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公主在广州提出的技术交换提议,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长安朝堂激起了层层涟漪。枢密院、兵部、工部乃至户部,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枢密副使态度强硬:“陛下!水密隔舱、尾舵,乃至帆索设计,皆我大唐水师称雄四海之根本!岂可因蛮夷些许情报或冶铁之术而轻授?此无异于自毁长城!法兰克远在极西,其所谓情报真伪难辨,而我一技之失,恐遗祸千载!”
兵部一些将领则持不同看法:“陛下,法兰克骑士剑之锻造术,确有其独到之处,其坚韧锋锐,或可借鉴以改进我朝军械。且若能得其西欧各国军力部署、地理详情,于我未来西进战略,大有裨益。以一二非核心技艺,换取潜在战略优势,未尝不可。”
工部尚书则更关心实际利益:“陛下,市舶司报,玛丽公主采购生丝、瓷器数额巨大,若长期维持,亦是可观岁入。然技术输出,需慎之又慎。或可仅授其改良帆索之一部分,抑或老旧船型之图纸,既显我朝诚意,又不损根本。”
户部尚书则盘算着国库:“若交易达成,既可增收,又可节省探查西方之耗费,似为两全。”
李琰高坐龙椅,静听群臣争论。他心中早有计算。完全封锁技术既不现实,也非上策,但核心机密绝不能轻易泄露。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李琰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技术可换,然需有度。传朕旨意:可向法兰克使团,出售经过删减、去除关键细节的‘广船’改良帆索图样,以及基础尾舵结构示意图。同时,可允其派遣不超过十名工匠,至将作监外围工坊,观摩学习非核心的木材处理及船板拼接技艺,为期半年,需严守我朝规矩,不得窥探机密。”
他顿了顿,继续道:“作为交换,法兰克需提供其已知的,自拂林以西至法兰克境内,主要邦国、山川地理、兵力大概之图册文书,并其骑士剑、板甲锻造之完整工艺流程。另,其采购我朝货物,需以金银或等值之铜、锡支付,不得拖欠。”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不对等的交换。大唐拿出的是经过阉割的、并非最顶尖的技术,换取的却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情报和一项实用的军事技术,外加真金白银。李琰在展现开放姿态的同时,牢牢掌控着交易的主导权和底线。
圣意已决,争议遂息。命令迅速下达至广州鸿胪寺分署。
当大唐的反提议传到玛丽公主手中时,她看着那长长的交换清单和要求,碧绿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她明白,自己想获取大唐核心造船技术的企图落空了。对方给出的,只是些边角料和技术体验券。然而,大唐要求的西欧情报和骑士剑锻造术,却是实实在在的法兰克家底。
“狡猾的东方人……”玛丽低声自语,指尖敲打着案几。但她也清楚,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那些改良帆索和基础尾舵技术,对法兰克而言已是巨大进步。而用一些情报和自家已不算最顶尖的锻造术(她自然不会给出最新技术),换取接触大唐先进工艺的机会和稳定的奢侈品货源,对巩固卡佩家族的地位、增强法兰克国力,同样至关重要。
经过一番权衡,特别是与随行的心腹商人商议后,玛丽公主决定接受这个方案。一场围绕技术的博弈,暂时以各取所需的方式落下帷幕,但东西方更深层次的接触与较量,也由此埋下了种子。广州的来信,最终带来了一份初步的、充满算计的合作协议。
长安宫中,自那夜太液池畔的意外私会后,艾琳公主与李琰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微妙而敏感的新阶段。
艾琳不再需要刻意制造“偶遇”,因为她能感觉到,皇帝陛下投向她的目光,似乎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审视与……温度?那夜他指尖拂过她脸颊的触感,如同烙印般深刻。她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用心。她依旧每日去翰林院,协助整理舆图典籍,但神情中那份属于少女的羞涩与偶尔的失神,却难以完全掩饰。
李琰也确实对她多了几分留意。那夜月光下她脆弱真实的泪水,与平日展现的智慧坚韧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看到了这位异国公主更为立体的形象。在一次翻阅新绘制的《大唐寰宇全图》西方部分时,他特意召见了艾琳,询问了几个关于地中海岛屿和北非海岸线的细节。
艾琳强作镇定,对答如流,言辞清晰,逻辑分明,但在李琰深邃目光的注视下,耳根却不由自主地微微泛红。当她详细解释完,抬起眼,恰好迎上李琰带着一丝欣赏和探究的眼神时,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慌忙垂下眼睑。
李琰将她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他没有多言,只是温和地勉励了几句,便让她退下了。这种若即若离、暗流涌动的情愫,比玛丽公主那种直白的热情,更耐人寻味,也更具危险性。艾琳知道,自己正行走在一根细丝上,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也可能……一步登天。
东宫,凝香殿。
拉什米卡成功化解了属官的“劝谏”风波,太子的信任似乎更加牢固。但她深知,仅仅依靠太子的宠爱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这危机四伏的深宫。她开始将触角伸向更隐秘的领域——情报。
她通过杜怀信,以重金和未来的政治承诺,暗中笼络了几个在宫中消息灵通、职位不高却身处关键位置的低阶宦官和宫女,特别是在掌管宫廷用度、传递消息以及侍奉皇帝起居的部门。她不需要他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他们成为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及时传递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可能蕴含重要信息的风吹草动。
比如,皇帝近日召见了哪位大臣,谈了多久;后宫哪位妃嫔似乎身体不适,请了太医;乃至……皇帝在闲暇时,偶尔会提及哪位公主,语气如何。
她编织的这张情报网虽然稚嫩,却标志着她的权力欲望和生存策略,进入了一个更主动、更具侵略性的新阶段。她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开始试图主动掌控信息,预见并影响局势。
新唐洲,望唐堡。
与“鹰喙族”的盟约,开始产生积极的“涟漪”效应。通过“鹰喙族”的中介和担保,另外两个原本对唐人持观望甚至敌视态度的、位于内陆边缘的小型部落——“石矛族”和“织网族”,也开始尝试与望唐堡进行小规模的物物交换。
他们用当地的皮毛、草药、染料的植物和一种味道奇特的干果,换取唐人的小件铁器、盐块和色彩鲜艳的布头。贸易的涓涓细流,开始渗透进原本封闭的内陆地区。
陈永昌严格遵守盟约,不越界,不扩张,只是耐心地经营着这条脆弱的贸易链条,并从中获取着关于“山与太阳之子”联盟内部动向的零星信息。据“鹰喙族”和这些新接触的部落透露,“山与太阳之子”似乎正忙于整合新征服的南部几个小部落,并与“迷雾之子”在雨林边缘地带的冲突有升级的迹象。
这对于望唐堡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陈永昌继续向朝廷请求,希望能派遣少量精通测绘和语言的人才,以便更系统地了解和记录这片广袤而复杂的土地。
索菲娅的简易滑轮组在将作监下属的几个码头和仓库试用后,效果显着,获得了工匠和役夫们的好评。将作监大匠正式上书,请求在官方督办的大型工程中,逐步推广此项小革新。索菲娅的名字,再次与“有用”、“创新”联系在一起。她似乎找到了一条避开宫廷纷争、凭借自身学识安身立命的康庄大道。
盟约的涟漪正在新大陆扩散,广州的来信敲定了一场各怀心思的交易,宫闱之内的情愫暗生与权力暗网悄然编织,而技术的微光则在帝国的肌体中点点闪烁。一切都在看似平稳的轨道上运行,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更大的暗流,正在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