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首页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天唐锦绣 满唐华彩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百炼飞升录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txt下载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2章 辩论(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02章 辩论(下)

这时,对面一位学子站了起来,手持书卷,语气坚定:“《大学》有云,格物致知,知先行重。子路曾问‘闻斯行诸’,夫子却尚要‘有父兄在’,不以知识为本,如何行事?若无知而妄行,岂不与蛮夷何异?”

他的话音未落,已经有人开始低声赞同。

然而,林向安只是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语气平和却不失自信: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方知‘知行合一’。

正如当年王荆公(王安石)变法,若囿于典籍,不知变通,岂不正是困守经典的过错?

而且,若南剑州百姓饥寒交迫,我们岂能等到读完天下所有书籍,再去施粥救民?”

林向安用第一人举例,来反驳观点。

两边有不少人觉得这话有道理,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对面的学子眉头微皱,显然没有料到林向安会以王安石变法为例进行反击。

他稍微顿了顿,抬头看着林向安,声音略带挑衅:

“可若无先见的知识,又如何能知行合一?

未曾深知事物的理性与道理,贸然行事,岂非急功近利,损害了‘知’的根本?

要知道,先知后行,正是为避免犯错,为自己行事的基础提供牢固的根基。”

他的话刚落,旁边一位学子便低声附和:“对,知为行之本,行则知也,行不知则非道。”

然而,林向安并未被对方的话所动。

他缓缓站直,目光穿透众人,语气不紧不慢,却充满了理性与信念:

“我并非否定‘知’的重要性,只是‘知’若停留在书本中,未曾施行,又何以谈‘知’?

知而不行,乃为空谈;行而不知,则为盲目。真正的‘知’,是要在行中验证,在实践中升华。”

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一丝坚定:“‘知行合一’的真谛,在于知为行之导,而行为知之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要‘知’,必先行。若无‘行’,‘知’再深又有何意义?”

台下的学子们陷入了沉思,许多人已经不自觉地点头。

林向安所言,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究竟何者为先,何者为主?

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审视自己在‘知’与‘行’之间的定位。

尤其是那些学子,他们身为科举之士,深知读书与实用之间的差距,心中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愈加深刻。

对面那位学子终于沉默了一会儿,显然无法立即反驳林向安的观点。

这人深吸一口气,重新回到座位,显得有些无奈。

不少人侧目,望向林向安,觉得这人思路清晰,倒是颇有见地,就是看起来脸生。

王举人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扫过整个院子,最后缓缓说道:“好,今日辩论,几位学子的言辞犀利,令我等受益匪浅。至此,第二道辩题也已见分晓。”

他抬起头,看向林向安,微微一笑。

“这位学生,倒是有一番见地,暗合《尚书·说命》‘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古训。”

林向安微微一笑,谦逊地回礼。

心中暗自感叹,今天的辩论,确实让他受益良多。

通过与这些学子的激烈碰撞,林向安不仅加深了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也对‘知行合一’的哲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辩论过程中,他意识到,知识的力量不仅在于其积累的深度,更在于如何通过行动去验证与应用。

孙文石笑着拍了拍林向安的肩膀,打趣道:“向安,你这辩论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实在是为兄自叹不如啊!”

杨辉也笑了笑,点点头:“别人都还在换人辩,你倒好,直接辩了几人,简直让人哑口无言。”

段昊初插话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笑意。

“我跟你们说,别看向安平日里温和有礼,但这家伙若真和人较真起来,那可真是把人说得一愣一愣的。我和他住在一屋,熟了以后,倒是见识过几次。”

偶尔两人会探讨交流,若是两人较真讨论起来,他总比被林向安的想法带跑,不自觉被绕进去了。

这场辩论,是这边朋友有事,没法来,便让他和文昌过来的。

知道可以带人来之后,这就想到了林向安。

刘文昌听后也忍不住笑了笑,摇头道:“听这场辩论,已经被你说服,连我都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了。”

林向安略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摆摆手道:“你们这么说,我倒是有点受宠若惊了。正好还有一辩,你们也参与,这对磨炼大家的口才很有益处。”

众人都笑了笑,纷纷点头,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接下来进行最后一轮辩论。

李举人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宣布了最终辩题。

“此次最后一场辩论,辩人性善恶之究。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孰能经世致用?”

这是一个常辩之题,也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性观。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外界环境影响了人的本性;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与法律来加以规制。

如何从现实政治的角度论证两者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将是这一场辩论的关键。

古往今来,正反面的例,子数不胜数。

辩论开始后,双方的思路迅速展开。

一个首先从《孟子》到《周易》,再到玄武门之变,来阐述性恶的观点,强调人性本恶的必要性,认为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冲突,都源于人性中的贪欲与私心。

然而,另一方的反驳同样凌厉,他们引用了《孟子》以及《汉书》中的例子,指出“尉迟恭握刀之手颤抖如筛”,这并非人性本恶,而是其良知尚存的证据。

正是人性中的善良与理性,使得即使在战场上,英雄也能停下手中的刀,选择宽容与理智。

一来一往,一方抛出一个事例,己方即以同一事例回击。

随着讨论的深入,孙文石与杨辉也主动加入了辩局。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辩论气氛愈发热烈。

每个人都能从历史与现实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使得整个辩论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火花。

最终,李举人以《中庸》开篇作总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他将孟子与荀子的观点结合起来,指出“孟子见性如见种子,荀子观性如观幼苗”。

他举例说,农人育种时,既需信任种子的生命力(性善),又当除草驱虫(礼法),这是“执两用中”的智慧。

人性需要被理解与引导,既要有信任与期望,也需有规制与教化。

辩论结束后,三位举人也评选出了几位优秀的辩论者,田老爷更是慷慨赞助了奖品,包括书籍、文房四宝等。

林向安因在第二轮辩论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一套文房四宝作为奖励。

结束后,不少人主动过来认识,一时之间,相谈甚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南宋第一卧底 大明:开局自曝身份,狱友是朱棣 诸天从星汉灿烂开始 大明官 阿根廷帝国崛起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武炼巅峰 从超级特工到千古一帝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大楚武信君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衣冠谋冢 道藏辑要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txt下载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