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7章 修路计中计
一时间,饭馆里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村干部们的愤怒和无奈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然而,六名村干部仍然沉默地坐着,没有人回应楚君的话。气氛愈发沉重,仿佛空气都被凝固了。
齐博在一旁实在忍不住了,他有些急切地追问:“六位村领导,我记得半个月前你们是同意修路的。给句话吧,你们到底修不修啊?”
杨益民抬起头,眼神冷峻:“齐博,这跟你没关系,你着什么急。”
他的话让齐博的脸色微微一沉:“什么叫没关系,我是驻村干部,你们先前说的话,我可都记着,做人起码得信用没有吗?”
楚君看着大家都在沉默,心中也有些沉重。虽然楚君对乡政府对积累工和义务工的具体态度并不十分清楚,但从刚才的对话中,他意识到这两项工作对乡政府来说一定很重要。他连忙劝道:“三位主任、村支书,乡党委、政府都支持我们修路,还下发了红头文件。现在只要公路开工,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开工,你们明白吗?”
买买江长得人高马大,腰也粗壮,他猛地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不屑:“乡政府的红头文件就是一张纸,一分钱不出,算是哪门子支持?支持个球!”
楚君没想到买买江会当众说出这样的话,他感到尴尬,但更多的是无奈。村干部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表达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楚君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最后落在齐博身上。
齐博会意,当即开口说:“我认为买买江说得有道理,乡政府一分钱不拿,就凭一份空头文件,把修路这么大的事情交给村干部,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负责。”
楚君微微一愣,他没想到齐博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他愕然地看着齐博,一脸的不可思议。
齐博的话果然引来村干部的共鸣,他们都不住地点头称是。
齐博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是,在座的老哥想过没有,修路不修路跟楚乡长有什么关系?他一个城里人,高学历、年纪轻,有能力,人家在我们这里干不了几年,就调到城里去了。我们三个村有没有路,不会影响他的进步。那楚乡长为什么要在乡政府一分钱没有的情况下,也要启动修路工程呢?”
他继续说道:“楚乡长为了这条路,找了书记、找乡长,苦口婆心、好说歹说,这才说通乡党委、乡政府都同意修路。可即便如此,书记和乡长也都明确表示过,修路我们同意,但是乡财政没有钱,完全要依靠三个村自己的力量。楚乡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没有退缩,为了筹集修路的启动资金,他到处求人,四处筹集,终于在前天,他才借到15万元资金,这钱昨天已经到账了。”
齐博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难道不知道这钱是要还的吗?他难道不知道得罪乡政府领导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吗?他这样做,只是不忍心看着我们这三个村继续受穷,继续被山路困住!蔬菜大棚的事情,大家看得很清楚,我们同样是白手起家,同样是靠我们自己,现在大棚蔬菜收获在望,我们马上就能挣到钱了。现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楚乡长的能力?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们村民的勤劳?”
饭馆里一片寂静,村干部们纷纷停下手中的筷子,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楚君。楚君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红,他没想到齐博会当众说出这些话,但他并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
齐博接着说:“楚乡长不是不知道修路的困难,但他更清楚这条路对我们三个村的意义。他愿意为了我们去冒险,去四处奔波,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没有想过要从修路中得到任何好处,他只是想让我们能有一条路,一条让我们走出大山的路!他一个人扛下了这么多压力,我们难道不应该支持他吗?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这些当村干部的,不应该分担楚乡长身上的压力吗?”
村干部们沉默了,买买江的脸色有些发红,他低下头,不再说话。杨益民也沉默了,他看着楚君,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楚君微笑,打破了沉默:“齐博说得有点过了,修路有压力不假,但我是党员干部,为村民做事是我应尽的职责。我知道修路不容易,但我更知道这条路对三个村的重要性。修路的钱,我会继续想办法,乡政府也会有后续安排。大家放心,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吾提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平日里,楚君给他的印象就是能干、会干、肯干。而里面具体的细节他并不清楚,今天听齐博说得如此详细,这让他对楚君更是刮目相看。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举杯说道:“大家都看到了,楚乡长为了咱们三个村,真是操碎了心。今天,咱们就先敬楚乡长一杯,然后再谈其他的。”
众人纷纷响应,举起手中的酒杯,楚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说道:“我做的都是应该的。咱们一起干杯,为了这条路能顺利开工!”
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大家喝完酒后,纷纷围坐在楚君身边,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乌拉台村村主任热合曼,为人忠厚,闷着头抽了一会烟,说道:“老杨,修路这事你说句话。”
杨益民闷闷地坐在热合曼身旁,喝着闷酒。
楚君语气坚定地说:“修公路不是什么高科技,主要拼的就是劳动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条公路一定能修成。如果你们三个村这次放弃了,这条公路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再被人提起。”
修路的念头,从楚君踏入山口村的那一刻起,便如一颗种子悄然萌芽。那是一股不服输的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驱使他一路披荆斩棘,坚持到了现在。当他拿到那张红头文件,站在书记、乡长面前立下军令状时,那番斩钉截铁的话语,宛如离弦之箭,破空而出,已无退路可言。然而,如今面对三个村的村干部们,他们那消极的模样,却让楚君的内心满是失望与焦急。
楚君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语气中带着恼怒:“你们担心什么,我心里一清二楚,不就是既出钱又出力嘛!可是天上哪会掉馅饼?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当初我提出建设蔬菜大棚的时候,在座的有谁真正相信能搞成?可如今呢?大棚马上就要出苗了!以前我们这里六月份种不了蔬菜,主要是天气太恶劣,暴雨太急太猛,蔬菜根本等不到长大就会被冻死、砸死。可如今有了大棚,不仅夏天,就是冬天,我们也能吃上新鲜蔬菜。我们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卖出去,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可现在,山路难行,即便有了蔬菜,又该如何运出去?还有煤炭、铁矿石、砂石料、砖头、水泥,这些货物的外运都会受到限制。我们三个村共有人口1680人,区区十公里的距离,投资不过百万,难道真要让这条山路几十年都无法修好?你们当村干部的就不脸红?”
他的声音在饭馆内回荡,让原本沉重的气氛更加紧张。他目光如刀般扫过在座的村干部,声音愈发严厉:“我看我们三个村村干部都是窝囊废,遇到困难只知道逃避,只知道耍嘴皮子!如果这次就这样放弃,以后你们的儿子娃娃再提起修路的事,你们又该如何面对?”
遣将不如激将。杨益民突然站起身,大声说:“楚乡长说得有道理,这一次我们不能再犹豫了,修路,龟孙才不修路!”
杨益民继续说:“买买江,热合曼,你们两个回村以后,先找村干部、老党员、基干民兵开小会动员,然后再开村民大会,给村民把道理说透,有蔬菜大棚这件事打底,村民心里都有本账。寻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开始动工。”
杨益民外表粗犷,内心却很精细,他看了一眼楚君,把第一个难题丢给了他,“楚乡长,修路就得有施工图纸,图纸的事情,你就负责解决吧。”
楚君见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心境大悦,说:“没问题,施工图纸由我负责。我们两边可以共同进行,杨主任,你和两个村主任把三个村施工界线标记出来,把预计的工程量统计出来。买买江,你是煤矿的老板,安全生产、采买施工工具、放炮员培训取证、小四轮用的柴油、工具设备维修点等工作由你负责,吐尼亚孜,你让三个村的会计负责记录出工人数、天数、土方量,按这三项指标折算成工分,做好记录备份,以后我们村委会有钱了,是要给干活的村民发钱的。齐博,你负责施工现场的全盘工作,达吾提做你的助手,由你随时调配。指挥部临时帐篷搭建、修路的宣传工作、作业区的安全工作,都是由你负责。”
齐博说:“三个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我准备每个小组发一面红旗,插在施工现场,同时,在10公里的施工道路的标志线上插上彩旗,把修路的声势造出来!”
众人点头称是,楚君说:“这办法好,起码体现了我们三个村修路的决心和气势。”
修路,楚君想了太长时间的事情。今天,楚君终于与三个村的村干部达成了共识。这一刻,仿佛是破晓的曙光,驱散了此前的阴霾,让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
接下来的喝酒场面,气氛畅快和活跃起来。
沙吾提一直坐在主位上,静静地看着这场辩论会。在唇枪舌剑、火花四溅的争吵中,他看到了楚君的坚定与执着,看到了村干部们的顾虑与多谋,看到了彼此的矛盾与冲突;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剖析中,他看到了楚君的真诚与担当,看到了村干部们的反思与转变,看到了双方达成共识的曙光。在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讨论中,他看到了楚君对修路的急切渴望,看到了村干部们对责任的重新审视,看到了大家对改变命运的共同追求。
有些人天生就拥有领袖的气质,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吸引周围的人心甘情愿地追随。这种气质并非仅仅来自权力或地位,而是源于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仿佛自带光芒,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也温暖和鼓舞着身边的人。
楚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种气质并非高高在上的威严,而是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他总是以一种温和而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村民、同事,还是上级领导,他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在亚尔乡的日子里,楚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领袖气质。他从不抱怨环境的艰苦,也不在意权力的大小,只是默默地做好每一件事。他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自己的努力为这片土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他们开始主动跟随楚君的步伐,支持他的每一个决定。
沙吾提看着楚君,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楚君的坚持和执着,就像一座灯塔,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沉默,不能再只是旁观者。沙吾提微微一笑,端起酒杯,对楚君和村干部们大声说道:“同志们,下面我们就剩一个目标:修通这条公路,为我们亚尔乡的后代和未来,来,干杯!”
酒足饭饱,沙吾提已是微醺,脚步踉跄。楚君等人小心翼翼地将他扶上车,再三叮嘱司机小张一路上多加照顾。小张爽快地答应了,发动车子,小车便如一阵风般,一溜烟地消失在山路上。
送走了沙吾提,楚君转过身,对村干部们说道:“我们现在去蔬菜大棚看一下情况,然后我们再开会商量公司加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村干部们纷纷点头,随后骑上摩托车,随着楚君向蔬菜大棚的方向驶去。摩托车马达声在山间回响,打破了下午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