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职业素养和多年练就的管理本能,让他硬生生将那股怒火压了下去。
李文涛的脸色依旧阴沉,但眼神却迅速恢复了冷静和锐利。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用目光缓缓扫过赵宏明和徐双龙,眼神冰冷而带有极强的压迫感。
这短暂的沉默比任何斥责都更有力量,让原本激动的两人心头一凛,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气氛瞬间被压制住。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冷静,每一个字都带着分量:
“赵宏明部长,徐双龙部长。”他刻意用了正式称呼,强调此刻的上下级关系,“我理解你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各自领域的关切。但是,”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现在,立刻,停止你们毫无意义的情绪宣泄和对个人立场的重复陈述。
这里是信息技术工程部管理层例会,不是菜市场吵架。
你们两位都是公司资深的管理干部,应该清楚什么是职业素养,什么是会议纪律。”
李文涛的批评直接而严厉,但却牢牢扣住在“职业素养”和“会议纪律”上,而非具体的技术观点,这让批评显得公正且无法反驳。
“你们提出的问题,是关于资源分配和技术路线的严肃议题,值得深入讨论。
但讨论必须建立在事实、数据和对公司整体利益的分析基础上,而不是个人的情绪和臆测上。”
他继续道,将话题引回理性轨道,“你们现在的行为,是在浪费所有与会者的时间,也是在阻碍部门做出最优决策。”
接着,他做出了果断的处置:
“鉴于两位情绪激动,已经无法就事论事地进行理性讨论,我决定,本次会议关于下半年预算的议程暂时中止。”
他目光转向会议秘书:
“纪要中明确记录,因赵宏明部长与徐双龙部长在讨论中发生激烈争执,未能遵守会议纪律,预算审议暂停。
后续何时再议,另行通知。”
然后,他看向两人,语气不容商量:“宏明总,双龙总,你们两个,散会后留下来。其他人,散会。”
这一系列处理,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
1.立即制止:强行终止了失控的场面。
2.明确批评:直指其行为失当(情绪化、不职业),而非观点对错,占住理据高地。
3.定性问题:将议题拉回“需要理性讨论的严肃问题”,而非街头吵架。
4.果断中断:避免在情绪化状态下做出任何不成熟的决策,保留后续操作空间。
5.记录在案:让会议纪要体现中断原因,既是对所有人的交代,也是对当事人的警示。
6.单独约谈:避免在公众面前进一步激化矛盾,给予冷却时间,也保留了私下沟通解决问题的余地。
这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处理手下干部顶撞自己的方式。
与会的中层干部们如蒙大赦,纷纷快速起身离开会议室,没人敢交头接耳。
张福全经过李文涛身边时,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快步走了出去。
很快,会议室里只剩下李文涛、赵宏明和徐双龙三人。
气氛依旧凝重,但之前的火药味已被李文涛的冷静和权威暂时压制了下去。
赵宏明和徐双龙都低着头,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过于冲动和失礼。
李文涛没有再看他们,只是冷冷地丢下一句:“十分钟后,到我办公室。”
说完,拿起自己的笔记本和茶杯,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回到总监办公室,李文涛关上门,深吸了一口气,松了松领带,刚才强压下去的怒火和挫败感才微微泛起。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园区,眉头紧锁。
事情,比他预想的要棘手得多。
十分钟后,赵宏明和徐双龙一前一后,低着头走进了李文涛的办公室。
两人都恢复了平日的模样,但神色间都带着尴尬。
“坐。”李文涛指了指沙发,自己则坐在对面的单人沙发上。
他没有急着开口,只是看着两人。
沉默了几秒钟,赵宏明先开口了,语气带着歉意:
“李总,对不起,刚才我太激动了,没能控制好情绪,在会议上顶撞您,影响了会议进程,非常抱歉。”
他是技术型干部,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意识到错误后道歉倒也干脆。
徐双龙也赶忙跟着道歉:
“李总,我也要向您郑重道歉。
刚才太失态了,说了不该说的话,请您原谅。
主要是这个问题困扰我们部门很久了,一时没忍住...”
他更圆滑一些,道歉的同时还不忘解释一下原因。
李文涛看着两人,脸色稍缓,但语气依旧严肃:
“你们的道歉我接受。
但是,宏明,双龙,你们都是部门的核心骨干,应该明白,那种场合下的争吵和顶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损害部门的团结和威信。
以后我不希望再看到这种情况。”
“是,李总,我们明白。”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关于你们争论的问题,”李文涛继续说道。
“我不会现在就做决定。
你们各自回去,把你们的主张、所有的数据支撑、详细的利弊分析、以及可能的风险应对方案,形成正式的书面报告提交给我。
记住,我要的是客观理性的分析,不是情绪化的表达。
下周一之前交给我。”
“好的,李总。”两人再次应道。
“好了,你们先去忙吧。”李文涛挥了挥手。
两人起身,再次道歉后,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关上的门,李文涛靠在沙发上,揉了揉太阳穴。
危机暂时平息了,但他知道,根本问题远未解决。
刚才的处理,只是管理者必备的“危机公关”能力,但如何从根本上化解两人的矛盾,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让两人都能执行,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隐隐感觉到,这场冲突的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李文涛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沉浸在刚才的风波中,进行着深刻的复盘和反思。
为什么赵宏明和徐双龙敢在会议上如此公然顶撞自己?
甚至将怒火转向自己?
仅仅是因为他们情绪激动吗?
还是因为...自己这个总监,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还不够重?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迅速变得清晰起来。
李文涛是个极其理性且善于自省的人,他开始冷静地剖析自己的处境。
他是空降兵。
虽然来自无线产品线,也是副总裁级别,但在信息技术工程部这个陈默经营了多年、烙印极深的地方,他缺乏根基和人脉。
这里的人,尤其是这些核心的管理干部,几乎都是陈默提拔起来的,他们习惯了陈默的领导风格和决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