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过后看着记录的数据,李枭也是道:“第一阶段测试完成,耗时1分47秒,但这只是基础,接下来是多场景负载测试,大家再接再厉,老刘,接入高能物理的二重积分程序。”。
所谓的二重积分程序,是在上一代计算机上运行过的一份程序,十个二重积分的计算曾让前代计算机耗时一个多钟头,之所以这么慢,这也是因为在这组运算中,每个积分包含10万组浮点乘法和加法运算,运算数据庞大。
而有了之前的结论,也可以更清晰的有一个对比。
在操作人员按下开关后,磁鼓开始以每分钟3600转的速度运转,数据传输指示灯也以每秒12次开始闪烁。
一边运行旁边的人也是开始报告:“运算单元负载78%,浮点指令占比92%。”。
等了一会他又道:“现在速率稳定在987万次\/秒,磁鼓传输速率500Kb\/s,完全跟得上运算节奏”,这一次他的声音中更是带上了几分兴奋。
这个数据已经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估。
这个时候输出设备也发出了声响,与此同时在显示器上也显示出了一组数据,负责这一块的同志也是道:“第一组积分结果输出了,与之前的结果完全吻合。”。
可也就在这个时候,示波器忽然出现了波动。
“怎么回事?”,李枭也是立刻凑了过去查看,看到浮点运算速率短暂降至910万次\/秒。
这个时候一人开口道:“是外部设备中断请求干扰了运算周期,李工要不要先关闭非必要中断通道,启用专用数据总线。”。
“按照你的想法来。”。
果然在关闭非必要中断通道后,速率曲线瞬间回升,重新稳定在1000万次\/秒的区间。
罗教授见此也是不由道:“这种干扰在多任务场景中很常见,惊雷的中断优先级设计果然管用。”。
随着时间的过去,众人心中也是越来越有底,时12分19秒,计算机就完成了6组积分计算,平均每组仅需2分03秒。
而当最后一组积分计算结束时,整个机房陷入短暂的寂静,控制台显示让所有人心中都很是激动。
总浮点运算次数万次,总耗时25分12秒,平均运算速率1018万次\/秒,最高峰值达1032万次\/秒。
要知道这可是代表了惊雷计算机通过了所有浮点运算测试,实际性能超过了设计指标。
见此李枭也是忍不住道:“我们成功了。”。
这一声也是让实验室内又一次沸腾起来,一个研究人员一下子抱住了旁边一人道:“我们做到了!做到了,一千万啊!这可是全球最快的计算机。”。
而被抱住的那人也是道:“是啊!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不仅是两人,一名四十多岁的中男子,扶了扶挂在鼻梁上的眼睛,伸手在计算机上摸了摸,声音也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没白熬!终于成了,七八个月的研究,总算没辜负国家的托付!终于成了。”。
等到欢呼过后,李枭抬手压了压掌声道:“同志们,立刻整理数据,咱们再加把劲,把后续工作跟上!
浮点运算只是核心能力,后续测试要瞄准实际应用中的所有变量,把运算单元负载拉满,接入三个并发的科研任务。”。
“是!”,众人齐声的回应道,满是雀跃与坚定,又开始测试了起来。
听到李枭的命令,工作人员就将核物理模拟、气象模型和航天轨道计算程序同时导入到了计算机中,开始同时运行。
这一次运行时间就比较长了,不是一时半刻能运行完毕的,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了饭点,李枭也就让众人轮流出去吃饭。
对此负责后勤的主任也早就有了准备,饭菜都已经准备好,知道今天众人可能要熬夜,还特别多弄了几道肉菜,来给众人补充营养。
不过众人面对这些食物,也并没有多留恋,匆匆吃完后,就又快速赶到了机房,开始等着计算结果,实时检测计算机温度,以及稳定性能如何。
这些都是要记录的,一丝一毫也不能够出错,当计算机运行到晚上11多点的时候,第一组综合性数据也终于被测试了出来。
工作人员也是会报道:“李工,这一次测试速率稳定在992万-1008万次\/秒,核心温度最高55c,散热系统完全可控,但到第8小时,监测仪突然发出轻微警报,
我们发现运算单元的一组辅助晶体管响应延迟增加了5纳秒,经过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持续高负载导致的轻微热漂移,
于是我们迅速调整散热风道的导流板,增强局部散热,在增强局部散热后,延迟恢复正常,12个小时的测试中,控制台显示“无程序中断,数据完整性100%。”。
见此李枭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今天就先这样,大家都辛苦了,明天咱们在进行其余两项测试。”。
除了这一项测试以外,关于计算机的测试还有两项,只有这两项都通过了才算合格。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第一个就是极限测试,测试一下计算机的极限在哪里,到达极限后计算机会不会出现问题,以及同时启动更多的项目,运算速度会不会变慢,这些都要去验证。
其次就是兼容性的测试,曾是一些外来设备的兼容性,以及一些程序运行如何,会不会因为设备等的不兼容,出现问题,这些也都是需要测试的。
不过这些就不着急了,毕竟知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了预估值,其他的就算有问题,慢慢修改就可以了。
等到吧计算机关闭,李枭看了看时间已经12点了,索性也就不回去了,这边他也有一间临时的房间可以居住。
累了一天,李枭也是躺下就睡,第二天在食堂吃完早餐,众人就又开始忙乎了起来。
李枭和罗教授则开始写报告,等到过些天这些测试完毕后,就要上报上去。
同时也抽调了一些人,开始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做提前研究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