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遥时这边毕竟是骑兵,他们毫不畏惧地从火铳和弩箭的密集射击中奋勇冲杀,最终成功地抵达了敌人的面前。
然而,他们能够如此顺利地杀过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梁俊这边的人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的火力网。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许多梁俊的手下竟然趁乱扔出了标枪,这些标枪如雨点般袭来,瞬间击倒了一片敌人。
原来,由于距离拉近,弓箭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标枪这种中距离攻击武器反而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梁俊对自己招安的手下们的情况非常清楚,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土匪出身,缺乏纪律性,难以组织成紧密的阵型。因此,他根据这些人的特点做出了特别的安排。
他的手下们除了那些特别擅长某种武器的人会被专门配备相应的武器外,其他人基本上都配备了一把十连发弩、一把腰刀,以及一根与自己身高相当的等身短矛。
这根短矛不仅可以作为近战武器使用,还能在必要时当作标枪投掷出去。
此外,他们的后腰上还斜插着一把由造办处提供的短铲子,这把铲子既可以用来挖土、挑沟,也可以在战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携带弩,而是选择了火铳。这些人除了要携带火铳本身外,还需要携带铅丸、铁砂和火药等物品,以确保在战斗中能够持续射击。
为了增加近距离战斗力一些人也会把火铳的铁筒子绑在长枪上。
然而,尽管梁俊的标枪攻击给果遥时的手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勇往直前地冲向对方。
这些士兵们手持一种独特的武器——夹刃棒。这种武器的构造相当巧妙,它是在木棒的前端从中间切开,然后将一个开刃的短铁片嵌入其中。
为了防止铁片掉落,在棍子的前段还加装了三个铁箍。这样一来,夹刃棒的前端就形成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锋利刃口。
除了夹刃棒,果遥时的军队每人还在腰间悬挂着一根三尺长的短木棒。这种短木棒虽然看似普通,但在实战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果遥时的军队一直以来都习惯使用这种长短两根棒槌作为武器,这种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当商盗时期。
尽管后来他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他们依然坚持使用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武器。
只能说果遥时的手下除了身上那简陋的轻甲,估计只有弓箭和战马稍微值点钱,属于穷鬼套装轻骑兵。
虽然这些兵器本身的价值并不高,但当果遥时的士兵们借助马匹的冲势,挥舞着夹刃棒时,其威力却不容小觑。
梁俊手下的步兵们在这凶猛的攻击下,被打得哭爹喊娘,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只能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此时梁俊和果遥时打的难解难分,但是心里面有点焦急,除了因为看到手下已经不敌,还有一个原因。
他来淮北的时候可是协调过来了一门黄铜火炮,还花钱请了临安那边禁军里面的炮手助阵,这次打藕塘镇自然也带着呢!
他现在非常想知道,怎么不开炮呀!没看到现在已经快溃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