠三军,却屈居人下,实在可惜。我回纥愿助你统一西戎,重建王国,只要你答应日后与我回纥共抗楚国。”
赤离本就对楚国心怀怨恨,听闻此言大喜过望:“若能得可汗相助,赤离定能报仇雪恨!只是……楚国兵力强盛,我怕……”
使者笑道:“首领放心,我回纥已与大辽的耶律泰达成协议,届时他从北,你从西,两面夹击,楚国纵有天大本事,也难首尾相顾。”
赤离被说动,当即与回纥结盟。在回纥的支持下,赤离开始吞并其他西戎部落,兵力很快达到三万,号称“西戎复国军”,并在祁连山以西修筑堡垒,摆出一副随时要进攻楚国的架势。
临洮郡守李牧得知消息,一面加强防御,一面上报楚尘:“赤离势力日增,背后有回纥支持,恐为大患。请国君速派援军!”
楚尘召集大臣商议。范雎道:“赤离跳梁小丑,不足为惧,真正可虑的是回纥。他们想借西戎之手消耗我朝实力,我们偏不上当。可遣使者前往西戎其他部落,许以好处,让他们牵制赤离,使其难以集中兵力。”
白起道:“范先生之计甚妙。同时,可命临洮军主动出击,攻破赤离几座堡垒,挫其锐气,让他知道我朝并非好惹。”
楚尘依计而行。使者带着丝绸、茶叶前往西戎各部,对首领们说:“赤离勾结回纥,是想借回纥之力称霸西戎,你们迟早会被他吞并。若你们愿助楚国牵制赤离,楚国将与你们通商,提供粮食种子。”
西戎各部本就对赤离不满,见楚国开出优厚条件,纷纷答应。一时间,赤离后院起火,不得不分兵防备其他部落,扩张之势再次受阻。
与此同时,李牧率军突袭赤离的前沿堡垒,斩杀三千余人,缴获大批粮草。赤离又惊又怒,却因兵力分散,无力报复,只得遣使向回纥求援。
默啜可汗见赤离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心中失望,却又不甘心放弃,只得再派五千骑兵支援赤离,嘱咐他“固守待变”。
西域的局势暂时陷入僵持,楚国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大食国使者。
大食国位于遥远的西方,是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国,国力强盛,擅长经商和航海。近年来,大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贸易,听闻东方有个强大的楚国,便派使者阿卜杜拉前来探查。
阿卜杜拉一行三十余人,带着象牙、香料、琉璃等礼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楚国都城。楚尘在大殿召见了他,见阿卜杜拉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与中原人士迥异,不禁好奇道:“贵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不知大食国位于何方?风土人情如何?”
阿卜杜拉躬身行礼,用略显生硬的中原话答道:“我大食国在西方万里之外,南临大海,北接草原,百姓信奉真主,以经商、航海为生。听闻楚国乃东方强国,物产丰饶,故奉国王之命,前来建立邦交,互通有无。”
楚尘笑道:“贵国远在万里之外,却能来到楚国,足见诚意。楚国向来欢迎各国通商,若贵国愿与我朝建交,楚国将开放边境,让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阿卜杜拉大喜:“多谢楚国国君!我大食有香料、琉璃、地毯,愿与楚国交换丝绸、瓷器、茶叶。”
双方相谈甚欢,楚尘设宴款待阿卜杜拉一行,并命人带他们参观都城。阿卜杜拉见楚国都城繁华,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暗暗惊叹。尤其是看到楚国的瓷器晶莹剔透,丝绸轻柔华美,更是赞不绝口。
在参观军械库时,阿卜杜拉看到楚国的火炮、强弩,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却不动声色地问道:“楚国的兵器如此精良,想必军力十分强盛吧?”
陪同的官员笑道:“我楚国军力虽不敢称天下第一,却也足以保家卫国,护佑百姓。”
阿卜杜拉点头,心中却已将楚国列为“需谨慎对待”的强国。
几日后,阿卜杜拉向楚尘辞行,带回了大批楚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楚尘回赠的国书,承诺将派遣商队前往大食。
楚尘看着阿卜杜拉离去的背影,对范雎道:“大食国远在万里之外,却能遣使而来,可见其国力不弱。与他们建交通商固然是好,但若其与西域诸国勾结,恐会对我朝不利。”
范雎道:“国君放心。大食国以利为先,只要我们能提供足够的利益,他们便不会轻易与他国联手。可派使者随阿卜杜拉同去大食,一方面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探查其虚实。”
楚尘依言,派使者张谦随阿卜杜拉前往大食。
张谦一行离开后,楚国又接到了琉球国的急报:倭国神武再次集结战船,攻占了琉球两座岛屿,琉球国王恳请楚国再次出兵。
楚尘召来水师将领项燕:“倭国贼心不死,竟敢再次犯境。这次,你不仅要击退他们,还要彻底打服他们,让他们不敢再窥伺东海。”
项燕领命,率领八千水师,一百五十艘战船,再次出征东海。
舰队抵达琉球海域时,发现倭国战船已增至五百余艘,神武亲自坐镇旗舰,气焰嚣张。项燕却毫不畏惧,将战船分为三队:左队攻其侧翼,右队断其后路,自己亲率中军正面冲击。
倭国战船虽多,却仍是老样子——体型小,武器落后。项燕下令中军战船用火炮轰击,一时间,倭国战船纷纷起火沉没。左队、右队也趁机夹击,倭国舰队大乱。
神武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项燕的旗舰拦住。项燕亲自弯弓搭箭,一箭射中神武的臂膀。神武惨叫一声,坠海被擒。
此战,楚军击沉倭国战船两百余艘,俘虏五千余人,再次收复琉球失地。项燕将神武押回楚国,听候楚尘发落。
楚尘见神武虽重伤在身,却眼神桀骜,冷笑道:“你屡犯琉球,侵扰东海,可知罪?”
神武挣扎着道:“弱肉强食,本就是天道!我倭国虽弱,却不惧楚国!”
楚尘摇头:“你若愿臣服楚国,永不侵犯东海,孤可饶你性命,放你回国。否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神武沉默良久,最终低头道:“我……愿臣服楚国。”
楚尘命人医治神武的伤,待其痊愈后,放他回国。同时,在琉球设立“东海都护府”,派驻水师五百,协助琉球防御。
神武回到倭国后,虽心有不甘,却也深知楚国水师的厉害,只得收敛野心,向楚国遣使朝贡,东海暂归平静。
然而,楚国的麻烦并未结束。张谦从大食传回消息:大食国虽愿与楚国通商,却也与回纥国有所往来,双方正在商议共同开辟一条新的商路,绕过楚国控制的西域要道。
“回纥与大食勾结,意在削弱我朝对西域的影响力。”楚尘看着张谦的密信,眉头紧锁,“看来,西域这盘棋,我们必须亲自落子了。”
范雎道:“国君,可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得力官员统管西域事务,同时派一支军队驻守,保护商路,震慑诸国。”
白起点头:“臣愿前往西域,主持都护府事务。定能让西域诸国臣服,断绝与回纥、大食的勾结。”
楚尘沉吟片刻,道:“白起将军镇守边疆多年,经验丰富,此事便交给你。你可率三万精兵,前往西域,先在龟兹国设立都护府,再逐步收服周边小国。”
白起领命,即日便要启程。临行前,楚尘嘱咐道:“西域诸国情况复杂,可恩威并施,不必一味用兵。若能以和平手段收服,再好不过。”
白起拱手:“臣遵旨。”
白起率军西进,一路晓行夜宿,不日便抵达龟兹国。龟兹国是西域大国,国王白纯见楚国大军压境,吓得连忙出城投降。
白起入城后,并未烧杀抢掠,反而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又召见龟兹国的贵族,承诺只要他们臣服楚国,便可保留原有爵位和财产。龟兹国百姓和贵族见楚国秋毫无犯,纷纷表示归顺。
白起在龟兹设立西域都护府,自任都护,随后派人前往周边的于阗、疏勒、焉耆等国,招降他们。于阗、疏勒两国见龟兹归顺,楚国兵威正盛,也纷纷臣服。唯有焉耆国国王龙会,自恃有回纥支持,拒不投降,还杀了楚国使者。
白起大怒,亲自率军征讨焉耆国。焉耆国兵力薄弱,不堪一击,楚军很快攻破都城,龙会被擒。白起历数其罪状,将其斩首示众,焉耆国遂平。
收服数国后,白起开始着手保护商路。他派军队肃清沿途的盗匪,修复被毁坏的驿站,还与各国约定,凡经过商路的商人,只需缴纳少量赋税,便可安全通行。一时间,西域商路重新繁荣起来,楚国的丝绸、瓷器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琉璃也涌入楚国,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楚国的影响力在西域日益增强。
回纥可汗默啜见楚国在西域势如破竹,心中不安,派使者前往大食国,请求共同出兵,驱逐楚军。大食国国王却因与楚国贸易获利丰厚,不愿与楚国为敌,婉言拒绝了回纥的请求。
默啜见大食不愿联手,又想起被楚国牵制的耶律泰和赤离,不禁长叹:“楚国势大,看来西域已非我回纥所能染指了。”
自此,回纥收敛了扩张的野心,不敢再与楚国为敌。西域局势渐稳,楚国的疆域再次扩大,国力也因贸易的繁荣而进一步增强。
楚尘站在宫殿的高台上,望着西方的落日,心中感慨万千。从平定南越到震慑大辽,从剿灭海盗到扬威东海,再到收服西域,楚国一步步走向强盛。但他知道,天下之大,挑战仍在:北方的耶律泰仍在蛰伏,东方的倭国并未真正臣服,西方的大食国虎视眈眈,更遥远的地方,或许还有未知的强国。
“楚国的路,还很长啊。”楚尘轻声说道,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