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海森堡,在自己的房间里,枯坐了一夜。
房间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窗外,是“51区农场”里永不停歇的机器轰鸣声,和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
桌子上,放着两样东西。
一样,是那份他亲手写下的,关于原子裂变理论的完整手稿。那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另一样,是那个东方大帅留下的,他家人的照片。照片上,妻子温柔的笑容,和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像一把刀子,反复切割着他的心。
他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德意志人,一个爱国者,他打心底里,鄙视这些用野蛮手段征服了他祖国的东方人。让他去帮助这些“匪徒”,制造出足以毁灭世界的终极武器,去对付他曾经的盟友,甚至……是整个西方文明世界?
他的良心,他的信仰,他的尊严,都在呐喊着“不”!
他甚至想过,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去破坏整个计划。在某个关键的环节,设置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让他们的反应堆爆炸,让他们的“土豆温室”变成一座死亡的坟墓。
玉石俱焚!
这似乎是一个符合德意志民族悲壮美学的,最光荣的结局。
但是……
他拿起那张照片,指尖轻轻抚过妻子和孩子的脸庞。
他能想象到,在遥远的阿尔泰山,他们正生活在怎样的恐惧和不安之中。那个匪徒大帅的话,言犹在耳。
“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冬天……”
他打了个寒颤。
他死了,可以成为一个悲壮的英雄。但他的家人,将会在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中,慢慢凋零。
这,是他想要的吗?
“咚咚咚。”
房门被敲响了。
陈博文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海森堡博士,我想,我们应该谈谈。”他把咖啡放在桌上。
海森堡抬起头,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他。在这个“农场”里,这个看起来同样文质彬彬,但行事风格却充满“土匪”气息的东方科学家,是唯一能和他进行学术交流的人。
“谈什么?”海森堡的声音,沙哑而疲惫,“谈论你们如何用我家人的性命,来逼迫一个科学家,出卖自己的灵魂吗?”
陈博文没有理会他的讥讽,他只是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博士,我来,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我只是想以一个同行的身份,问你一个问题。”
“在你的理论里,当一个中子,撞击一个铀-235的原子核时,会发生什么?”
海森堡皱了皱眉,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本能地回答道:“它会裂变成两个更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两到三个新的中子,以及……巨大的能量。”
“那么,这两个新的中子,如果再去撞击另外两个铀-235的原子核呢?”陈博文追问道。
“它们会引发新的裂变,释放出四个,或者六个,甚至更多的中子……”海森堡的声音,越来越低。
“然后呢?”
“然后……就是链式反应。一个不可控制的,在百万分之一秒内,释放出全部能量的……链式反应。”海森堡闭上了眼睛,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那朵冉冉升起的,象征着毁灭的蘑菇云。
“没错。”陈博文点点头,“这就是科学。它冰冷,精确,不带任何感情。它只遵循自己的规律,从不关心谁在使用它,也从不关心使用它的目的,是善,还是恶。”
他看着海森堡,目光诚恳。
“博士,我知道你的痛苦和挣扎。但是,你我都是科学家。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个‘潘多拉的魔盒’,从你写下第一个公式开始,就已经被打开了。”
“就算你不帮我们,我们自己,摸索着,也迟早能把它造出来。也许会多走一些弯路,也许会多死一些人,但结果,不会改变。”
“而且,你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在做这件事吗?”陈博文压低了声音,“在大洋的另一边,鹰酱国,他们集结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头脑,他们也在朝着同一个目标,疯狂赛跑。他们管它叫‘曼哈顿计划’。”
海森堡猛地睁开了眼睛!
“现在,问题很简单。”陈博文继续说道,“是让鹰酱国,那个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拥有这个终极武器,然后用它来奴役和威胁全世界?”
“还是……让我们,让一个虽然行事粗暴,但至少心怀‘天下大同’理想的领袖,来掌握它,用它来终结战争,维护一个全新的、更加公平的世界秩序?”
陈博文站起身,最后说道:“博士,这不是一个关于爱国和背叛的选择。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选择。你选择的,是把人类的未来,交到一群贪婪的资本家手里,还是交到一个……或许不完美,但更有理想的‘匪徒’手里。”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房间。
海森堡呆呆地坐在那里,陈博文的话,像一把重锤,敲碎了他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鹰酱国……曼哈顿计划……
他知道,陈博文说的,是真的。科学的发现,是无法被垄断的。
他想起了那个年轻的东方大帅,想起了他那句奇怪的话。
“它不是用来炸的。它是放在桌子上,让所有人都心平气和地跟我们‘讲道理’的。”
用一个足以毁灭一切的力量,来维护最终的和平……
这个匪徒的哲学,虽然扭曲,但似乎……又蕴含着某种深刻的道理。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良久,他睁开眼,眼神中的挣扎和痛苦,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和决然。
他站起身,走到门外,对着守卫的士兵,用生硬的汉语,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要见……大帅。”
当他再次走进那间熟悉的厂房时,他没有理会任何人,径直走到一块巨大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
“链式反应的临界质量计算,你们的公式,是错的。”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了一连串复杂而优美的数学公式。
所有的德国专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敬畏地看着他们的领袖。
陈博文站在人群后,看着海森堡的背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北方同盟的“土豆丰收计划”,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过去了。
一场看不见硝烟,却足以决定人类命运的秘密竞赛,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正式进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