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铭先是送吴诗雅去看郑氏大楼,然后才去到只隔一条街的江河地产。
一名漂亮的年轻秘书早就等在门口迎接,见到李世铭的车停下,很有分寸的等在车门边,等李世铭坐在副驾的保镖下车,将车门打开,这才恭敬的鞠躬道:“欢迎铭少,我是小陈生的秘书伊莎贝拉,两位陈生在楼上等您。”
说着还伸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她这个姿势让李世铭打开车门便见到一对巨大的尺寸。
李世铭下车,轻轻“嗯”了一声,心里暗笑,这种秘书,果然符合这帮地产佬的喜好。
伊莎贝拉袅袅娜娜地在前面引路,带着李世铭来到总裁办公室。
伊莎贝拉推开门,朝会客区微微躬身道:“大陈生,小陈生,铭少到了!”
陈氏父子一齐起身,陈江河满脸笑吟吟地迎上来道:“世铭来啦,快过来坐!”
李世铭分别跟他们握手,一边打哈哈道:“陈爷爷,陈二舅,你们太客气了!”
两家是关系很好的姻亲,逢年过节生日喜庆也经常走动,即使李世铭常年不在家,一年总是要见上几次,所以并不生疏。
双方落座,秘书给李世铭端来了茶水。
李世铭第一次来这里,大致打量了一下陈惠竹办公室的陈设,西式风格的豪华办公室。
江河地产是陈家的祖业,在陈江河的经营下慢慢做到上市,八十年代初便在港岛地产界崭露头角,当时如果论地产公司的资产规模排名,大概能勉强挤进港岛地产公司的前三十强。
如今的江河地产,已经贵为全港十大地产商之一,地位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外界评价江河地产能有今天,最主要是靠抓住了八五年那一波抄底。
陈家自己心里更清楚,自己家那一波确实是压对了宝。
如今,江河地产又站到了决定家族命运的十字路口,自然想起了带他们发家致富的李世铭。
陈惠竹率先开口问道:“世铭你这学还要留几年啊?想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要不是听你舅母提起,我都不知道你回来了!”
李世铭笑笑道:“我那学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说不好什么时候拿毕业证,不瞒您说,我在那边搞了点投资,也不是一心一意在上学。”
陈惠竹战术性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到:“我听你舅舅说过,你在投资鹰国股市,不过那玩意在港岛不是也可以买吗?”
李世铭答道:“还有些初创的科技公司的天使投资,那个要靠自己亲自去筛选。”
陈江河接过话头问道:“怎么样?收益还不错吧?”
李世铭挠挠脑袋道:“陈爷爷,其实股票这个东西,我也不精通,我主要看那些公司拥有的技术,那个我在行一点。
所以我一般投的都是长线,现在谈不上什么收益,倒是我的私房钱快花完了。”
陈江河笑道:“你的眼光一向不错,我们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
闲聊了一阵,父子俩终于把话题引向了正题。
陈江河很客气的问道:“世铭,你知道江河集团的主营业务一直都是地产,我们也只会搞这个。
近几年的港岛地产市场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如今的地产市场的现状,让我们有些把握不住方向。
今天请你来,就想问问你有什么看法?”
无论四大家族还是叶家、贺家这些顶级家族,都在地产市场有所涉猎,叶氏旗下的龙九仓更是稳坐前五的交椅,李世铭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对地产市场还是一直保持关注的。
石油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低迷期,港岛更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反反复复一路向下,直到最近几个月才开始回暖。
李世铭有耳闻,江河地产趁着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吃进了不少土地,现在市场回暖,实际上已经初步成功了。
今天陈氏父子找他过来聊,绝不可能无聊到是为了在他面前炫耀。
或许是为了找他们认为有眼光的人为他们的决策寻求认同。
也或许是真的对市场动向失去了方向感,想要寻求意见。
既然如此,李世铭的回答就需要相当谨慎。
李世铭思索片刻,清清嗓子道:“陈爷爷,陈二舅,在我回答问题之前,我想问问,你们认为近几个月股市和地产双双回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惠竹立刻答道:“普遍分析是这两年风平浪静,政治稳定,外界及本地居民都对港岛前景持乐观态度,这是其一;
其二是鹰联储降息,与刀乐挂钩的港纸也处于低息状态,外部资金涌入和本地消费欲望增强的双重作用。”
这回答中规中矩,都没说错,但不全面。
李世铭微笑道:“陈二舅说得没错,但我认为还有两点因素也很关键。
第一,国内经济这两年开始腾飞,但是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成,所以港岛目前仍然承担资金、货物进出的窗口,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位非常稳固。
第二,为了维持港岛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大概率有神秘力量在大量投入资金稳定拉升市场,即使没有大量投入,至少也在推波助澜。”
李世铭说神情严肃地看着两人,两人面面相觑。
第一点他们再深入一点分析,也能分析出来。
李世铭说的第二点,就让他们有些震撼了。
他们并不怀疑李世铭的话,李世铭在燕京的能量,除了贺老,港岛无人望其项背,龙腾系的几家都很清楚。
其实李世铭自己也没有正儿八经去求证过,但这一点对于来自后世的他并不难猜。
消化完李世铭的话,陈惠竹又问道:“这个市场上升期大概能持续多久?世铭你怎么看?”
李世铭深吸口气,微微摇头道:“这个的确没办法准确判断,情况太过复杂。”
李世铭这样说,实际上已经算泄露了天机。
到了现在,他有点后悔今天来这一遭。
陈氏是他坚定的盟友,是亲戚,他不能让陈氏产生误判,囤积大量土地,最后亏个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陈氏的江河地产在港岛地产行业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也不想陈氏去发国难财。
所以他这才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