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一叶懂云天

首页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从红月开始 末世天灾:我囤积了万亿物资 黎明之剑 终末的绅士 全球灾变之末日游戏 黑暗血时代 末世神魔录 快穿之位面养成记2 天灾末世:囤货千万后,我摆烂了 天启之夜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一叶懂云天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全文阅读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txt下载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3章 光羽蝶·星辉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光雾锁夜:沉寂的剧场

“星驰号”越野车的轮胎碾过m27星球月球区的枯草,发出“咯吱咯吱”的细碎声响,在寂静的暗夜草原上格外清晰。这片绵延400公里的草原,因紧邻月球轨道,常年无云层遮挡,千万年来都是m27最纯净的“星光圣地”——夜晚来临时,漫天星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将草原染成一片银白,故而得名“暗夜”。

叶云天坐在副驾驶位,指尖划过车窗,触到的是一片微凉的玻璃,窗外的景象却让他心头一沉。他想起联盟生态档案中的记载:春末夏初的繁殖季,暗夜草原会化作宇宙级的“星光剧场”,源自星辉星的光羽蝶是绝对的主角。这些翅展不足三寸的夜行蝴蝶,翅膀上覆盖着细密的鳞粉,每一粒鳞粉都是直径仅0.01毫米的微小硅晶体,能像棱镜一样将星光分解、反射。

当成千上万只光羽蝶同时振翅飞舞,鳞粉反射的星光会化作点点流动的光斑,红、蓝、绿三色交织,如同银河倾泻大地,璀璨得令人窒息。而它们的求偶,更是一场精准到纳米级的“星光对话”——雄蝶会循着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调整翅膀振动节奏(每秒12-15次),让鳞粉反射出独特的光纹,这道光纹如同“身份密码”,包含着物种、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雌蝶的复眼上分布着专门感知红光的光感细胞,能在漫天光斑中精准捕捉同类的“密码”,从数万只蝴蝶中找到心仪的伴侣。

叶云天曾在联盟的星际档案馆里见过百年前的影像资料:暗夜草原的夜空下,光羽蝶的光带交织成网,如同流动的星河,雄蝶的光纹闪烁如信号灯,雌蝶循着光纹穿梭,双蝶相遇后,翅膀的光纹会同步闪烁,宛如一场无声的告白。那场景,被誉为m27“最接近宇宙浪漫的瞬间”。

可此刻,当“星驰号”驶入草原腹地,眼前的景象只剩下无边的寂寥与刺眼的光雾。

夜晚的草原本应漆黑如墨,唯有星光点缀,可此刻,地平线尽头的“月核工业城”灯火通明,如同一个巨大的发光体。霓虹灯的七彩光芒、工厂厂房的大功率白炽灯、公路上绵延不绝的车灯,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将草原的夜空染成了淡橙色。这层光雾如同厚重的纱幔,彻底掩盖了星光,抬头望去,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光晕,连m27最亮的“极星”都失去了踪影,更别提那些微弱的星辉。

“光污染指数:28.7,远超生物生存安全阈值10.0。”林溪举着“星眸-2型”便携式光污染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字红得刺眼,如同警报。她调整仪器的检测模式,补充道:“这种强度的光干扰,属于‘重度污染’级别,别说星光了,连月光都被散射得无影无踪。检测仪显示,环境照度达到了80lux,相当于黄昏时分的亮度,完全打破了光羽蝶的夜行节律。”

叶云天推开车门,一股夹杂着工业废气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的枯草枯黄发脆,踩上去一折就断,草叶间看不到任何昆虫的踪迹,连往日常见的夜光虫都消失了。“搭建临时观测点,架设高倍红外摄像机和光频记录仪,我们需要整夜观测。”

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不到半小时,一个简易的观测点就搭建完成。三台高倍红外摄像机分别对准不同的方向,镜头能捕捉到500米范围内的微小移动目标;光频记录仪则能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光线波长和强度,与光羽蝶的光感基因需求进行比对。

夜幕渐深,观测设备持续运行,屏幕上的画面却让人揪心。整夜观测下来,红外摄像机只捕捉到了17只光羽蝶,它们的状态远比想象中糟糕:翅膀上的鳞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灰暗无光,部分鳞粉甚至出现了成片脱落,露出底下透明的翅膜,翅膜上还残留着细微的划痕,像是撞上了障碍物留下的痕迹。

它们没有了往日的轻盈灵动,只是独自在低空盘旋,飞行轨迹杂乱无章,时而撞上干枯的草丛,时而停在枯草上,久久不动,翅膀微微颤抖,仿佛在徒劳地寻找着什么。有一只雄蝶在空中振动了半个小时的翅膀,试图反射光线,可周围的白光太过强烈,它翅膀上微弱的光纹瞬间被淹没,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它们在找同类,但看不到彼此的光信号。”小陈放大摄像机的画面,指着屏幕上那只雄蝶,语气沉重,“光羽蝶的视觉系统对红光敏感,对白光却很迟钝。在这种光环境下,它们就像被蒙上了眼睛,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识别同类。”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用红外探测器对整个暗夜草原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探测器的扫描范围覆盖了400平方公里的草原,最终统计出的光羽蝶存活数量让所有人沉默:128只。

这个数字比十年前的两万三千多只,缩减到了零头,种群数量下降了99.4%。更关键的是,林溪对采集到的3只光羽蝶样本进行了解剖检测后发现,这128只全部是成年个体,没有一只幼蝶或蛹的痕迹,甚至连雌性光羽蝶的卵巢中,都没有发现成熟的卵子。

“连续五年没有繁殖记录了。”林溪将检测报告递给叶云天,报告上的图表清晰地显示着光羽蝶种群的衰退曲线,“光羽蝶的寿命只有三年左右,现在存活的这些,大多是最后一批成功孵化的个体,年龄在2.5-3岁之间,已经接近寿命上限。再过一年,它们就会自然死亡,如果还不能交配产卵,这个物种就彻底从m27消失了。”

小陈看着屏幕上光羽蝶孤独的身影,忍不住叹了口气:“工业城发展太快,五年前才开始大规模扩建,没想到对草原的影响这么大。那些工厂为了夜间施工,安装了大量的强光灯,直接把草原的夜空‘照亮’了。”

“问题的核心一定和星光有关。”叶云天望着被灯光污染的夜空,若有所思,“资料里提到,它们靠特定频率的星辉求偶,现在星光被掩盖,光频也被干扰,它们无法识别同类,自然无法繁殖。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光感基因,定位母星星辉星,弄清楚到底需要哪种频率、强度的星光,才能帮它们恢复求偶行为。”

林溪立刻投入工作。她从一只光羽蝶的翅膀上采集了少量鳞粉,这些鳞粉中含有特殊的光感细胞——这是光羽蝶感知星辉的关键。她将鳞粉样本放入“星核-4型”基因测序仪,启动了“靶向基因提取”功能,仪器的探针精准地分离出光感基因片段,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段独特的基因序列。

这段基因的碱基排列呈现出独特的周期性,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光频接收器”,其中一段名为“p-650”的基因片段,与已知的光感基因都不同。林溪将这段基因序列输入星际联盟数据库,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匹配程序——数据库中存储着数千万颗星球的生物基因档案,尤其是那些有过星际迁徙生物记录的星球。

匹配工作异常顺利,仅仅两天后,基因测序仪就发出了清脆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了匹配成功的页面:

“星球名称:星辉星;坐标:银河系外旋臂,赤经23h12m,赤纬-15°37′,距离m27星球约1.5万光年;生态类型:大气层富含硅晶体微粒,能折射特定波长星光,夜间地表照度稳定在120lux,等同于白昼;核心特征:恒星‘赤焰星’发出的复合光,经大气层硅晶体微粒折射后,筛选出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成为星球夜间的主要光源;匹配基因相似度:98.1%,‘p-650’基因片段与红光星辉的光频完全适配。”

数据库中还附带了星辉星的详细生态资料和影像:这颗星球的大气层中,漂浮着大量由硅晶体构成的微粒,这些微粒直径约0.1微米,均匀分布在10-50公里的高空,形成了一层“晶体折射层”。当恒星“赤焰星”落下后,宇宙中的星光经过这层折射层时,会被分解、筛选,最终只有650纳米波长的红光星辉能穿透大气层,均匀地洒在大地上,让星球的夜晚呈现出温暖的橙红色,既不刺眼,又足够明亮。

光羽蝶的祖先正是依赖这种红光星辉进行求偶繁殖,直到一千万年前,星辉星遭遇一颗小行星撞击,大气层中的硅晶体微粒大量流失,部分区域夜间陷入黑暗,光羽蝶的生存受到威胁,才乘坐星际漂流舱,穿越1.5万光年的距离,最终抵达m27的暗夜草原——这里的星光纯净,且能接收到少量650纳米的红光星辉,与它们的原生环境最为相似。

“找到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林溪指着屏幕上的红光影像,“光羽蝶需要的是纯净的650纳米红光星辉,而不是工业城的复合白光。我们必须去星辉星,弄清楚红光星辉的作用机制,找到模拟这种光线的方法。”

叶云天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达指令:“小陈,检修‘云月号’飞船,重点检查超光速引擎和生命维持系统,这次的航程比之前更远,需要确保万无一失;林溪,整理光羽蝶的所有检测数据,带上光学检测设备、光频分析仪和精密仪器;其他队员,准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实验耗材,我们三天后出发。”

第二节:红光星辉:星语之秘

三天后,m27星球的太空港口,“云月号”飞船缓缓升空,朝着银河系外旋臂的方向疾驰。这次的航程长达1.5万光年,需要穿越一片星际尘埃带,飞船启动了超光速引擎,周围的星空被拉成一道道光带,舷窗外的景象飞速变换。

七天后,“云月号”突破星辉星的大气层,缓缓降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上。当舱门打开,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晶体气息,让人精神一振。

这里的白天和m27并无太大差别,天空是淡蓝色的,草原上覆盖着浅绿色的植被,植被的叶片呈细长的针状,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蜡质,能反射阳光。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顶覆盖着淡红色的岩石,与天空相映成趣。

但当夜幕降临,奇迹发生了。

太阳落下后,天空并未变黑,反而逐渐亮起了柔和的红光。最初是淡淡的粉红,随着时间推移,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变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无数细微的红光从大气层中倾泻而下,均匀地洒在大地上,将整个草原染成了一片橙红,宛如白昼,却比白昼更具梦幻感。这种光既不刺眼,又足够明亮,能清晰地看清地面上的每一根草叶、每一颗石子,甚至能看到草叶上滚动的露珠。

“这就是650纳米的红光星辉!”林溪立刻拿出“光谱星-5型”光谱仪,对准天空中的红光。屏幕上的波长数值精准地停留在650纳米,强度稳定在120lux,与数据库中的记录完全一致。“光线纯净度极高,几乎没有其他波长的杂光,完美适配光羽蝶的‘p-650’光感基因。”

更令人惊叹的是草原上的光羽蝶——或者说,是它们的近亲“金辉蝶”。这些蝴蝶的外形与m27的光羽蝶相似,但翅膀上的鳞粉颜色更深,呈金红色,在红光星辉的照射下,反射出璀璨的红金色光芒,比m27的光羽蝶更加耀眼。

它们的数量庞大到不计其数,成千上万只金辉蝶在空中飞舞,翅膀振动的频率整齐划一,形成了一片流动的光海。雄蝶们振动翅膀,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翅膀上的鳞粉反射出一串规律的光纹,这些光纹如同闪烁的密码,每一只雄蝶的光纹都不同,有的是连续的光点,有的是间断的光带,有的甚至能组成简单的几何图形;雌蝶们则在空中盘旋,复眼快速捕捉着这些光纹,循着特定的频率找到心仪的伴侣。

双蝶相遇后,它们会并肩飞舞,翅膀的光纹同步闪烁,形成一道连贯的光带,尾迹交织成绚丽的图案,如同一场无声的舞蹈。整个草原上空,仿佛铺展开一张流动的光网,红金色的光斑此起彼伏,壮观得让人窒息,比m27百年前的影像资料更加震撼。

“太神奇了,这才是真正的‘星光舞会’。”小陈举着摄像机,不停地拍摄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你们是来自远方的客人?”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如同星光碰撞般清脆悦耳。

叶云天等人回头,只见五道身影站在不远处的草丛中。这些生物的外形极为优雅,身材修长,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四肢匀称,姿态轻盈。它们的皮肤呈淡银色,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半透明薄膜,薄膜能反射红光,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光晕,如同披上了一层星光织成的纱衣。

它们的头发并非实体,而是由无数丝状的光带组成,颜色与天空中的红光一致,呈金红色,随着身体的移动轻轻飘动,仿佛有生命一般;眼睛是深邃的红色,瞳孔呈竖状,如同猫眼,能清晰地捕捉到光线的变化,仿佛能看透星光的本质。它们没有明显的口鼻,交流时,颈部的光带会发出特定频率的振动,形成声音。

“我们是星语族,星辉星的守护者。”为首的生物开口,颈部的光带微微波动,“我们感知到了你们飞船的能量波动,也感知到了你们带来的、属于光羽蝶的基因气息——那是我们星球原生生物的印记,不会错。”

叶云天上前一步,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微微颔首:“我们来自m27星球,是‘绿色时空联盟’的生态保护团队。在我们的星球上,光羽蝶正面临灭绝的危机,它们因为失去了合适的光环境,无法繁殖,我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他拿出全息投影设备,将m27暗夜草原的光污染情况、光羽蝶的濒危现状、检测数据一一展示给星语族。最后,他指着屏幕上光羽蝶杂乱飞行的画面,问道:“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红光星辉对它们的求偶如此重要?我们星球上的白光为什么不行?”

星语族的族长,一位头发呈深金红色、光带更加浓密的老者,抬手指向天空中的红光,颈部的光带振动频率加快:“光羽蝶的翅膀鳞粉,是专门为650纳米的红光设计的‘光频解码器’。每一粒鳞粉都是一个微小的晶体,能将红光分解成特定的光纹,这些光纹的频率、长度、间隔,都包含着雄蝶的身份信息——物种、年龄、健康状况、基因纯度。”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雄蝶振动翅膀时,会通过调整振动节奏(每秒12-15次),让鳞粉反射出独特的光纹,这是它们的‘身份密码’;雌蝶的复眼上,分布着大量与‘p-650’基因对应的光感细胞,这些细胞只能感知650纳米的红光,能在数万只蝴蝶中精准识别同类的‘密码’,忽略其他干扰。”

“而你们的白光,是多种波长的复合光,包含了400-760纳米的所有可见光。”族长的光带微微变暗,“这种光会干扰鳞粉的解码功能,让雄蝶的光纹被杂光淹没,变得模糊不清;同时,白光会刺激雌蝶的光感细胞,让它们陷入‘视觉混乱’,无法分辨哪些是同类的信号,哪些是环境光的干扰。就像你们在嘈杂的人群中,被各种声音包围,根本听不到同伴的呼唤一样。”

林溪恍然大悟,她拿出光频记录仪,调出m27暗夜草原的光频数据:“所以,问题不仅是星光被掩盖,更重要的是环境光的波长不符合要求,导致光羽蝶的‘光信号交流’彻底中断。”

“没错。”星语族族长点头,“没有了精准的光信号,它们无法识别同类,自然无法交配繁殖。这是光羽蝶种群衰退的核心原因。”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模拟出红光星辉?”叶云天急切地问,这是他们此行的关键目的。

“关键在于两点:纯净的650纳米红光,以及无干扰的环境。”星语族族长带领众人朝着草原深处走去,穿过一片金辉蝶飞舞的区域,来到一座半地下的建筑前。这座建筑的外墙由透明的晶体构成,能反射红光,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是我们的‘光频实验室’,专门研究星辉的特性和生物的光感机制。”族长推开晶体门,带领众人走进实验室。实验室中央,一台巨大的仪器正在发出柔和的红光,与天空中的星辉别无二致。仪器的主体是一个球形的光源,周围环绕着多层晶体滤镜,底部连接着复杂的线路和显示屏。

“这是我们研发的‘星辉模拟器’,能过滤掉其他波长的光线,只发出纯净的650纳米红光。”星语族的一位科学家上前,操作着仪器的控制面板,屏幕上显示出光线的波长、强度、纯度等数据,“它的核心是一块由星辉星特有的硅晶体制成的滤光片,这种晶体能精准筛选出650纳米的红光,过滤掉99.9%的杂光,再通过特制的LEd光源发射出去,模拟星辉的照射效果。”

科学家调整了仪器的参数,红光的强度从120lux逐渐降低到80lux,又升高到150lux:“光羽蝶的求偶对红光强度也有要求,最佳范围是100-130lux,低于80lux会影响光纹的清晰度,高于150lux则会刺激它们的视觉系统,导致行为异常。”

“仅仅有模拟灯不够,你们必须阻挡外界的白光干扰。”星语族族长拿出一张三维设计图,通过全息投影展示给众人,“你们需要在m27的暗夜草原,选择一块远离工业城的区域,用高密度的遮光材料,建造一圈高二十米的围墙,将光羽蝶的栖息地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星光保护区’。这样,模拟灯的红光才能发挥作用,光羽蝶才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求偶。”

设计图上,保护区的结构清晰可见:围墙采用双层结构,外层是高密度碳纤维遮光材料,能阻挡99%的外界光线;内层是吸光涂层,避免光线反射造成二次干扰;围墙顶部呈弧形,能有效阻挡来自空中的灯光照射;保护区内还需要设置通风口和水源,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确保方案可行,星语族不仅提供了硅晶体滤光片的制作配方——这种晶体需要用星辉星的硅矿和特定的稀土元素高温熔炼而成,还派了两名顶尖的光学工程师——星泽和星玥,跟随团队返回m27,全程指导设备研发和隔离带建设。此外,他们还赠送了一台便携式光频检测仪,能实时监测红光的波长、强度和纯度,确保与星辉星的红光一致。

“光羽蝶是宇宙的瑰宝,它们的存在,是星光与生命的共鸣。”星语族族长看着窗外飞舞的金辉蝶,语气带着一丝温柔,“我们愿意帮助你们,让这种美丽的生物在m27继续繁衍生息。”

接下来的十天,团队在星辉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学习了“星辉模拟器”的制造技术、硅晶体滤光片的熔炼工艺,以及光羽蝶的繁殖习性。星语族的科学家们还特意录制了金辉蝶的求偶光纹,作为参考资料,方便团队在m27观察光羽蝶的求偶行为。

十天后,“云月号”飞船满载着硅晶体原料、技术资料和星语族工程师,缓缓驶离了星辉星,朝着m27星球的方向返航。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他们肩负着拯救一个物种的使命,不容有失。

第三节:星光重燃:翅膀的舞会

“云月号”返回m27后,直接降落在暗夜草原边缘的临时空港。叶云天团队没有丝毫停留,立刻与联盟派出的工程队汇合,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

修复的第一步,是选址和建设“光污染隔离带”。经过反复勘测,团队最终选择了暗夜草原东北部的一片区域——这里距离工业城最远,光污染相对较轻,且有天然的河流作为水源,适合光羽蝶栖息。这片区域的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足够容纳光羽蝶的种群繁殖和扩散。

按照星语族的设计图,工程队开始建设隔离带。他们选用了联盟最新研发的“暗盾-7型”高密度碳纤维遮光材料,这种材料的遮光率达到99.2%,能有效阻挡外界的灯光和日光,且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适合长期暴露在户外。

施工团队动用了20台大型工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自动挖掘地基、搭建框架、铺设材料,效率极高。围墙的地基深度达到了5米,确保不会被风雨侵蚀或动物破坏;围墙主体高20米,采用双层结构,外层铺设遮光材料,内层涂覆吸光涂层,涂层能吸收95%的反射光,避免光线在保护区内散射;围墙顶部呈弧形,弧度为120°,能有效阻挡来自空中的灯光照射,同时不影响雨水排泄。

为了确保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团队在围墙的底部设置了通风口,通风口内安装了小型的空气净化装置,能过滤掉工业废气;在保护区的边缘挖掘了一条环形水渠,引入附近的河水,为光羽蝶和其他生物提供水源;水渠周围种植了光羽蝶幼虫爱吃的“星叶草”,这种植物是光羽蝶的主要食物来源,之前因为光污染已经大量减少,团队特意从联盟的种子库中调取了种子,进行人工培育后移栽。

隔离带的建设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当最后一段围墙铺设完成,一道周长50公里、高20米的“光盾”终于将保护区与外界的光污染隔离开来。站在围墙外,能清晰地感受到内外的光线差异:墙外是淡橙色的光雾,墙内则一片漆黑,只有星光微弱的照射,仿佛两个不同的世界。

修复的第二步,是研发和安装“星辉模拟灯”。在星语族工程师星泽和星玥的指导下,团队的技术人员在临时实验室里,开始了硅晶体滤光片的熔炼。他们按照星语族提供的配方,将星辉星的硅矿与m27本土的稀土元素混合,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到2500c,持续熔炼72小时,最终得到了纯净的硅晶体。

将硅晶体切割、打磨成直径10厘米的圆形滤光片后,技术人员将其与高效LEd光源结合,组装成“星辉模拟灯”。这种模拟灯的外壳采用防水、防腐蚀的合金材料,能适应草原的恶劣环境;光源的功率经过精确计算,确保照射范围达到50米,光线强度稳定在120lux;滤光片能精准筛选出650纳米的红光,波长误差不超过0.5纳米,纯度达到99.8%,与星辉星的红光几乎没有差别。

经过上百次的调试和测试,第一批100盏星辉模拟灯成功下线。团队用无人机将这些模拟灯运送到保护区内,按照每隔50米一盏的密度,均匀地安装在预先搭建好的灯杆上。灯杆高5米,采用可调节高度的设计,方便后续维护和调整;灯头可以360°旋转,确保光线能均匀地覆盖整个保护区。

整个保护区内,总共安装了2000盏星辉模拟灯,形成了一个均匀的红光照射网络。安装完成后,林溪用星语族赠送的光频检测仪进行全面测试,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的红光强度稳定在115-125lux之间,波长精准锁定在650纳米,纯度达到99.7%,完全符合光羽蝶的求偶需求。

一切准备就绪时,恰逢光羽蝶的繁殖季——每年的春末,是光羽蝶交配产卵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温度和湿度都最适宜。

夜幕降临,叶云天和团队成员们登上了保护区内的观测塔。观测塔高30米,顶部安装了多台高倍摄像机和光频记录仪,能实时监测光羽蝶的行为。林溪按下了星辉模拟灯的启动按钮,瞬间,2000盏模拟灯同时亮起,柔和的红光倾泻而下,将整个保护区内的草原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如同复制了星辉星的夜晚。

起初,保护区内一片安静,只有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但仅仅过了十分钟,一只光羽蝶从枯草中振翅飞起,它的翅膀在红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淡淡的红光,显得格外醒目。它在空中盘旋了两圈,似乎在适应这熟悉又陌生的光环境,翅膀振动的节奏逐渐稳定下来。

很快,更多的光羽蝶从草丛中、树洞里飞了出来,它们三三两两地在空中盘旋,翅膀上的鳞粉在红光中逐渐恢复了光泽。有一只雄蝶率先调整了翅膀振动的节奏,每秒13次的振动频率,让它翅膀上的鳞粉反射出一串连续的光点,如同闪烁的信号灯——那是它的“身份密码”。

几秒钟后,一只雌蝶被这道光纹吸引,朝着雄蝶飞去。它的飞行轨迹不再杂乱,而是朝着光纹的方向直线前进,翅膀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双蝶相遇的瞬间,它们的翅膀同时放慢了振动节奏,光纹同步闪烁,如同一场无声的对话。随后,它们结伴飞舞,翅膀的光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连贯的光带,在红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越来越多的光羽蝶加入进来。雄蝶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光纹,有的是间断的光带,有的是旋转的光斑,有的甚至能组成简单的三角形或圆形;雌蝶们在红光中穿梭,复眼快速捕捉着这些光纹,精准地找到同类。整个保护区内的草原上空,布满了飞舞的光羽蝶,它们的翅膀振动着,红光闪烁,如同无数颗流动的红星,形成了一场盛大的“翅膀闪光舞”。

这是五年来,暗夜草原第一次重现如此壮观的景象。观测塔上的团队成员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激动和欣慰,小陈举着摄像机,不停地拍摄着这珍贵的画面,泪水不自觉地模糊了视线:“它们成功了,它们找到同类了!”

林溪盯着光频记录仪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光羽蝶的光纹数据:“每一只雄蝶的光纹都不同,频率在12-15hz之间,完全符合星辉星金辉蝶的求偶特征。雌蝶的光感细胞被激活了,它们能精准识别这些光纹。”

繁殖季持续了一个月,期间,星辉模拟灯每晚都会准时亮起,从黄昏持续到黎明,为光羽蝶提供稳定的求偶环境。团队成员们轮流在观测塔上值守,记录着光羽蝶的行为:它们会在红光中聚集、飞舞、交配,然后潜入草丛中产卵。

有一次,观测塔的摄像机捕捉到了一幕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只翅膀鳞粉脱落较多的老年雄蝶,努力地振动翅膀,发出微弱的光纹,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吸引到一只雌蝶。双蝶结伴飞舞了很久,最终在一片星叶草旁停下,完成了交配。这只老年雄蝶已经接近寿命上限,这可能是它最后的繁殖机会。

一个月后,繁殖季结束,光羽蝶们纷纷潜入草丛,开始产卵。它们将卵产在星叶草的叶片背面,每片叶子上通常有3-5枚卵,卵呈淡红色,表面有一层微光,如同细小的红星。

接下来的半年,团队一直监测着保护区内的情况。他们发现,星叶草的叶片上布满了光羽蝶的卵,这些卵在红光的照射下,孵化速度明显加快。半个月后,无数条浅绿色的幼虫爬了出来,它们以星叶草的叶片为食,生长速度极快,每隔三天就会蜕皮一次。

幼虫生长到一个月后,开始结蛹。蛹呈淡褐色,表面有细小的鳞粉,附着在草茎上,很难被发现。又过了半个月,蛹开始破裂,新生的幼蝶从蛹中钻出,它们的翅膀还很柔软,需要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才能变硬。新生幼蝶的翅膀鳞粉更加鲜亮,在红光中反射出璀璨的光芒,比成年蝶更加耀眼。

半年后,当星辉模拟灯再次亮起时,保护区内的光羽蝶数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外探测器的统计数据显示,光羽蝶的种群数量从128只增长到了386只,整整翻了三倍。新孵化的258只幼蝶已经长大,它们与成年蝶一起,在红光中飞舞、求偶,延续着这场跨越千万年的“星光舞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隔离带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光羽蝶,还带动了周边生态的恢复。草原上的其他夜行生物,如夜光虫、星蛾、草原跳鼠等,也纷纷聚集到保护区附近,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夜行生态系统。夜光虫在草叶上发出微弱的蓝光,与光羽蝶的红光交织,形成了红蓝相间的奇妙景象;星蛾围绕着星辉模拟灯飞舞,成为了光羽蝶的“邻居”。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光污染的危害,在团队的建议下,出台了《暗夜草原光污染管控条例》,在隔离带外围划定了100平方公里的“光污染管控区”,限制工业灯光和霓虹灯的亮度,要求工厂安装遮光装置,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关闭远光灯。经过半年的治理,暗夜草原的夜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纯净,抬头望去,已经能看到点点星光。

叶云天站在观测塔上,望着保护区内漫天飞舞的光羽蝶,心中感慨万千。从镜湖的晶鳞鱼,到绿冠森林的树语兽,再到如今的光羽蝶,每一次拯救都离不开星际文明的帮助,也离不开团队的坚持和努力。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林溪和星语族工程师星泽:“星泽先生,感谢你们的帮助,光羽蝶的种群已经稳定恢复。”

星泽微笑着点头,目光望向红光中的光羽蝶:“这是你们努力的结果,也是星光的馈赠。模拟灯的硅晶体滤光片能使用十年,十年后,只需要更换滤光片即可。相信随着周边光污染的持续改善,未来不用模拟灯,它们也能在自然星光下求偶繁殖。”

“没错。”林溪补充道,“我们监测到,管控区内的光污染指数已经下降到15.3,虽然还高于安全阈值,但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假以时日,暗夜草原一定能重现当年的星光盛景。”

叶云天点点头,目光望向遥远的星空。下一个目标是熔核星,那里的岩心虫因为极地冰川融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他拿起对讲机,对着团队说道:“通知联盟总部,光羽蝶生态修复任务圆满成功。我们休整五天后,出发去熔核星。那里的岩心虫,还在等我们为它们重建恒温家园。”

观测塔下,星辉模拟灯的红光依旧柔和,光羽蝶的翅膀闪光舞还在继续。这些源自星辉星的美丽生物,在跨越1.5万光年的迁徙后,终于在m27的暗夜草原上,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剧场”。这场延续了千万年的星光约定,得以继续。而叶云天和他的团队,也将带着这份希望,继续踏上拯救古外星生物的星际征程,奔赴下一个需要守护的星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宴予笙笙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道士不好惹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武侠少爷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急!全世界都知道我养了五条鱼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末世:让你屯物资,没让你屯女神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无限末世:每次签到超级外挂!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星海骑士:无名小卒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时空之头号玩家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末世重生之控音女王 神明模拟器 亡灵祷文 港综:开局和陈浩南成了同门 在原神写日记,带着可莉去世界玩 洞中避难所 重生之末世:救世女王 公路求生:开局一辆顶配房车 架空民国:我从连长到大帅 我行走在诸天世界 
最近更新北大博士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金兰厌胜劫 末世简易修仙 丧尸海?比数量我从不虚 末世:穿成炮灰,靠刷短视频翻盘 快穿:卑微系统跪求反派宿主摆烂 快穿:开局末世,我靠人设自救 明日营地开局三个SSS级,躺赢 无尽的拉格朗日之文明演化 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 目标是成为海军大将 末日基地:从改造鬼子洞开始 恶毒雌性在兽世修罗场里当团宠 开局手搓EVA,吓哭校花 我和熊猫一起闯废土 我的列车能无限升级 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 意识托管班 鲛人女配觉醒,毛茸茸大佬争着宠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一叶懂云天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txt下载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最新章节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