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息一分?”萧云舒微微挑眉,觉得这个要求有些新奇,并非直接要官要爵,而是要一个持续性的利钱。
他略一沉吟,心里便飞快地盘算起来。
这织机一旦推广,其数量将是天文数字。即便只算官营织造坊初步计划置办的数千上万台,后面数量涨上去的话,哪怕只是年息一分,那银钱的数目也是极为可观的。若再算上未来可能授权给无数民间作坊所带来的授权费用,这细水长流汇聚起来恐怕比一次性的厚赏还要惊人。
萧云舒目光微动,看向谢清风,“谢卿,你倒是为你这外甥女打算得长远,此物若真如你我所愿遍布天下,这半成利可不是个小数目,你确定她一个女子能持此重利?”
谢清风神色不变,坦然应对:“回陛下,青青虽为女子,亦明事理。此利并非白得乃是对其才智的酬谢。况且有臣与家族在旁看顾,必不使其因此生患。更重要的是,臣以为设立此专利也意在向天下昭示:凡有巧思能工,能造出利于国计民生之物者,朝廷不吝重赏,许其凭才智获利。”
“如此,方能激励更多人以巧思报国,而非空谈。”
谢清风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萧云舒肯定是不会驳他面子的,他朗声一笑,抬手止住了谢清风后续的话:“谢卿深谋远虑,心甚慰!既要激励天下巧思,岂能仅止于利?”
他转向侍立在侧的秉笔太监,语气转为庄重肃穆:“小亭子,拟旨。”
小亭子立马铺开明黄绢帛,恭敬研墨。
萧云舒略一沉吟,口述道:“朕闻立政之本在于厚生,成务之机,资乎奇巧。今有民女谢青青性秉慧心,巧思天成。悯其母织作之劳独运匠心,创制新机,效增数倍,力省人工。此物之成实乃裨益织纴,惠泽苍生,功在社稷,朕甚嘉之。”
“夫有功必赏,国之常典。特册封谢青青为安织县主,食邑三百户,赐金百两,帛五十匹。另依其所创织机之利,准享半成专利,由内府及地方官署代为稽核支取以彰其功,以励来者。望尔永葆纯善不负朕恩。”
这道旨意不仅给了谢青青县主的尊贵身份和实实在在的食邑,更将她的功劳提升到惠泽苍生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由官方保障其专利收益的落实。
圣旨一下,连谢清风都微微动容。
他原本只求财力保障,没想到萧云舒竟如此大方,直接赐下县主的身份,这无异于给青青,也是给谢家,加上了一道坚实的护身符。有了县主身份和食邑再加上官方背书的专利收益,青青未来便可安享尊荣,再无人敢轻易觊觎她的财富。
谢清风收敛心神,深深一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臣,叩谢陛下天恩!陛下思虑周全,恩泽浩荡,臣铭感五内。”
这老小子,总算是大方了一回。
这赏赐也算是赏到了他的心坎上。
萧云舒这道旨意下达沈府时,谢青青正对着镜子试着新簪的花。传旨太监朗声宣读完毕,将那道明黄绢帛递到她手中时,她整个人都僵住了,仿佛听不懂那些词句。
县主?安织县主?食邑三百户?还有专利半成利?
她捏着那卷沉甸甸的圣旨,手指微微发抖,看看同样目瞪口呆的丈夫沈知远,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这就有品级了?
沈知远走到青青身边,语气带着几分恍惚:“青青,你真的是县主了?那我,我岂不是县主的夫君?”
看着沈知远一脸震惊的模样,谢青青终于从茫然中回过神,忍不住笑了出来:“是啊,以后你就是县主的夫君了,可得好好跟我一起琢磨纺车改进,别给县主丢脸。”
沈父沈母更是心中感慨,当初儿子娶谢清风的外甥女,虽说是高攀,却也没想到能攀到如此地步,这哪里是寻常的联姻,这简直是给沈家请回了一尊金凤凰。
谢家和沈家的喜悦渐渐传开,后宫和不少官员的后院里却起了些细碎不服气的话语。
后宫之中,几位嫔妃正围坐在一起刺绣,听到宫女提及谢家女子谢青青被封为县主时,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异姓县主?这可是圣元朝头一遭吧?”一位嫔妃皱着眉,语气带着几分不解,“之前谢大人封异姓伯爷,是因为薯种珍贵可活人无数,这谢青青做了什么,怎么就配得上县主之位?”
“就是啊!”另一位嫔妃附和道,“咱们宫中多少公主、郡主,都要靠出身才能得封号,她一个民间女子,凭什么能得陛下如此厚爱?莫不是谢大人在陛下面前说了什么好话?”
不仅是后宫女子,京城里的官员们也议论纷纷。
大家几位同僚在值房中闲聊时语气带着几分疑惑:“陛下此举,未免太过草率了吧?谢青青虽有巧思,可封个县君也就罢了,直接封县主,还赐食邑与专利,这待遇都快赶上宗室女了。本官实在不懂,陛下为何要如此厚待一个民间女子?”
“难道就因为她是谢大人的外甥女?”
那皇上对谢大人的隆宠也太过了吧,这也不至于惠及亲缘关系那么远的家人吧?
然而所有的质疑与非议都在不久后的大朝会上烟消云散。
萧云舒特命将谢青青所创的那架织机抬至殿前,谢清风立于百官之前亲自为众人讲解和演示。当那多个纱锭同时飞转,布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时,大家都沉默了。
都是浸淫朝堂这么多年的老油条,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机子对民生的好处。
半晌,才有老成持重的大臣抚须长叹,“此物之利,惠及天下非金银可衡,谢县主以此得封,正当其时啊。”
“难怪.....难怪陛下如此厚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