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其他参会人员一一发言。
会议室的挂钟指向七点时,其他人都已经离开,只剩下周副局长和王建军。
周副局长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轧钢厂区依然亮着的灯火,缓缓开口:
“建军同志,你知道我为什么单独留你下来吗?”
王建军站在一旁,神色平静:“请周局长指示。”
周副局长转过身,目光锐利:“你在轧钢厂这几年,工作做得很不错。
从保卫科科长到革委会主任,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不过……”
他顿了顿:“最近是不是感觉有些工作推进起来不太顺畅?”
王建军心中思量,随即微微一笑: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很正常,都是为了把生产搞好。”
“说得好。”
周副局长点点头:
“难怪缘老一直对你赞不绝口。”
王建军神色一动:
“缘老?”
能从周志刚这位工业局大佬嘴里喊出一句缘老,那肯定不是简单人物。
可他把所有接触过的人都闪过了一遍,还是没想到缘老是谁。
看王建军疑惑的样子,周副局长笑道:
“没错,你还记得之前那次‘三爷’案,那个老四李国栋吗?”
王建军这才想起来,惊讶道:“您说的是……那个快退休的缘副政委?”
周副局长接过话头:
“是啊,你可能不知道,缘老是我的老上级。另外……
‘三爷案’期间,他虽然从未与你直接接触,但对你的表现很是赞赏。”
王建军确实感到意外。
他在“三爷案”中可从来没和这个缘老见过面,没想到居然……
周副局长继续道:“好几次我去医院看过缘老时,他都会特意提到你。
说你办案时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是个难得的人才。”
王建军点点头,不过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周局长跟他说这些干嘛。
“呵呵,你是不是有些疑惑?”
不待王建军回话,周副局长话锋一转:“这也是我要跟你说的另一件事。
张向东同志最近对你的态度,你应该有所察觉吧?”
王建军谨慎地回答:
“张主任在技术革新问题上比较谨慎,这也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
周副局长轻轻摇头:
“建军同志啊,你一直专心于轧钢厂的工作,可能不太了解上面的情况。
张向东的岳父,和‘三爷案’另一伙人罗老关系密切。
虽然罗老他们最后没事,但这其中的关窍,你应该明白。”
王建军顿时了然。
原来张向东的种种阻挠,背后还有这层关系,又是一个背靠大树的家伙!
想到这里时,王建军心中有点酸。
但他很快平静下来:“周局长,我认为个人关系不应该影响工作。
轧钢厂的技术革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硬道理。”
“说得好!”
周副局长赞赏地拍拍他的肩:“这或许就是缘副政委欣赏你的原因。
不过你要知道,张向东在工业系统经营多年,关系网很深。
你推进工作时要多注意方法。”
王建军正色道:
“请领导放心。在轧钢厂,我最大的底气就是工人们的支持。
只要是对生产有利的事,工人们都会拥护,我有对他们有信心。”
周副局长若有所思:
“所以这就是你们厂搞劳动竞赛,厂里人踊跃参与的原因?”
“是的。”
王建军露出欣慰的笑容:
“通过这次劳动竞赛,我们厂还涌现出不少技术能手。
工人们都憋着一股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
“很好。”
周副局长满意地点头:
“有这样的群众基础,你就有了最大的资本。不过……”
他压低声音:“张向东同志那边,你也要适当注意团结。
下次工业局开会,你可以主动邀请他来看看你们的技术革新成果。
虽然他可能对你有些误会,但是我相信他会理解的。
毕竟,他身后那些……”
王建军会意:“我明白。
张主任毕竟是工业局的领导,我们应该多请示汇报。”
“对,就是要这个态度。”
周副局长欣慰地说:
“下个月工业局要组织一个技术交流团,去鞍钢学习他们的‘运动’经验。
这是个好机会……”
王建军皱眉沉思良久。
随后立即开口,语气坚定却委婉:“周局长,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不过眼下厂里正在推进技术革新,三车间的设备改造也到了关键阶段。
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实在离不开。”
他向前一步,继续解释道:
“最近工人们热情很高,提出了二十多项合理化建议。
我打算成立一个技术攻关小组,把这些建议都落到实处。
这一走就是半个月,恐怕会影响工作进度,您看这……”
周副局长微微皱眉:“建军同志,这可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啊。”
王建军诚恳地说:
“领导,我有个建议。
不如让刘志忠厂长带队去,他在生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又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干部,相信他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我留在厂里。
一方面抓好技术革新。
另一方面也能及时落实考察团带回来的先进经验。”
见周副局长还在犹豫,王建军又补充道:
“最近张主任对技术革新有些疑虑。
我留在厂里也好随时向他汇报进展,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
周副局长沉思片刻,终于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那就按你的意思办。
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王建军:
“你要把握好分寸,既要推进工作,也要注意团结同志。”
“请领导放心。”
王建军郑重承诺:
“我一定会把工作做好,也会主动向张主任多请示汇报。”
送走周副局长后,王建军独自在厂区里踱步良久。
晚霞中的轧钢厂依然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他走到二车间,看到常福老师傅正在指导年轻工人操作新改造的设备。
“主任,您还没回去啊?”常福见到他,连忙迎上来。
“来看看你们夜班的情况。”
王建军望着运转良好的设备,问道:
“这台改造后的机床,工人们用得还顺手吗?”
“太顺手了!”
常福兴奋地说:“效率提高了两成不说,操作也更安全了。
要我说啊,这种技术革新早就该搞了!”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插话:
“主任,咱们车间还有几台老设备,要是都能改造就好了。”
王建军点点头:
“放心,技术革新会持续推进。不过一定要确保安全,这是前提。”
离开车间时,王建军心里也踏实了,工人们的支持,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不管上面有什么样的阻力,只要得到工人们的心,那他就稳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