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锦袍,胸前绣着一朵素雅的兰花纹样,身后跟着十几个辛家小辈,有少年,有孩童,个个穿着新衣,神色拘谨又兴奋地望着远方驶来的车队。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朱博和辛明远立刻挺直了腰板,脸上堆满了笑容。
辛稼轩骑着枣红色战马,渐渐靠近,那绯色的国公服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胸前的麒麟仿佛真的活了过来,透着一股威严与气势。
辛明远率先上前一步,对着辛稼轩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堂兄!您可算回来了!”
身后的辛家小辈们也纷纷跟着行礼,齐声喊道:“见过大伯公!”
朱博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下官朱博,恭迎国公大人!”
辛稼轩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伸手扶起辛明远,又对着朱博微微颔首,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充满了暖意:“辛苦朱县令,辛苦各位了。多年未见,堂弟精神依旧呀。”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绯色的国公服与胸前的麒麟交相辉映,身后的车队绵延数里,感受到众人的眼神,他不由的想到了一句话。
“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
“堂哥也是,多年不见风采依旧,身体可还安好?”辛明远笑着开口说道。
辛稼轩看着自家堂弟,笑着点了点头,拍着对方的肩膀说到:“我身体好着呢,能吃能睡,倒是你,瘦了不少呀。”
听着辛稼轩的话,辛明远也是安心了不少,他摇着头说到:“哈哈哈,这不是最近一直想着堂哥归家的事情,让我激动得夜不能寐吗?”
“哈哈哈,你小子,还是那个样子,都是当家主的人了。”看着对方的样子,辛稼轩不由的哈哈笑了起来。
辛明远也跟着笑,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正想再跟堂哥说些家常,却见辛稼轩转头扫了一眼身边的朱博和一众官吏,又看了看身后涌来的百姓,随即对着众人微微点头:“好了,时候不早了,外头风大,咱们入城再说。”
朱博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对着辛稼轩躬身道:“国公大人说的是,下官已经让人在城里备好了接风宴,就等您入城呢!”
说罢,他连忙侧身对着身后的衙役挥了挥手,衙役们立刻上前,在人群中清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百姓们也自觉地往后退了退,纷纷踮着脚看着辛稼轩,眼神里满是崇敬。
辛稼轩不再骑马,他让随从将战马牵到车队后方,自己则转身朝着一辆装饰最为精致的乌木马车走去。
辛明远连忙跟上,伸手撩开车帘,对着辛稼轩做了个“请”的手势:“堂哥,您先请。”
辛稼轩也不推辞,弯腰钻进了马车,辛明远紧随其后,撩上车帘的瞬间,还不忘回头对着身后的辛家小辈们使了个眼色,让他们跟着车队一同进城。
马车里铺着厚厚的羊绒垫子,角落处放着一个描金漆盒,里面装着刚泡好的热茶,茶香袅袅。
辛稼轩刚坐下,辛明远就递过来一杯茶:“堂哥,这是咱们拒阳本地的云雾茶,您尝尝,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辛稼轩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他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带着几分清甜,果然还是记忆中的滋味。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与外面百姓的议论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辛稼轩掀开马车侧面的小窗,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
街边的老茶馆还在,门口挂着的蓝布幌子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巷口的糖画摊前围满了孩子。
当年他常去的铁匠铺,门口依旧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具,只是掌柜的换成了一个年轻小伙。
“这拒阳城,变化不大啊。”辛稼轩轻声感叹,语气里满是怀念。
辛明远坐在一旁,也跟着看向窗外:“您走后,我特意让人把您当年住过的院子留着,年年都让人打扫,里头的那棵枣树还在呢,每年春天都开得满院飘香。”
辛稼轩闻言,转头看向辛明远,眼底满是感激:“辛苦你了,明远。”
“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啥!” 辛明远摆了摆手,又笑着说道,“等回了辛府,我让厨房给您做您最爱吃的糖醋鱼,还有咱们拒阳的特色辣炒田螺,保证让您吃个够!”
马车一路前行,穿过热闹的街道,向着辛府的方向驶去。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惬意。
车厢里,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常,聊着这些年的经历,聊着拒阳城的变化,笑声不断。
只是在这样的表面之下,暗流依旧不断涌动。
栎阳,王家,三少爷的院落之内,他早已知晓了辛稼轩的回乡,之前也一直在提防着对方。
但此刻观察了如此之久,好像对方就是冲着回乡祭祖来的,好似不知道他们这里的事情一般。
此刻他皱着眉头,白皙的皮肤被阳光照的有些发亮,脑海中思索着这一切。他此刻不知道应不应该率先做出动作,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完全没有能够必胜的把握。
但若是不先动手,失去了先机,他们又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他的脸上满是愁容,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居然被寻到了破绽。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握紧了拳头,狠狠的砸向了木桌。
稍微思索了片刻,他还是决定给那人写一封信,让对方也做好准备,虽不能够先行动手,但至少要多拖住对方一段时间。
只需要在准备一个月,他们成功的把握就能够再提升两成,至少不再是现在的四成不到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再犹豫,开始抽出纸笔,书写了起来。将一封信写完之后,他还是觉得不够保险,于是准备再写一封,给自己的老师,询问老师的对策。
写完之后,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而后来到鸽笼旁,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两只不同的鸽子。
做完这一切,他才返回自己的床榻之上,闭目,继续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