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首页 >> 白话三国志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一权臣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0章 陶谦曹操徐州争雄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其实,在这场战争爆发前,朝廷曾下诏书,要求各州郡罢兵休战。诏书中提到,如今天下大乱,各州郡纷纷起兵,士兵们疲惫不堪,可贼寇的祸乱却仍未平息。有些将领和官吏品行不端,借着征讨贼寇的名义,欺压百姓,致使许多人深受其害。百姓们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乡,在荒野中艰难求生,老人们在山野间叹息,孩子们被遗弃在沟壑之中,他们回望故乡,悲痛流涕,生活困苦到了极点。诏书希望各州郡能罢遣士兵,让他们回家务农,只留下必要的官员维持官府的运转,以此来安抚百姓。

陶谦接到诏书后,心中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认为,要想安抚远方的百姓、使他们归服,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行的;而要想战胜困难、平定叛乱,没有军队更是万万不能。从古至今,像涿鹿、阪泉、三苗之野,五帝曾率军征战;有扈、鬼方、商、奄四国,也曾受到王者的讨伐。若此时按照诏书的要求解甲罢兵,徐州这个本就不强大的州郡就会变得更加虚弱,放下武器只会助长贼寇的气焰,削弱官府的威严,一旦罢兵,恐怕第二天灾祸就会再次降临。这不仅对不起朝廷的信任和任命,还会让贼寇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陶谦上书朝廷,表明自己虽愚笨,但心怀忠诚,实在不忍心做出这样的事。他要整顿军队,加强戒备,对外奋力讨伐贼寇,对内宣扬朝廷的恩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守护徐州。

同时,陶谦还在奏疏中提到,如今天下动荡不安,许多地方都未能按时向朝廷进贡,他日夜为此担忧,一刻也不敢安宁。他本想着等局势稳定,能顺利向朝廷进贡后,再解甲归田。之前他已经调集了百万斛粮食,存放在水边,正准备派兵护送运往朝廷。

曹操得知陶谦拒绝罢兵的消息后,更加坚定了要打败陶谦的决心。他再次整顿军队,对彭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时间,彭城城内喊杀声震天,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曹操的军队在城中大开杀戒,许多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陶谦看着曹操如此残忍,心中悲愤交加,他亲自率领军队出城迎战,青州刺史田楷也赶忙率军前来救援。在众人的奋力抵抗下,曹操见难以取胜,只好再次引兵退回。

时光流转,到了兴平元年,曹操再次东征。他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平定了琅邪、东海等诸多郡县。陶谦面对曹操的再次进攻,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自己已无力抵抗,徐州也即将落入曹操之手。此时的他,满心想着逃回自己的家乡丹杨,寻求一丝安宁。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的部将张邈突然背叛,迎接吕布进入兖州。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得不放弃攻打陶谦,回军去对付吕布。就在这一年,心力交瘁的陶谦,在忧愁与恐惧中一病不起,最终病死在了徐州。

陶谦,这位在东汉末年的徐州曾叱咤风云的人物,终究没能熬过命运的捉弄。六十三岁那年,他带着满心的遗憾与不甘,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徐州城中,一片缟素,百姓们听闻陶谦的死讯,纷纷陷入了悲痛之中。张昭等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陶谦撰写了哀辞,言辞间满是对他的追思与赞誉。

“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哀辞中这样写道,称赞陶谦品德高尚,兼具文韬武略。他在舒县和卢县任职时,就给当地百姓留下了诸多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担任幽州刺史和徐州牧,更是将恩泽如同甘棠般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他的治理而生活安宁;猖獗的贼寇,也因他的打击而有所收敛。天子念他功绩卓着,封他为溧阳侯,又升任安东将军。本指望他能平定乱世的灾难,扞卫国家的安宁,可他却英年早逝。如今他一去,徐州百姓仿佛失去了依靠,五郡之地也陷入了混乱。人们仰望苍穹,悲痛地呼喊着,对他的思念无穷无尽。

陶谦死后,留下了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或许是看透了这乱世的纷争,又或许是受父亲离世的影响,兄弟二人都选择了远离仕途,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在陶谦离世的同时,另一位乱世豪杰张杨,也在经历着属于他的跌宕人生。张杨,字稚叔,是云中人,他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武勇。早年,他凭借着这份武勇在并州任职,担任武猛从事。

灵帝末年,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灵帝为了巩固京都的防御,任命自己宠信的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在京都组建军队,并征召天下豪杰担任偏裨将领。曹操、袁绍等人都在被征召之列,纷纷成为了校尉,归蹇硕统领。

并州刺史丁原接到征召令后,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前往蹇硕处报到,张杨被任命为假司马。然而,命运的齿轮很快开始转动。灵帝驾崩后,蹇硕被何进所杀。张杨又受何进的指派,回到并州招募士兵。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招募到了一千多人。之后,他率领这些士兵留在上党,与山贼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何进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董卓趁机作乱,掌控了朝政大权。张杨见此情形,决定率领自己的军队攻打上党太守,试图占据壶关。但壶关城防坚固,他久攻不下,只能转而攻略周边的县城。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军队不断壮大,人数达到了数千人。

随着山东地区的各路豪杰纷纷起兵,意图讨伐董卓,袁绍来到了河内。张杨觉得袁绍是个值得结交的盟友,便率军与袁绍会合。之后,他们又与匈奴单于於夫罗一同屯兵在漳水河畔。然而,於夫罗却心怀异志,想要背叛联军。袁绍和张杨坚决不从,於夫罗恼羞成怒,竟然挟持张杨一同离开。袁绍得知后,赶忙派大将麹义在邺南追击。麹义勇猛无比,率军大破匈奴军队。但於夫罗还是带着张杨逃到了黎阳,在那里,他们攻破了度辽将军耿祉的军队,匈奴的势力再次得到恢复。

董卓为了拉拢张杨,封他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流亡到河东,张杨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军前往安邑护驾。汉献帝感激他的忠诚,封他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张杨一心想要迎接天子回到洛阳,可其他将领却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只能率军回到野王。

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等人护送天子返回旧都洛阳。由于路途遥远,又缺乏粮草,一行人狼狈不堪。张杨得知后,赶忙带着粮草在途中接应,最终护着天子顺利抵达洛阳。到达洛阳后,张杨看着满是破败景象的京城,感慨万千。他对其他将领说:“天子本就应该由天下人共同守护,如今有公卿大臣在洛阳辅佐,我张杨愿意在外面抵御外敌,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京都呢?”于是,他再次回到了野王。不久后,朝廷任命他为大司马。

张杨为人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对待下属十分宽厚。即使发现有人谋反,他也只是对着谋反者痛哭流涕,最终选择原谅他们,并不加以惩处。

张杨与吕布交情深厚。后来,曹操围攻吕布,张杨一心想要救援吕布,却因实力不足而无能为力。无奈之下,他只能率军出兵东市,远远地制造声势,试图为吕布解围。然而,他的部将杨丑却心怀不轨,为了讨好曹操,竟然杀死了张杨。

张杨的另一位部将眭固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他杀死了杨丑,收拢了张杨的残部,打算北上与袁绍会合。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怎能让眭固顺利逃脱,立刻派遣史涣前去截击。在犬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史涣勇猛善战,率领曹军大破眭固的军队。眭固在战斗中不幸战死,他的军队也被曹操全部收编。据说,在战斗之前,有个巫师曾告诫眭固:“将军您的字是白兔,而这个地方名叫犬城,兔子见到狗,必然会惊慌失措,您应该赶紧离开这里。”但眭固没有听从巫师的劝告,最终还是命丧于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遥远的辽东大地,公孙度的故事悄然上演。公孙度,字升济,原本是辽东襄平人。他的父亲公孙延,为躲避官吏的追捕,带着一家人来到玄菟生活。在玄菟,公孙度谋得了郡吏的职位。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仅十八岁就早早离世。巧的是,公孙度年少时也叫公孙豹,而且与公孙琙的儿子同岁。公孙琙见到公孙度后,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仿佛看到了自己逝去的儿子,对他格外喜爱。公孙琙不仅送公孙度去拜师求学,还帮他操办婚事,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民国之谍影风云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师士传说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民国谍影 风雨大宋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血色白银 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 小姐,姑爷又摆烂了 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寒门小神童 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 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一剑照汗青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谁说神罗不算罗 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