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央不语,仔细查看文稿。
但见字迹清秀工整,内容更是令人惊叹。
文中不仅详细分析了京郊水患的成因,还描绘了主河道与次河道之间连年的涨水情况。
确实如这位吕姑娘所说,她一定走了很多地方,才能有这样实在的论述。
许靖央的目光从文稿上抬起,看向吕玉冰:“你既对水利如此精通,可知前阵子北地大旱,连京城都受了影响?今夏雨水稀少,为何不写治旱之策,反倒研究起防洪了?”
吕玉冰忙回答:“回昭武王,小女自幼住在河边,翻阅过不少史书和河工笔记。”
“根据历年记载,大旱之后往往紧随大水,这是天地之气交替所致,之前旱情虽重,但小女担心来年汛期会有特大洪水,这才提前撰写《治水策》,以备不测。”
许靖央轻轻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倒是个有远见的,你且说说,想做哪里的女官?”
吕玉冰脸色微红,低声道:“小女......哪里都使得,我会写诗作词,洗衣裳、生火也都做得来。”
许靖央顿了顿。
看来她大概不知道女官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想借着学识,逃离沉重的家庭。
“你可知女官是做什么的?”许靖央问。
“知道,是伺候贵人笔墨,整理文书。”吕玉冰怯生生地回答。
许靖央将文稿合上,笑了下:“若本王不让你进宫做女官,而是请你来军中担任水利参事,负责记录各营驻地水文、绘制河防舆图,兼管工兵营的治水典籍,你可愿意?”
吕玉冰猛地抬头,一双明眸瞪得滚圆。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女主笔!军营中的女主笔!
这可是正经的官职,哪怕只是九品散官,也远胜于在宫中伺候人的女官!
周围官员顿时哗然。
一个寒门女子,竟能得昭武王如此赏识?
许靖央不理会众人的惊诧,招手唤来不远处的康知遇。
之前她特许康知遇、寒露、木刀还有辛夷和百里夫人她们五人,各自建立营地,招兵买马。
故而她们彼此发挥长项,倒是真网罗了不少人才。
如今康知遇所管理的文枢营官卒皆精良,文学齐备,人人见了她都要尊称一声“康大人”。
“知遇,你看看这篇《治水策》。”许靖央将文稿递过去,“这位吕姑娘,以后就交给你带了。”
康知遇看了看,抬手笑道:“多谢王爷,营中正缺这样精通水利的人才。”
翟大人见状,急忙上前想要劝阻:“王爷,这未免太过草率了......”
许靖央抬手打断:“翟大人,本王觉得这文章写得极好。”
“她才十八岁,就能有此见解,若是男子,参加科考至少也是个进士及第。”
“是规矩限制了她,而不是她能力不足。”
翟大人被噎得哑口无言,只得连连称是。
许靖央不再多言,带着众人继续前行。
翟大人连忙跟上,讨好的声音逐渐远去:“王爷,方才下官并非贬低她,也不是瞧不起女子为女官……”
吕玉冰呆立原地,直到康知遇轻轻推了她一把,才恍然回神。
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响头:“谢王爷知遇之恩!谢王爷!”
康知遇俯身将她扶起,取出帕子递过去:“别哭了,把眼泪擦擦,别人不给你机会,王爷给你机会。”
“你且放心,如今王爷营中有不少女干事,定会让你发挥你的才能,故而回去好生准备,明日来郡主府寻我。”
吕玉冰紧紧攥着帕子,连连躬身:“是!小女一定准时到!”
夜色暗沉。
叫万顺的小太监,不,现在已经是制造司的大太监了。
他躬身站在皇帝的龙榻边,压低声音汇报了自己今日在宫道上看到的事。
皇帝眯起眼睛:“你是说,你觉得勇信侯的女儿沈明彩,喜欢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