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首页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爷每日一问,小妾今天宅斗了吗 穿到八零家属院:撩的兵王心尖颤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救命!残疾兵王要被异能俏媳撩疯 师妹用丹炉煮白粥,馋哭隔壁宗门 甜蜜军婚女将军在七零被撩了 重生七零:知青在北大荒 白月光贵妃的后宫日常 恰在人间 彩礼十万,我和陌生总裁契约领证了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30章 大明时空的扭转:护国运之役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隆庆六年,紫禁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太和殿外,往日的庄严肃穆此刻多了几分沉闷压抑。宫殿的飞檐翘角在黯淡的日光下显得格外冷峻,檐下的风铃偶尔发出几声沉闷的声响,仿佛是这座古老宫殿沉重的叹息。

乾清宫内,气氛更是凝重得让人窒息。龙床之上,隆庆帝朱载坖斜倚在锦被之中,面色如黄纸般蜡黄,双眼深陷,眼神黯淡无光,往日的英气早已消失殆尽。他的呼吸微弱而急促,每一次喘息都伴随着痛苦的神情。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大气都不敢出,整个宫殿内弥漫着浓浓的药味,那苦涩的气息仿佛也渗透进了每一个角落。

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一道奇异的光芒毫无预兆地在乾清宫内闪耀起来。光芒璀璨夺目,如同一轮炽热的太阳突然在室内升起,刺得众人睁不开眼。宫女太监们惊恐地尖叫起来,有的甚至吓得瘫倒在地。光芒中,朱棣身姿挺拔,神色威严,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的步伐率先走出。徐妙云紧随其后,她仪态端庄,凤冠霞帔,眼神中透着温柔与坚毅。接着,朱佑樘面容和蔼,气质儒雅,身着一身素净的服饰走出。他微微皱眉,眼神中带着关切与忧虑,仿佛在思考着眼前局势对大明未来的影响。朱厚照则满脸好奇与兴奋,身着华丽却又带着几分不羁,大摇大摆地从光芒中现身。他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嘴里还嘟囔着:“这隆庆年间的乾清宫,和我那时候看着倒也有些不一样。”

光芒缓缓地消散,就像被一阵微风吹散的轻烟一般。隆庆帝朱载坖的眼皮像是被千斤重担压住了一样,艰难地撑开。当他的视线终于清晰起来,看到眼前突然出现的这几个人时,他的心脏猛地一跳,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了。

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这几个不速之客,满脸都是惊愕和难以置信。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发不出一丝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朱载坖才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试图从病榻上坐起来,向这些神秘的人物行礼。然而,他那早已被疾病折磨得虚弱不堪的身体,却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动作。他刚刚抬起半个身子,就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样,又重重地倒了下去。

朱载坖无奈地躺在榻上,喘息着,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努力调整着呼吸,然后用仅存的一点力气,微微欠身,用颤抖而又敬畏的声音说道:“参见太宗皇帝、徐皇后、孝宗皇帝及武宗皇帝。”每说一个字,他都觉得自己的胸腔像是要炸裂开来一般,伴随着几声剧烈的咳嗽,他的声音也变得愈发微弱。

朱棣面色凝重地走进房间,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仿佛整个房间都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肃穆起来。他的步伐坚定,径直走向隆庆帝的床前,没有丝毫犹豫。

当他站定在床边时,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落在隆庆帝那憔悴不堪的面容上。朱棣的眼神中既有身为帝王的威严,又似乎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他双手背在身后,挺直了身子,声音洪亮而沉稳地说道:“载坖啊,朕此番前来,实是因为得知你身染重病,而我大明的国运此刻也正面临重重困境啊。”

徐妙云则紧随在朱棣身后,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宛如仙子降临人间。她走到床榻边,微微俯身,目光温柔地凝视着隆庆帝,仿佛他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然后,她缓缓地从衣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白玉瓶。

这个玉瓶在昏暗的室内散发出柔和的光泽,宛如夜空中的明月,引人注目。徐妙云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股淡淡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空气中,让人闻之顿感心旷神怡。

徐妙云轻声说道:“孩子,这是一颗能治愈你病痛的丹药,快快服下吧。此药乃是稀世珍宝,可助你恢复元气,重拾康健。”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带着无尽的慈爱和关怀。

隆庆帝望着那玉瓶,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伸出那双枯瘦无力的手,接过玉瓶。他的手指颤抖得厉害,费了好大的劲才倒出一粒丹药。丹药呈深褐色,表面散发着神秘的光泽。隆庆帝毫不犹豫地将丹药放入口中,缓缓咽下。

朱佑樘面带温和的微笑,步履轻盈地走到隆庆帝面前,他的步伐显得十分优雅,仿佛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当他站定后,缓缓伸出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隆庆帝的肩膀,这一拍既不显得过于亲昵,又能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关怀。

朱佑樘的声音轻柔而温和,宛如春风拂面,他说道:“莫要担忧,安心养病。只要你恢复健康,大明便有希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隆庆帝的信任和期望,让人不禁心生感动。

接着,朱佑樘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朕深知你继位以来革除弊政,重用贤才,对大明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隆庆帝的赞赏和肯定,让人感受到他对隆庆帝的敬重。

然而,朱佑樘并没有就此打住,他稍稍提高了声音,语重心长地说:“但往后的路还长,你需更加勤勉,为这万里江山和天下百姓负责。”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在告诉隆庆帝,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说完这些,朱佑樘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透过那无尽的天空,看到了大明在隆庆帝努力下的光明未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似乎对隆庆帝充满了信心。

就在这时,朱厚照咋咋呼呼地凑到了跟前。他双手叉腰,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大声说道:“嘿,堂侄,你可得快点好起来啊!咱们还有好多大事要一起干呢!”他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朱厚照接着说:“这大明的江山还等着咱们去好好折腾折腾,不,是好好治理治理!你瞧瞧你,可得振作起来,别整日病恹恹的。”他的话语中既有对隆庆帝的关心,也有对他的责备,让人感受到他的直率和真诚。

最后,朱厚照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放低了声音,说道:“我可听说你前期干得不错,后面咋就沉迷那些事儿了呢?这可不行啊!”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惋惜和不满,似乎对隆庆帝的行为有些失望。

隆庆帝听到朱厚照如此毫不掩饰地批评,脸上瞬间泛起一片羞赧的红晕,他缓缓地垂下头,仿佛不敢直视朱厚照的目光,轻声说道:“武宗皇帝所言极是,朕自知后期有所懈怠,未能如先祖那般勤勉,实在有负祖宗的厚望和百姓的信赖。”

朱厚照见状,随意地摆了摆手,豪爽地笑道:“知道错了就好嘛!咱这大明的江山社稷,那可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你赶紧把身体养好,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你来处理呢!”

一旁的朱佑樘则面带微笑,温和地看着隆庆帝,语重心长地说道:“载坖啊,治理国家就如同培育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从根基处抓起。你不仅要关注朝堂之上的大事,更不可忽视民间百姓的疾苦。毕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只有当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繁荣昌盛啊。”

隆庆帝赶忙点头,诚恳地说:“孝宗皇帝所言极是,朕定会将百姓放在心中,以民为本。”

朱棣在一旁微微点头,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说道:“载坖既已明白,待身体康复,便着手整顿朝堂。如今朝堂之上,必有一些人尸位素餐、心怀不轨,这些人是大明前进的绊脚石,必须清除。”

隆庆帝坚定地回应:“太宗皇帝放心,朕定会雷厉风行,绝不姑息。”

徐妙云轻柔地开口:“后宫之事也需谨慎。切不可让外戚势力膨胀,干扰朝政。你要平衡各方势力,维护后宫的安宁,这也是朝堂稳定的根基。”

隆庆帝恭敬地说:“皇祖奶奶教诲,孙儿铭记于心。往后定会严格约束后宫,防止外戚专权。”

朱佑樘接着说:“皇太子年幼,培养之事刻不容缓。你要为他挑选良师,教导他治国理政之道、为人处世之德,让他将来能担当起大明的重任。”

隆庆帝神色凝重地回答:“孝宗皇帝提醒得及时,朕会亲自关注太子的学业和品德培养,为他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朱厚照蹦跳着凑到前面,眼睛一转,说道:“还有啊,张居正那些能臣,你可得好好用起来。听说这张居正可是个厉害角色,有大才!你得给他足够的权力,让他施展拳脚,把这国家好好整治整治。”

隆庆帝连忙应道:“武宗皇帝放心,朕深知张居正的才能,定会重用,让他为国效力。”

几日后,隆庆帝的身体已完全康复。他精神抖擞地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威严。朝堂之上,大臣们整齐排列,往日的沉闷气氛此刻多了几分紧张。

隆庆帝目光如炬,扫视着下面的大臣,声音洪亮地说道:“朕重病期间,朝堂之事虽有诸位大臣操持,但朕也听闻了不少弊端。今日,朕便要彻底清理朝堂,重振朝纲!”

大臣们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殿内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紧张的呼吸声。

隆庆帝的目光落在一位神色慌张的大臣身上,怒喝道:“王尚书,你可知罪?”

王尚书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 臣…… 臣不知何罪之有。”

隆庆帝冷笑一声:“哼,你在任期间,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打压贤能,这些罪行朕已调查得清清楚楚。来人,将他拖下去,打入大牢,等候发落!”

两旁的侍卫立刻上前,架起瘫成一团的王尚书往外拖去。王尚书惊恐地挣扎着,嘴里喊着:“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 声音渐渐远去。

隆庆帝又看向其他大臣,严肃地说:“朕今日此举,便是要让诸位明白,朕决心整顿朝堂。若还有人敢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王尚书便是下场!”

大臣们纷纷叩首,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这时,张居正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陛下决心整顿朝堂,实乃大明之幸。臣愿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兴大明。”

隆庆帝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张卿家,朕深知你的才能与忠心。往后朝堂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朕打算提前推行一条鞭法,你可有什么见解?”

张居正微微躬身,条理清晰地说道:“陛下,一条鞭法若能顺利推行,将大大简化税制,减少税吏舞弊的机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能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这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阻力,一些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强烈反对。”

隆庆帝握紧拳头,神色坚定:“朕既已下定决心,就不怕那些阻力。张卿只管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谁敢从中作梗,朕绝不轻饶!”

张居正感激涕零,跪地叩首:“陛下如此信任,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臣定会精心筹备,制定周全的推行计划,确保一条鞭法能平稳实施。”

朱厚照在一旁忍不住插嘴道:“哈哈,张卿家果然有气魄!这事儿就得大刀阔斧地干!要是谁敢捣乱,直接拉出去砍了,看谁还敢反对!”

朱佑樘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微笑着对隆庆帝说:“推行新政,虽要有决心和魄力,但也需注意方式方法。要尽量安抚各方,减少不必要的动荡。”

隆庆帝恭敬答道:“孝宗皇帝教诲,朕明白。朕会让张居正详细规划,徐徐图之,争取平稳过渡。”

这时,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面露忧色:“陛下,一条鞭法虽好,但涉及方方面面,恐会引发民间不安。还望陛下三思啊。”

隆庆帝温和地看着老臣:“李爱卿,朕知道你是为朝廷着想。但如今大明积弊已久,若不改革,如何能长治久安?推行新政虽有风险,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多为百姓考虑,定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李老臣思索片刻,觉得有理,便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老臣愚钝,愿听从陛下安排。”

朱棣一直在旁默默观察,此时开口道:“载坖,朝堂之事,你要做到赏罚分明。对于支持新政、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大臣,要给予嘉奖;对于那些妄图阻碍新政、心怀不轨之人,要严惩不贷。如此,方能让新政顺利推行。”

隆庆帝赶忙应道:“皇叔祖教导,朕铭记在心。朕定会公正处事,让朝堂上下一心,为大明的繁荣努力。”

徐妙云轻声说道:“后宫之中,哀家也会吩咐下去,让她们安分守己,不得干涉朝堂之事。载坖你只管专心治理国家。”

隆庆帝感激道:“多谢皇祖奶奶关怀,孙儿定不负所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隆庆帝与张居正紧密合作。张居正每日进宫与隆庆帝商讨新政细节,制定推行步骤。

一日,张居正拿着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进宫,兴奋地对隆庆帝说:“陛下,一条鞭法推行计划已初步完成。我们可先在几个州县试点,观察效果,再逐步推广。”

隆庆帝仔细翻阅着计划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张卿果然办事得力。就按你说的办。试点之事,你亲自挑选能干的官员负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张居正领命而去。在试点州县,负责的官员们严格按照计划推行一条鞭法。起初,百姓们对新政心存疑虑,议论纷纷。

有百姓担心地说:“这新法子真能让咱少交税?不会是糊弄人的吧?”

也有人说:“听说要把各种税都合在一起,不会反而更重了吧?”

官员们耐心地向百姓解释:“乡亲们,这一条鞭法就是为了让大家交税更明白、更公平。以前税目繁多,大家交了多少都不清楚,还容易被不良税吏盘剥。现在把税统一起来,按亩征收,公平合理,大家负担只会减轻。”

随着时间推移,百姓们渐渐发现,新政实施后,交税确实变得简单了,而且负担也有所减轻。试点州县的税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税收公平合理,许多原本隐瞒不报的土地重新登记纳税,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消息传回京城,隆庆帝龙颜大悦:“张卿果然不负朕望!这试点效果如此之好,可加快推广速度。”

张居正却谨慎地说:“陛下,虽然试点成功,但推广过程中仍需谨慎。不同地区情况不同,还需因地制宜。臣建议先在周边几个相似的州县推广,积累经验后再全面铺开。”

隆庆帝点头赞同:“张卿考虑周全,就依你所言。”

然而,随着一条鞭法推广范围扩大,一些既得利益者坐不住了。江南地区的大地主们联合起来,派代表进京面圣,试图阻止新政继续推行。

在乾清宫中,这些代表们跪在地上,为首的一位老者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啊,这一条鞭法实在是害苦了我们这些小地主啊!如今按亩征税,我们的赋税大大增加,实在难以承受啊!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救救我们吧!”

隆庆帝皱起眉头,严肃地问道:“你们口口声声说难以承受,可朕推行一条鞭法,本意是为了让税收公平公正,减轻百姓负担。你们这些土地多的,多交点税,难道不合理吗?”

另一位代表急忙说道:“陛下,话虽如此,但我们也有难处啊。我们的田产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今新政一来,我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而且新政推行后,市面上银钱流通变化很大,我们卖粮换钱交税,损失惨重啊!”

朱厚照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了,跳出来大声呵斥道:“哼,你们莫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你们这些大地主,平日里仗着土地多,巧取豪夺,不知压榨了多少百姓。现在不过是让你们承担应有的赋税,就喊苦喊累!”

朱佑樘也面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这些人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妄图阻碍新政。一条鞭法关乎大明的未来,切不可因他们的几句怨言就动摇决心。”

隆庆帝点点头,目光坚定地对代表们说:“朕心意已决,一条鞭法不会更改。你们回去好好想想,莫要再做无理取闹之事。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你们若能配合,日后大明繁荣,你们也能从中受益;若执意反对,休怪朕不客气!”

代表们见隆庆帝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言,只得灰溜溜地退下。

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回到江南后,便暗中串联,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一时间,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动荡。

消息传到京城,隆庆帝勃然大怒:“这些人竟敢如此大胆,公然违抗朝廷政令,煽动民乱!张卿,你即刻安排人手,前去江南彻查此事,严惩幕后主使!”

张居正领命后,迅速选派了得力的官员前往江南。这些官员抵达后,深入调查,很快便掌握了大地主们的犯罪证据。

为首的几个大地主被抓了起来,押解进京。在朝堂上,隆庆帝亲自审问:“你们可知罪?竟敢煽动百姓闹事,破坏新政推行!”

为首的大地主仍妄图狡辩:“陛下,我们也是无奈之举啊,实在是新政让我们难以生存……”

隆庆帝打断他的话,怒喝道:“一派胡言!你们平日里贪婪无度,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局。今日若不惩处你们,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来人,将他们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这一番雷厉风行的举动,震慑了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江南地区的动荡迅速平息,一条鞭法得以继续顺利推广。

随着新政的推行,大明的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朝堂风气也焕然一新。

翌日,朱棣、徐妙云、朱佑樘和朱厚照齐聚乾清宫。朱棣看着隆庆帝,满意地说:“载坖,你这几个月的表现朕很是欣慰。新政推行虽历经波折,但你始终坚定,大明有你,朕放心了。”

隆庆帝赶忙跪地叩谢:“皇叔祖、皇祖奶奶及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教诲,孙儿时刻铭记于心。若无诸位先辈的指引,孙儿绝无今日的成就。”

徐妙云微笑着说:“继续努力,莫要骄傲。要时刻关注民生,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朱佑樘温和地说:“治理国家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可有丝毫懈怠。希望你能将这份责任一直扛下去,为大明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朱厚照拍着隆庆帝的肩膀,笑道:“哈哈,干得不错!以后咱大明肯定越来越威风!”

隆庆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孙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祖宗期望,让大明江山永固!”

隆庆帝说完,抬起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如今新政初显成效,朕打算进一步加强海防建设。沿海地区时常受到倭寇骚扰,百姓苦不堪言,若不解决,始终是心腹大患。”

朱棣目光中透露出往昔的霸气:“此事确实刻不容缓。想当年,朕派郑和下西洋,大明水师威震四海。如今加强海防,重振水师雄风,势在必行。”

朱佑樘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陛下有此决心甚好。加强海防,不仅要增添战船、训练水师,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只有拥有一批精通海战、忠诚爱国的将领和士兵,才能保沿海平安。”

隆庆帝点头称是:“孝宗皇帝所言极是。朕打算在沿海各重要港口设立水师营,选拔年轻有为之人进行严格训练。张居正在这方面已给朕提了不少建议,我们正着手筹备。”

朱厚照兴奋地搓搓手:“哈哈,这事儿听起来就带劲!到时候让那些倭寇见识见识咱大明水师的厉害,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徐妙云却一脸忧虑:“虽说要加强武力防御,但也要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能不动兵戈,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隆庆帝恭敬地说:“皇祖奶奶教导得是。朕会一面加强海防力量,一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争取和平的沿海环境。”

此时,张居正进宫求见。行礼之后,张居正说道:“陛下,关于水师建设,臣已拟定了初步方案。从战船打造、人员招募到训练计划,都有详细安排。另外,臣建议在沿海设立多个了望哨和烽火台,以便及时发现敌情。”

隆庆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张卿办事果然周全。就按此方案执行,所需的钱粮物资,朕会让户部全力支持。”

张居正又说:“陛下,还有一事。随着新政推行,商业日益繁荣,许多沿海城市出现了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臣以为,可适当加以引导和规范,既能增加国家税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隆庆帝思索片刻后说:“张卿此议甚妙。但海上贸易风险大,且涉及诸多复杂事务,你可有具体的管理办法?”

张居正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臣建议设立专门的市舶司,负责管理海上贸易。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对商船进行登记、检查,收取合理的关税。同时,鼓励民间商人组建商会,互相协作,共同应对海外贸易中的各种问题。”

隆庆帝高兴地说:“好!就依你所言。此事也交给你负责,务必把海上贸易这一块管理好。”

朱厚照在一旁咋呼道:“嘿嘿,这海上贸易要是搞好了,说不定咱大明的银子能像海水一样多!”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朱佑樘提醒道:“陛下,在发展经济、加强海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教育。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隆庆帝认真地说:“孝宗皇帝提醒得是。朕打算修缮各地的学府,鼓励学子们钻研学问,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所用。另外,对于民间的文化艺术,朕也会大力支持,让大明文化更加灿烂。”

朱棣微微点头:“载坖,你能如此考虑,甚好。一个国家只有文治武功皆备,才能真正屹立于不败之地。朕期待着大明在你的治理下,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隆庆帝再次跪地,庄重地说:“孙儿定不辜负皇叔祖的期望,愿以毕生精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此后,隆庆帝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大力推进水师建设、海上贸易管理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等各项事务。在朝堂之上,君臣一心,共同为大明的未来谋划;在民间,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大明王朝仿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稳步迈进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赤心巡天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剑来 都市超级邪医 星际:那五个又把谁狠狠揍了? 随风漫步新书 玄鉴仙族 雪中悍刀行 旧日学霸 蛊真人 都市皇宫 牧神记 逆天邪医林辰免费全文阅读 综武:开局混入美女聊天群 赵氏嫡女 神匠职业领主 武神纪元 咒术回战:我夺舍了宿傩 我在足坛刷成就 这个魔门混不下去了 
经典收藏虚空塔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谍战:我其实能识别间谍 穿越综影:从下乡开始隐居幕后 穿越五零:我要啃小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盗墓:开局只有两年 柯南:我是道士,不是侦探 酒色财气?可我是个好海军 我绑定位面超市后,国家赢麻了 火影之从给忍界直播开始 穿书七零,假千金带商场当知青 末世就末世吧我有囤货我不怕 女配重生今天也要和师姐贴贴 瑾色香江:四合院里的少年梦 每首歌都爆火!你们说他是糊咖? 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 快穿:惊!炮灰女配她变了! 变成少女欺诈师后骗了病娇怎么办 
最近更新体验必死角色 四合院:你把秦淮如送我这来干嘛 被逃婚后我嫁给了皇上 西幻:从龙裔狗头人到巨龙帝国 我在诡异大厦当保安的那些年 诡异直播,我能看到所有结局 集团破产,顾总养的金丝雀不装了 被换子后,穿越小医女她大杀四方了 侯府吃绝户?我携崽改嫁摄政王 农门长女有空间,逃荒路上嘎嘎囤物资 你娶青梅当平妻,我养将军夺天下 阴阳风水师 射雕,我用AI练武功 来自死亡的挑战书 神印:绝美少女被阿宝门笛团宠了 老爹开门,宝贝闺女来救你们了! 浮城旧忆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人间中毒 八零:被弃少妇转身随军被娇宠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