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几家人一起出食材,请苏念念和他的媳妇吃个饭。
另外两个没有什么意见,但圆脸女人却微微皱眉。
还挺纠结。
“王香,你可别在这里掉链子,你不是不知道秦团长对我们有多好!”
“就你孩子最多每次都是给你家买最多的东西,难不成拿一点点钱出来请人吃饭,你还错了?”
身后的人嘀咕了两句,王香立刻直起了后背,“就在这里吃饭吧,我们一家出一个菜,咱们随便吃一顿家常便饭,可行?”
王香都松口了,其他人就更加没有意见了。
“好。”
苏念念爽快答应下来,“那我和霄北先出去一趟,突然想起来忘记给孩子买点零嘴了。”
“能做好吃的,只需要做一些家常便饭就好,不要浪费家里的粮食。”
苏念念尽可能的不让几个嫂子心里不高兴。
“好!”
“我手艺还是很好的,你们一会儿记得回来吃饭。”
王香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两个走了后,她迅速把东西都拿回了家。
她家六个孩子,平时总是精打细算,每年秦霄北会来四次,每次都会给他们带一些东西,也算是解决了他们的窘迫。
她之所以会松口要请吃饭,也是因为他们家每年拿的钱是最多的。
因为孩子多,她确保各个孩子都要上学。
虽然厚着脸皮接受了秦霄北的帮助,但是她有个小本本一直都记着呢。
每一笔钱每一样东西。
拿过小本本,把这次秦霄北带来的这些东西全部都记上,大概估算了价值。
她从袋子里面拿出了苏念念买的那件冬天的棉袄。
棉袄是浅粉色的,上面绣着花,过段时间下了大雪就能穿了,穿起来很暖和,似乎浑身都热气腾腾的。
除了衣服这些,还有孩子们的学习用品有点心,还有给他们准备的能够长时间放着的腊肉。
可以说,苏念念跟着秦霄北来,给他们准备的东西都送到了他们的心上。
王香抹了抹眼泪。
她早就知道秦团长是个好人,没想到他媳妇儿长得又漂亮,心地又善良。
她把棉袄脱了下来,把东西一件件的收好,归整在自家的柜子里。
看着记在小本本上的这些东西,她顺手放进了床头柜。
孩子们长大了,个个都读了书,有了学时有了工作,这些东西他们都是要还的。
其他的三家人也迅速整理好了东西,刘嫂子看着小涛。
“娘,”小涛操着一口老家的口音,“咱们还是把妹妹带回来吧,好不好?有了秦团长的帮忙,我们肯定能……”
“闭嘴!”
刘嫂子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这种话不允许再说了,你要是再说,我可就再也不管你了!”
“还好你今天没去,你今天就好好待在家里,中午我出去一趟,我会给你请假。”
说完刘嫂子把东西放好,她也是感谢秦霄北的,打算拿出几个鸡蛋,再拿出一点蔬菜。
几家人凑在一起吃饭,得多准备一些。
另外两个嫂子,一个拿了一块肉,另外一个拿了两个鸭蛋,又拿了些干货。
干货都是他们趁着天晴的时候去帝都外面的山上采的。
一去就是一整天。
采了干货回来洗干净了晾晒干,冬天才有的吃。
三个人准备好食材凑在一起,王香过来时,手里拎着半只鸡。
把三个人惊得瞪大眼睛。
“你还舍得把鸡拿出来呢,我记得这是你昨天早上杀的鸡吧,都说要炖给你家几个孩子吃了补身体,增强记忆力,怎么舍得的?”
王香在他们的印象中,不仅爱占便宜,说话还特别毒舌。
今天怎么这么大方?
“秦团长的媳妇儿给我们带了不少好东西,我感激他不行啊?”
王香把手里的鸡肉放在砧板上,“炖一个鸡汤就让秦团长和他媳妇喝点就行了,这半只鸡太瘦了。”
“咱们几个就别吃了,我看啊,剩下的这些菜除了鸭蛋和鸡蛋单独弄出来之外,剩下的咱们就做一个大锅炖。”
以腊肉打底,把能够放在一起吃的蔬菜全部都放进去炖个一锅,这样,他们的孩子也都能吃得饱。
大家没意见,几个人当中,王香的厨艺是最好的。
王香下厨,几个人帮忙着弄菜。
先用调料把鸡肉炒香,放在旁边的小炉子上炖着。
接着又把鸡蛋和鸭蛋拿过来看了看,确认了做什么菜后放在了一边。
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炖菜。
把腊肉切成片放进油锅里,一直到腊味喷出香味,再把其他的菜哗啦啦的倒进去,配上调料炒,炒的差不多了,加水开始煮。
炖菜就是这样的,虽然是大杂烩,但是炖出来味道很好。
几个人一边做饭一边说着苏念念。
大多都是在夸她长得漂亮,人又热情,而且考虑周到。
这次带来的东西当中,竟然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用品。
而苏念念和秦霄北则是去外面买了些吃的。
孩子们上学或者工作都要回来吃饭,保守估计应该有十几个人一起吃。
苏念念去国营饭店买了一些大肉包,又打包了几个肉菜。
买完之后又去买了点心。
她对这几个嫂子的印象都挺不错的。
每个人都有一种艰苦耐劳的精神。
秦霄北拉着她的手,“你会不会怪我前两年都没有跟你打过招呼?”
“我前两年来都是跟其他的战友们一起来的,战友们能尽的力不多,所以他们也会买一些东西跟我来。”
其他的战友们不是团长职位,家里的条件也一般。
自然只能买一些普通的东西。
“当然不会啦,你现在跟我说也一样的,还来得及,我们再去买点别的东西。”
没有深入了解,苏念念多买些东西去就行。
以后要是有情况了再说。
“你觉得几个傻子跟我描述的一样吗?”秦霄北看的比较浅,他对王香的印象比较深,主要是他以前每次送东西过去,一开始不知道她家有孩子多。
她总是会计较孩子的份额。
后来知道了她的情况,他索性多给了一点,也就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