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这些,忽然张奎又想起一个问题道:“那侧倾呢?山里的路窄,这辆车又这么宽,常得贴坡走,翻不了吧?”。
“放心!” 张工拍着胸脯,“这辆车最大侧倾能到26度,比起其它的车辆还要高出6度,可以安全应对许多极端地形。”。
张奎摸着下巴,眼神亮得很道:“那这岂不是说这辆车就无敌了,甭管是雨天烂泥路,还是冬天的雪坡子,这玩意儿都能应付?
那可真是解了咱的大难题了,我可是记得像是咱们国家的一些偏远地区,运输物资一直是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海拔高、空气中含氧量低,冬季积雪深厚,
就连山猫车去了都没撤,哪里的战士们只能常需在厚积雪中艰难行进,有时甚至需要跪地爬行,面临高原反应的风险,要是有了这辆车那就方便太多了。”。
“设计之初李工就有想过这些,宽大履带的设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这类似于给车穿上了雪鞋……。”。
在张工给张奎介绍的时候,李枭也是去了另外一间车间,看到了赵工。
“科长。”。
“科长。”,看到李枭不少人都打着招呼。
闻言李枭也是笑着回应着。
这边的声音也是让赵工看了过来,看到是李枭也是放下了手中的活。
李枭也是直接问道:“研究进展怎么样?”。
赵工闻言也是介绍道:“核心难题基本都啃下来了,只剩下发动机,剩下就是抠细节、做极端环境标定。”
“解决了?我记得上一次因为‘腰杆子’的问题卡住了,怎么解决的?”。
李枭说的腰杆子,就是铰接机构,得能扭能转,还不能漏液,其中关键就是铰接关节的密封问题,
最开始车辆上用的是国外进口的密封圈。
结果一试就出问题,一些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一冻,那密封圈就脆得跟玻璃似的,一扭就裂,液压油漏得满地都是,这肯定不行。
但能防冻的密封圈,里面基本上都加入了牛皮加酚醛、石棉盘根这些材料,这才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可加入这些的密封圈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抵挡不住液压系统压力。
但当液压系统压力超过14mpa向更高水平提升时,密封件主要面临“挤出”失效的风险。
也就是说高压油液会像楔子一样,将密封件的材料强行挤入与之配合的金属零件之间的缝隙中,几次往复运动后,密封件的边缘就会被切掉,造成永久性损坏和泄漏。
蟒型车的液压系统,中高压系统工作压力通常在14 mpa至21mpa的范围内,高压系统工作压力更是可以达到31.5mpa甚至更高。
这也是因为一个密封圈就卡住了研究所众人,只能研究新的密封圈。
而赵工听到询问也是解释道:“自力更生,也只能自力更生,虽然现在我们和很多国家取得了建交,解除了很多限制,但更高级的密封圈,我们不可能搞到,
我们联系了津门的橡塑密封件厂,那是国内最早做密封件的专业厂之一,一起开始进行改良
研究过后我们以这丁腈橡胶为基础,加了点天然橡胶提升韧性,反复调试配比,光样品就做了三十多套,同时重新设计了液压管路,把原来的直通式改成了阶梯式,减少压力集中,又在密封圈外侧加了层金属保护套,防止扭转时被挤裂,
在研究出新的密封系统,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关节最大偏转角度达到了34度,离设计的35度就差一点,零下三十度连续工作八小时,一滴油都不漏,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至于履带骨架的问题,特供了一批锰钢,这钢硬度高、韧性好,是造坦克履带的好材料,
我们还把履带板的厚度从10毫米加到12毫米,骨架连接处用铆钉加焊接双重固定,比原来的单一焊接结实多。”。
随着赵工一一讲述,李枭也是点了点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啃下铰接密封、履带骨架、车体自重,已经相当可以了。
现在剩下的就是发动机。
中型蟒型车的发动机,用的是斯太尔wd615柴油机,也就是那一款马力达到381马力的发动机,
用这款发动机来驱动这辆十二三吨的蟒型车足够了。
不过虽然斯太尔wd615柴油机,用的不是电控共轨技术,而是博世p型机械泵,这种机械结构,但想要研究出来也不容易。
毕竟这款发动机真正成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也就是1978年才正式成型,现在很多技术并没成熟。
像是发动机的核心骨架,隧道式缸体与整体式曲轴箱,就是比较难的一点。
隧道式缸体与整体式曲轴箱,用的都是高强度灰铸铁一体浇筑而成,以曲轴中心线为界上下拆分,再用14根m18主轴承螺栓+22个辅助螺栓牢牢紧固。
而七道主轴承也是均匀分布,加工时需先精准定位三个定位孔,再将缸体与曲轴箱扣合加工,确保主轴承孔同心度误差≤0.005毫米,
但要知道0.005毫米,这比一根头发丝都还要细,所以加工的难度也极大。
此外气缸因为采用的是等缸心距的布置,两者之间只有150毫米的间距,所以必须搭配上2毫米厚的薄壁干式缸套,以避免出现问题,但2毫米厚的薄壁干式缸套,在这年代想要做到均匀也不容易。
这还不算完,为了能够实用,这款发动机的采用每缸一盖的独立设计,虽然方便了维修,维修时拆单缸也不影响其它缸。
但也因此缸盖必须用含Ni、cr的合金铸铁制成,要耐高温、抗变形。
每个缸盖还要配备1进1排气门,气门座需要镶特殊铸铁,之所以这样,这是因为要优化进气效率和强化散热,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制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