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义的身子微微一颤,饶是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白事儿,听到对方老太太的死讯,还是忍不住红了眼。
这家人姓朱,老太太姓常,四年前家里老爷子走了,是他给办的后事儿。
陈秉义赶忙把朱春来扶了起来,声音里不自觉的多了几分哽咽和颤抖。
“大娘,大娘走了?啥时候的事儿啊?”
朱春来抹了把眼泪儿,轻叹了口气。
“这不昨天老太太不舒服么,我和大姐二姐就把老太太送去了县医院,到了九点来钟的时候,人家大夫说了,老太太不行了,让我快点儿往家送吧。”
“我和俺姐姐她们一商量,你说老太太临走了也不能不进家门啊,走在外面算是咋回事儿。”
“俺们给老太太拉回家待了一会儿,俺娘就醒了。”
“她交代完后事儿,就走了。”
陈秉义拍了拍朱春来的肩膀:“春来啊,人都有这么一天儿,大娘没太遭罪就行。”
“我这边接了活,不行我去问问老杨他们去,让他们送大娘一程?”
陈秉义对朱春来特别客气,倒不是因为朱春来家多富裕,而是因为朱春来的母亲,也就是老常太太,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产婆。
就连陈秉义自己,也是老常太太接生的。
平常逢年过节的时候,陈秉义都会去老常太太家走动,老常太太的人缘儿也很好,很多红白事儿都是老常太太当大总管。
要是自己不接了这家的事儿,肯定要去帮衬,说句不好听的,县里的白事儿先生,知道老太太走了,都会搭把手。
朱春来也知道这里面的规矩,他点了点头,刚准备说话,陈文就从屋里跑了出来。
“爹,让孙先生去给常奶奶办后事儿呗?”
朱春来和陈秉义都是微微一愣,陈秉义皱着眉头看向陈文,脸色多少有点儿不好看。
“孙先生不是走了么?”
陈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那啥,我看着他们在招待所呢。”
朱春来问道:“文文啊,你说的孙先生,是哪个孙先生啊?”
陈文赶忙说道:“就是白云县的孙先生,他家老爷子叫孙九道,是个能人。”
朱春来恍然大悟,孙传武的名声他也听说过,能让孙传武给老太太办后事儿,他倒是愿意。
不过这事儿自己找了陈秉义,他们都是这么多年的交情了,这事儿也得陈秉义点头。
要不面子上过不去。
陈秉义看了眼朱春来,清了清嗓子。
“行,孙先生办这事儿啊,谁也挑不出毛病,春来啊,这样,我去找孙先生去,一会儿我带着孙先生去你家,你先回去等会儿。”
“那成,陈哥,我就先过去了。”
打了个招呼,朱春来就神色匆匆的出了院子,骑着自行车往家赶。
陈秉义瞪了眼陈文,没好气的说道:“孙传武他们没走,你咋不跟我说呢?”
陈文抿了抿嘴,嘟囔道:“我咋说啊,我说俺爹今天说胡话,你们别生气?”
陈秉义脸上表情一僵,背着手出了院子。
到了招待所,陈秉义和前台打了个招呼,问出了孙传武住哪,然后上了楼敲了敲孙传武的房门。
唐盛智打着哈欠敞开门,看到站在门口的陈秉义,微微一愣。
“陈叔,你咋来了?”
陈秉义多少也有些尴尬,毕竟今天自己做的那事儿也算不上多体面。
“那啥,你师父在里面不,我求他办点儿事儿。”
孙传武光着膀子下了床,边走边说:“陈先生,啥事儿啊,还得劳烦你跑一趟。”
陈秉义老脸一红,对着孙传武一脸诚恳的鞠了一躬。
孙传武也不是小气的人,赶忙扶住陈秉义。
“陈先生,到底咋了啊,有事儿您就说,犯不上这样,能帮的我指定帮。”
陈秉义听孙传武这么说,脸上满是羞愧的表情。
这么一整啊,倒是显得自己心胸太狭隘了。
“孙先生,是这么回事儿,俺们县里吧,有个老太太走了。”
孙传武皱着眉头问道:“横死的?需要缝尸?”
陈秉义赶忙摆手:“不是不是,老太太是病故的,但是吧,留下后话了,不算横死。”
“就是吧,今天我接了活,这事儿我没法去给人家办了。”
“这老太太吧,是俺们县里的产婆,我当年也是托了老太太的福,让老太太接到这个世界的。”
“孙先生,我知道今天上午的事儿我办的不地道,但是我希望您能不计前嫌搭把手,帮衬一把。”
“给,给常大娘,办个体面的后事儿。”
孙传武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主,而且今天陈文都和唐盛智说了,她爹说的不算数。
估摸着这事儿也是陈秉义首肯默认的。
现在于情于理,这忙也得帮。
早些年医疗条件不好,很多村镇都没有医院,要是产妇要生了,送到医院根本就不赶趟。
产婆就是把产妇从鬼门关拉出来的那一帮人,也是把新生的孩子,迎接到世界的那个人。
古代有三姑六婆,充满对女性的偏见。
特别是产婆,明明迎接新生,救了产妇,却被称作有罪。
和女性来月事犯日月星三光一样,都特娘的是封建迷信。
“陈先生,你这话说的,咱俩有啥前嫌啊,你做的都是作为一个父亲该考虑和做的,这事儿啊,我指定不能放在心上。”
“你既然能看得起我,能找到我办这事儿,您放心就行,这事儿啊,我指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陈先生对着孙传武又鞠了一躬,孙传武几人穿好了衣服,跟着陈秉义下了楼。
上了车,陈先生给孙传武指挥着地方,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到了朱春来家附近。
胡同里都是自发而来帮忙的老百姓,孙传武车停在大道边儿,几个人敞开车门下了车。
“人还真不少。”
孙传武感慨了一句,陈秉义点了点头,脸上满是感慨。
“老朱家大娘啊,不光是产婆,平常红白喜事儿她也当大总管,帮着忙活。”
“原来啊,俺们镇子还没划到县里,镇子里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啊,八成都是老太太接生的,几乎十成的婚事儿都是老太太帮着操办的。”
#这几章估计会有些平淡,写的是我奶奶的一生,写这本书吧,很多原因也是因为很多红白事儿从小耳闻目染,我奶奶当了一辈子总管,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呐,脱不开生老病死,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身边人,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真的,别给自己和老人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