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退下,让朕来 衣冠不南渡 大宋泼皮 神武太医俏女帝 百炼飞升录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权臣 武炼巅峰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6章 宋夏两战谁敌手,息止征戍愁(2)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格非唐国昌见孩儿已去,遂又转变话题,李格非道“国昌贤弟,今日不能再说娃儿之事,目今汴京城的大事乃是西夏国使者入京,今日朝上论断,你觉得西夏国的目的到底为何?”

唐国昌回应道“西夏国使者今日所言,灵州乃是关键,西夏必然取之,取之之后,伺机东出才是其目的。历代西夏国主都乃以东出中原为自己毕生宏愿,如今国主梁太后更是如此,其虽为女流,但是若真的能入主中原,其声名必能胜先贤之功业。”

李格非道“然,吾也道西夏人必然是想得到灵州,即便是我大宋不愿意放弃灵州,西夏人也将会集全国之力攻之,如今我大宋好似不得不予,至于李秉藏放与不放乃是小事。”

片刻后李格非又道“国昌贤弟,你在军中多时,又是与西夏国久战,以你之见,大宋兵马能挡住西夏的洪流铁骑吗?”

唐国昌道“西夏国兵力虽少,但是不容小觑,临洮城一战,若非我大宋以多胜少,则恐章淳将军必身死敌手,这也是章淳为何那么惧怕西夏国做大原因,如果西夏国主执意侵宋,我大宋恐难抵御。为今之计,只有全然答应西夏国的意思,以换取几时的安定。我大宋必要强军富民,方可与之一敌。”

李格非道“西夏国用兵,有几番策略?”

唐国昌回道“西夏国兵,骁勇善战者众,虽然不善诡谋,但是攻城也有几番策略,先用强兵围困一点,一点破之,继而蜂拥而上。总是出其不意就攻入城池,宋军守城者虽众,但是分散且广,也难免失手。西夏狼兵,闻名天下;西夏狼箭,射人如麻。入城之后,乃用全线铺开,多点行进,躲在暗处的宋军皆难逃其敌手,西夏兵狠辣,从来不会疼惜性命,即便身死也不回头,所以吾认为我大宋能避战则避战,否则又是万千生灵涂炭。”

李格非叹息道“谁又喜欢打仗呢!只是有时不得不战罢了。”

唐国昌道“李昌吉所言,如果大宋不与之缔结盟约,其侵宋乃是必然,西夏狼兵绝非浪得虚名。”

李格非叹息道“这西夏人真是让人闻风丧胆呀!若是真与之对敌,大宋恐难获得便宜。”

唐国昌道“是也!若不议和,大宋有存亡之危矣,如今汴京城有几个人能看清西夏的这等计议。”

李格非道“苏翁乃是想极力促成和议,我大宋急需变法图强,必要先求安。”

对苏轼的提议,唐国昌倒是有不同的见解,其道“苏翁虽然极力促成和议,不过是想取地陇右吧!”

李格非则来解释“苏翁绝非短见之人。苏翁欲谋长安,必先议和夏国。”

唐国昌回应“也许苏翁谋略长远,可是我倒是觉得章淳看得更清楚,西夏国狼子野心,迟早都是祸患,只是大宋实力不济,不然打到兴庆府,定能除百世之患。章楶种师极乃是善战之辈,但并非国策决略之人。晏秋无脑,其为青山王谋益,足见其短。至于文彦博等乃是苟且求安之辈,能余世逍遥便好,至于战争,其才不想。”

李格非赞叹道“朝中能有几人有如国昌之眼目的!”

唐国昌谦虚道“唐某愚见,目前朝中虽然各方都有言语,但是能说得上话的唯有苏翁,不过好在其还顾全大局,没令太后妄杀来使。此次和议,苏翁当壮其行也!”

李格非道“非当尽心辅佐苏翁行事!”

唐国昌道“那便是甚好!”

再说唐迁拉着李易安出门去,寻一处僻静处问道“安儿,我一直把你当妹妹,你怎么唤上夫婿妻妾了,汝还小,怎么不阻止这种事。”

李易安道“我也有阻止,所以我说只要你考取功名后我就嫁给你!如今离春考至少还有一年,吾等之事至少还要再等一年,再说……再说……你怎么就能考上功名?”李易安说之则一脸不屑的样子,看来唐迁的文才确实堪忧。

唐迁瞥眼气氛道“你这丫头,怎么不说我当上皇上你再嫁给我!”

李易安道“我是想说来着,可是这不是犯了大宋律法吗?肆意言语当皇上乃是谋反的重罪,我怎敢如此大胆!”

唐迁道“你这……气死我了。”

李易安急忙跑开了,李迒在后面哈哈的嘲笑着唐迁。

唐迁责骂之“你这小子,看我不揍你。”说完李迒也跑了。

一会时间,唐夫人出来寻觅,看见唐迁急唤道“快过来,今日陪你爹和李伯父好好喝上几杯。”

唐迁回到正厅,只见酒菜已经上桌,众人皆已坐定,唐迁寻觅一个离唐国昌较远的位置坐下。

唐夫人责备唐迁道“你这小子,甚是无理,快去李伯父边上寻坐,为他斟酒。”唐迁无奈只得照做。

李格非举起酒杯笑道“唐李两家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今日就借着国昌贤弟不远千里买来的西夏酒敬诸位!”

其余人也纷纷举杯应之。

就这样李唐两家乃是作了这些年来难得的一次聚会。不知从何时起,本来一起的两家人,却甚少能见面,虽然两家人相隔只是大相国寺的边上的几个商户,却很难再全部聚到一处,这也许就是宿命。宿命就是李格非是文臣,久在汴京,而唐国昌是武官,常年戍边。

第二天李格非求见苏子,俱说其事。苏轼则言力保宋夏之间达成和议,以安民心,当然更是为了施行新法寻求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

夏宋之间还有一事,必须言明,就是晏秋和李秉藏的关系。散朝当天晚上,官家并未言明李秉藏去处,侍卫和下官还是将李秉藏送到上水门的晏府。可是晏秋明显不愿再照看(关押)李秉藏,因为他意识到他给李秉藏多少便利,就对自己有多少不利,官家已经怀疑其心志,所以此事最好能推卸给兵部或者刑部,更或者直接推给枢密院,让枢密院自己寻摸一处关押此人,总之晏秋得此人,如坐针毡呀!

待到晏秋归家时,看见李秉藏房间外明显多加了几个侍卫,而这个侍卫并不是晏府的家丁,乃是官家,或者是范纯仁,也或者是章淳安排的,总之晏秋是不知道这几个侍卫是怎么来的。晏秋无精打采的路过李秉藏的房间,也没有兴致再去看望李秉藏。

可是李秉藏听见门外有动静,知道一定是晏秋回来了,急忙开门喊道,“晏将军,可否一见呀!”侍卫拦住李秉藏,阻其莫要离开房门一步。

晏秋听到李秉藏喊自己的名字,本不想节外生枝,就假装没听到,谁知道晏几道来自己屋内寻问道“我听说今日在朝上受官家责罚了。”

晏秋默然的点点头。

晏几道说“这青山王一回来就没有消停过,你且要去看一眼!”

晏秋道“不是孩儿不想,只是吾与之关系越亲密,通敌之嫌就越大。”

晏几道说“有些事情,只要问心无愧,就莫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西夏王我看也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就再见见吧,毕竟朋友一场。”

晏秋道“这门口的侍卫可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他日去外面嚼舌头根子,吾晏家又要受难!”

晏几道曰“这个不碍事,我已经问过了,他们乃是范纯仁派来的,我和范尧夫还算有几分交情,必不会有损晏家声誉。你且和他见上一面,哪怕是道别也好,不然他如此动静,可闹得我晏府不得安宁。这不得安宁事小,若是要错过某些事焉,后悔晚矣!”

晏秋道“那好吧!我且去看看我们这位老朋友。”

晏秋来到李秉藏的“客房”,非常歉意的对李秉藏呼道“青山王!”,晏秋低着头,不敢看李秉藏的眼睛。

李秉藏道“晏将军,何意如此呀?今日之后便是避而不见?”

晏秋回道“青山王,莫要怪晏某无情,实在是宋国之事,晏某也不能左右啊,我奉命照看(关押)你,也乃是不得已,因为朝中无人愿意领授此职,个个都乃避之犹不及也。若是将你作一般犯人关押,或施以极刑,今日在朝上也无法向夏使交代,似你今日这般模样我也无法向宋臣交代。总之就是,无论怎样都无法向他人交代。在大宋行事,无论你作将何事,都会引来他人讽嘲责骂。他人才不管你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是意见相左都会出言反对,这就是大宋,一个言无禁忌的家国。”

李秉藏道“宋人不是极重礼仪吗?可是今日李某却不得礼仪。自打从宣德殿回来,就被关押在此处,不得动弹,甚至不能和晏公(晏几道)喝酒!”

晏秋道“青山王莫再应急!汝乃罪人,能得今日之高枕软床已经算是不错了,怎么能还寻思的行动自由呢?现在宋夏两国交锋,你或将成弃子。”

李秉藏吓煞脸色道“将军是何意呀!”

晏秋道“你可知你在朝上与李昌吉用胡言私语已经引得了官家怒,百官以为你在和夏使投送情报,故而生疑,欲斩杀你以绝后患呀!这夏使可是有毁你之心呀!百官更莫能辩之。”

李秉藏道“李昌吉和我只是寒暄几句,并未言及情报,他跟我说的是‘虽然此地炎热,但是夏地已然入秋,我思念兴庆否?’我则答曰‘为繁华所引,不念旧土’仅此而已,我与之不共戴天,岂能两眼相顺,更不可能与他投送情报。”

晏秋道“这些我当然知道,可是百官不知道,皆以此为驱点,发散向恶,你将不利也!”

李秉藏道“那苏子可以救我吗?”

晏秋道“苏子也是自身难保也,官家表面对他有所依仗,可是暗里却厌之非常,因朝中无人可主持大事,故而苏子才可行事,若是朝中出现另一能人,苏子必被弃,我看官家早就中意蔡京和赵挺之这两小人,只是官家换宰时机未到。苏子因私会夏使,触怒官家,险些被罢官,我看苏子迟早又被贬谪。”

李秉藏道“以你之见,我也是将弃之人。”

晏秋回道“你与苏翁情况不一,不可同日而语。”

李秉藏道“此话怎讲?”

晏秋不忍心直言,但好似李秉藏从来就不明白自己已经是身处险地了,故而晏秋说不可同日而语,晏秋不知道怎么再回答李秉藏的话,遂支支吾吾的只像是无言。

李秉藏好像从头凉到了脚,瞬间瘫软在冰凉的地上,脸上没有一丝生气喃喃自语道“原来我也是这人间的弃子,大夏国从来就没打算保我,宋国也从来没有意愿容留我。”叹了一声长气后又对晏秋说道“晏将军,不能把我放归夏国。我知道即便我回到夏国,手里无兵,朝中无权,梁氏必然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恐怕有性命之忧!”李秉藏说时心灰意冷,两眼迷离。

晏秋轻轻的抚摸着李秉藏的肩膀,安慰道“青山王,你生来为王,尝尽了人间恭维与追捧,却不想人人皆是勾利之徒,即便是在繁华的汴京脚下也逃脱不了俗世的圈套。我只能言,对大夏国来说你已经没有价值,对于大宋来说用一个对西夏国没有一点价值的人来要挟西夏国,俨然是一个笑话。”

李秉藏心思凉了半截,不是因惧怕而凉,而是因为失落而凉,其无力气的道“难道吾曾与苏子谈笑众生,也曾与王贺之举杯对饮,甚至与晏老令公畅言,这些都不能以让我融入这汴京人间。”

晏秋无奈的道“汴京城繁华只是人身外之过往,若无通天之力,繁华也只是别人。你只见得苏子潇洒,王贺之无忧,晏某任侠,却不知道苏子欲行苏法而向官门低头,苏子的脖颈可是没那么容易弯曲。王贺之也为汴京名门,在朝中且有万丈光芒待发,可惜却沦为市井小贩,这不是繁华之中的无奈么,没有何种繁华是没有代价的。如你这般前生为王,过尽荣华,后生为虏,荣焉不复!”

李秉藏呆坐无言。

片刻之后,晏秋语重心长的对李秉藏道“青山王,宋人不会留你,夏人不会留你性命,你最好能想一想你对他人还有什么价值,才可保你一命。”

李秉藏内心苦愫,本为西夏一王,如今却难保性命,真是难为,也许这就是帝王家的无奈,性命且都不能自主。

晏秋离去,李秉藏房中青灯长灭,暗寂自有哀思。

又过了时日,乃是宋夏和谈的第二次交锋,此次宋朝官员大致和上一次相同,只是少了文彦博,旧党之人少了文彦博,就失去了主心骨,没人再敢冒失,毕竟失势之下,谁也不能保他们,程颐,广彪,黄履之流不足为虑,蔡京和赵挺之也在,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还是居相位的范纯仁说话“官家,今日百官在场,共商大宋与西夏国和议。前次吾等已经议定:收归陇西众地,夏人后撤十里。宋人让出灵州半城,放归夏俘青山王李秉藏。乃立合约,以保持久和平。”

向太后道“事虽如此,但是谈判须有底线,诸项条款也要循序而出,不可一下就亮出所有底线,我大宋有这么多张口,难道敌不过西夏的两张口吗!总之,勿失仁义,勿失利益!”

众人拜首诺道“尊官家之意!”

何超(内侍)对着殿门大声喊道“宣西夏使者入殿!”

片刻之后李昌吉和梁道入殿,但见这两人今日上朝与上一次不同,梁道还是穿着宋装,腰杆笔挺,须发乱蓬,眼窝微微深陷,轮廓分明,细角明晰,乃是端端一个汉人状,前文已经明言,西夏国主梁氏乃是汉人,这梁道正是当今梁氏之弟,故而着汉装并不为奇。可是李昌吉这一次却与上一次大不相同,他也穿着宋装,上一次是穿着夏装,皮毛覆背,羊毡扣心,异族分明,这次为了更贴近宋人,他还去须剃面,不知道是不是受青山王的影响?观其威仪,像是这几天有学习过宋礼,但是明显还不熟练,不过他的素青长衣倒还蛮合身的,比梁道略高,身高乃有八尺,满朝文武唯有唐国昌能与之平视,其余人等皆逊其分寸,其眉宇间乃有力存,劲足,不愧是盛年之人,若比那颤颤巍巍文彦博(今次并未出现)果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鼻梁高挺,眼色微蓝,虽然有学宋人扎带发髻,但是其微卷的发质也让其显得不伦不类。这些并不影响今天的谈判。

向太后见到此二人着装,内心欣喜,即依了宋装,想必宋心也是得当的,急忙出言问候道“夏使今日之着装,似乎更近宋人!”

李昌吉回道“昌吉乃入汴京城邑,羡慕宋之繁华,故而习学装扮,既贴合宋人眼色,也为今之和议达成添功。”

向太后大笑道“哈哈,夏使有心了,我大宋国没人愿意打仗,这满朝的文武也都竭力想促成此次和议。”

李昌吉道“夏人亦然!”

向太后又道“既然如此,吾等也将尽力满足夏人的意愿。前次你之条款吾等商议之后略有异议,请苏子先明言之。”

苏轼微微上前几步,与那夏使同列,拱手对向太后和夏使道“宋夏之间,久战民疲。若然再战,则更不得民心,夏使言归还陇西故地,以换取西平府和青山王,此款宋以为不妥。其一:陇西故地从来不属于西夏,更多的是吐蕃据之,如今夏使拿一个别人的东西来换取我大宋的土地和俘虏,未免是太可笑了。其二:陇西故地一无人烟,二无粮草,马道废弛,草木阴森,山川阻隔,水文不明,乃是脏戾丛生,恶藤蔓延,我大宋对此并无兴趣。可是灵州府交通便利,人口鼎沸,并且地处夏宋之咽喉,阻其咽喉,必能使陆内战事消靡,民生兴旺,宋乃不愿弃之。况且灵州乃有长城在外,战可阻劲敌,闲可挡风沙,乃是宋不可多得的屏障。孰重孰轻,宋自了然。”

李昌吉听得苏轼之言,内心极为不遂,想想自己本以为是极具诱惑力的条款,居然被批的一文不值,这也算是重重的打了西夏国的脸面,可是这李昌吉毕竟非等闲之人,面对苏轼的冷言不慌不忙的道“苏子,官家,陇西之地乃是我大夏国与吐蕃共管之地,但是吐蕃人身居高处,不能入得陇西这等低洼之地,或为水土不服,吐蕃人虽有染指陇西,但实际控制还是我大夏国,所以我夏国拿此地予宋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么大片的领土对于宋国来说怎么也不算亏本的买卖。再说此地,久未有人烟至,实有巨量财富,木材,野味丰盛,若是能重修故道,通达西域,连天山,不周山,大宋‘铁蹄’又可直抵西域,有复汉唐之荣光。”

李昌吉说之时,朝中正有人心中感慨陇西风尘,正招起那万般情愫,可是苏轼大笑道“哈哈,‘有复汉唐之荣光’此言乃是我大宋的句子,应当有我大宋说出呀!再言,西夏国乃是连通西域,夏国之主也乃以李唐后裔自居,为何自己不去‘复汉唐之荣光’,此不就是蛊惑我宋用兵西域,费我银钱吗?宋人立国百年,从未想过掠人土地,更何况是目不所及的西域。本来宋国已经是强敌环伺,西夏,辽,吐蕃,大理,百越每一个都有觊觎我宋财货之心,保住自我尚且不易,还要去招惹西域诸国,莫非真的是……”苏轼今天也是应了向太后的主意,讨价还价之间尽显物主本色,故意压低陇右故道的价值以争取更为利宋的和议条款。

李昌吉听到苏子之言,果真巧辩如簧,一下子就识破了自己的计议,看来自己与梁主密谋,就连梁道都瞒着,却没有在大宋国这里瞒天过海,李昌吉大笑道“以苏子之言,大夏国当以何款才能让宋国安心?”

苏轼回道“宋夏两国之境,蜿蜒曲折,悠远绵长,只有拉开两国的间距,方可让大宋心安!”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我的谍战岁月 道界天下 我在末日躺平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志怪世界的旁门道士 天唐锦绣 拯救诸天单身汉 男欢女爱 大宋泼皮 长生十万年 都市狂少 玄门不正宗 小阁老 退圈后她惊艳全球 长夜余火 我的资质能无限提升 剑来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南宋第一卧底 雷武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我在亮剑搞援助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最近更新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 大魏第一武卒 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 唐末从军行 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东汉之乱世黄巾 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 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 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 我来现代当明星 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 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 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大乾杀猪匠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